林業專家上山送上“定心丸”,建德1500畝香榧基地復工復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通訊員 王曉娟

“疫情發生後,我基地上的肥料進不來,工人也進不來,當時心情非常焦慮!”在建德市三都鎮上姜村香榧基地上,負責人陳小友正在帶領著十餘名工人在現場施工勞作搶抓時節。經過積極籌備,大庫灣香榧基地2月19日如期復工復產。

林业专家上山送上“定心丸”,建德1500亩香榧基地复工复产

公司負責人陳小友是台州人,2014年在建德投資種香榧,至今已發展1500畝香榧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陳小友1月22日回老家過年,一直到2月2日才重新回到建德。

安排場地消毒、配發口罩、測量體溫、刷健康碼……基地的管理人員詹某還未能回到建德,很多前期工作都需要他親自安排落實,幸好5名工人和2名財務人員都是建德本地人,19號全部到位。“往年年初六、初八就開工了,今年足足遲了一個月。”基地規劃、苗木供應、種植管理……千頭萬緒。

“大庫灣香榧有限公司是建德的林業龍頭企業,今年在上姜600畝的新基地上還有一個200畝林下套種中藥材的建設任務,我們一直十分關注。”

得知基地已經開工,市林業局專家郎學軍第一時間跟上覆工復產服務。2月20日,郎學軍趕赴三都香榧基地,看到高山上十餘個工人正在放肥,立即叫停現場的工人。

“目前基地的首要任務,就要搶時間先把林下套種的黃精種好!去年榧苗種植稀少的地方,也要先行補植好。這些工序完成後,下一步才是進行整個面上的施肥管理。”

有著多年的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郎學軍是建德市林業局的首席專家,他篤定地告訴記者,林業生產復工要分清輕重緩急,林下種植黃精應該在早春種植,這樣苗木的成活率就有保障,接下去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就要搶抓時間先開展種植工作。

林业专家上山送上“定心丸”,建德1500亩香榧基地复工复产

工序安排好了,可在這廣袤的600畝基地上,如何精準錨定哪一塊地更適宜林下種植藥材?這也是讓陳小友十分傷腦筋的一件事情。

得知老總的焦慮處,郎學軍當即走遍山場,細察土壤、地形、地勢,並綜合以上條件,科學規劃出了兩塊香榧林下套種黃精的最適宜區域。

針對中藥材苗木供應存在的困難,他第一時間聯繫好本市李家鎮長林村中藥材基地有豐富種植經驗的黃華龍,由他提供優質中藥材苗並進行現場種植指導。見現場工人吃飯均在護林房,郎學軍即時進行了防疫宣傳,叮囑工人吃飯時要間隔2米以上距離,場地休息時要戴好口罩防疫,避免扎堆聚集,同時要求有專人負責每天給工人測體溫。

“基地去年香榧採收還不錯,600畝投產的基地一共收了2萬多斤幹籽,產量較往年增長20%,但林業產業前期投入大,產出效益時間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負責人陳小友深有感觸,“這次疫情對我們影響很大,不過現在有了郎工的科學指導貼心服務,我們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今年在200畝香榧基地上套種好中藥材,我相信能夠實現更大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