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區:疫情下加速升級社會治理體系

<strong>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大考”,而且是一堂令人清醒警醒的“大課”。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指出,要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不斷鞏固成果、擴大戰果,全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這次疫情大考檢驗了大東區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讓我們看清了問題,看清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區委書記王新北表示,“大東區397個開放式小區在基層黨組織、先鋒黨員、志願者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築起抗疫防線,這筆投入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和社會成本而獲得的‘財富’不能丟失,大東區要做長線謀劃,以此為契機,加速升級社會治理體系。”大東區在抓疫情防控工作中,針對非物業小區無法實施有效管理的狀態,由區、街、社區短時間內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了小區封閉管控,居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對封閉措施充分支持和認可。疫情過後,如何將小區封閉有效做法鞏固下來,解決非物業小區長期以來的管理缺位難題,避免防疫工作投入的物資浪費問題,大東區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不斷凝聚各個小區居民空前團結的共識,逐步推動非物業小區及早實現物業保障管理,讓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在家門口提升。

大東區:疫情下加速升級社會治理體系

在疫情下,黨員志願者頂風冒雪與社區工作人員合力除雪。

打造“一網一格多功能”的2.0版本

2019年以來,在大東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全區 10 個街道開展了“一網 一格多功能”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通過 1+1+8+N 的工作模式,在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基層黨建統領基層服務、基層治理和基層服務夯實基層黨建的實踐探索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2020 年 1 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在防控疫情的戰役中,街道與社區是第一道防線,如何築牢防線,考驗著大東區的基層治理能力,更檢驗著大東區“一網一格多功能”的作用。大東區把“一網一格”的人員部署精確到位,把聯防聯控“金字塔”基石 的每塊石頭敲實砸緊。例如:萬泉街道對轄區內12個社區大黨委、4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126個網格黨支部、437個樓棟黨小組、68個文體活動黨小組、4471名黨員發出總動員,50個小區每個小區組建 3 支以黨員為主的志願排查管控隊伍,在83個出入口,安排了近500人的值守人員。為了讓“一網一格”平臺更加有作用、有智能、有效率、有精度,萬泉街道把常住居民排查、出租房屋排查、臨街商戶排查、外來車輛排查、外省來沈人員排查相結合,建立五本排查檔案,建立棄管小區、自管小區、保障性物業小區、等級物業小區的四色封閉管控防線。為了豐富提升“一網一格多功能” 治理能力,萬泉街道緊緊抓住封閉管理進行群防群控的時機,通過發放通行證 、微信驗證碼 、出入門卡扣等辦法,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民強社區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把原來想減少出入口、憑電子卡扣出入的難題破解了,並在發動黨員群眾的工作中進一步凝聚了社區的文化共識,形成獨具特色的“元圓文化”,居民們因為有了安全感,實現了真正的獲得感,進而上升到幸福感,有居民自豪地寫出 “元圓伊始,民強更新;文德情規,萬泉更美”字句。

掃清社會管理的“死角”

大東區:疫情下加速升級社會治理體系

二臺子街道投入資金,對非物業化小區的門禁、入門欄杆進行了維修與升級,實現了規範化管理。

“危”中求“機”。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東區精心部署、掛圖作戰,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與此同時,提升站位、超前部署,既立足眼前,又放眼長遠,將社會治理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促進社會治理體系成熟定型。望花新村的福字樓小區曾是物業化管理難度大、相對難以封閉的小區之一。12棟樓,1118戶,屬於城鄉接合部,業主身份複雜,有集體土地的農民、城市拆遷安置的市民、外來務工的打工者以及臨時租戶,給規範化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疫情發生以來,特別是2 月 17 號區委召開相關主題的辦公會後, 二臺子街道投入資金,對小區的門禁、入門欄杆維修與升級,對1118戶居民逐戶核定,對於門扣進行統一的嚴格管理,確保每個門扣對應到每位居民;對所有的出入車輛進行錄入,全部進行電腦識別。 不能讓疫情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來之不易的規範化管理付之東流, 區委書記王新北拋出了這個課題。 “我們立即著手落實,推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這樣小區和單體樓難以獨立物業化,我們就請有實力有擔當的物業公司開始試運 行 , 免費為群眾服務。” 二臺子街道黨工委書記禮仲佳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群眾 滿意、業主委員會同意,我們和相關職能部門將按照法定程序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把此前無法封閉的小區封閉起來, 把無人願管的小區管起來,把物業公司從不光顧的獨幢樓承擔起來……二臺子街道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正在掃清社區管理的所有“死角”。 二臺子街道組織社區、業主委員會來選聘最優質的物業公司。經過業主委員會討論通過,選擇優質物業公司,先以志願者的身份提供服務。在戰“疫” 期間,物業公司通過了最嚴格的“面 試”,居民與物業公司簽訂合同,居民們得到了安全感、獲得感,物業公司樹立起管理的品牌,街道則攻克這座單體樓的規範化管理難題。窺一隅而知全局。“通過這些規劃, 我們一舉解決福字樓小區、福安園小 區、天東小區和沈鐵路 246 的獨幢樓的老大難問題,正在解決全街道其餘老舊、棄管小區的遺留問題。”禮仲佳充滿信心地說。

戰“疫”堡壘 引領社會治理新形態

大東區:疫情下加速升級社會治理體系

前進街道兩級黨委成員與前進新村小區代表共同商討小區的規範化管理問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大東區始終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為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 具體實踐,讓黨旗始終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前進街道的前進新村小區,眾多黨員志願者們搭建的“戰疫堡壘”, 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前進新村小區始建於1996年,10棟樓,602戶,現有1844位居民。曾經一度,這裡是管理落後的棄管小區,物業公司三進三出。疫情成為社會管理中最苛刻的“檢驗員”,開放式小區完全暴露在危險之下,小區居民們意識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打贏防疫戰。小區的黨員們在街道、社區兩級黨委的號召下站出來了,在上級下達全封閉管理命令之前就通過發放居民通行證、車輛通行證實行封閉化。 志願者們 24 小時堅守崗位,從前互不來往的鄰居們送來暖寶寶、水果、酸 奶……81 歲的老黨員王利敏第一時間從渾南趕回並向榆林社區書記請戰,王利敏與小區內眾多黨員們在微信群聯絡、排班,日夜守衛,對小區內來往的每個人與每輛車進行一絲不苟的檢查。老黨員王利敏有一天還攔住了前來暗訪的區委書記王新北。這處黨員們守衛的崗樓,成為居民們心中 “無法攻破的堡壘”。小區封起來了,黨員群眾團結一心了,防控了疫情,如何鞏固住來之不易的規範化做法?2月16 日,前進街道召集兩級黨委的成員,前進新村小區的居民代表、黨員、業主委員會代表等召開了協商會議,商討小區的規範化管理問題。在居民中的黨員“中心戶”帶領和推動下,小區居民的充分支持下,從隨便進出到黨員、志願者值守到政府支持、居民自治管理。17日,前進街道與榆林社區就核批了相關手續,18日小區 內完成了電動欄杆、電子卡等工程。19 日,小區即實現了規範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