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育孩子,就要打罵孩子?因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strong>教育孩子,應該“不打不罵、不說教不走開”,你能做到嗎?

“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多、那麼優秀,可是“熊孩子”卻只出現在自己家裡。我想這是每個中國父母都感到苦惱的教育問題。

實際上,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源於孩子在青春期以前接受的家庭教育。性格古怪的孩子,往往有一個並不和諧的家庭。父母離異或夫妻不和,脾氣暴躁或冷嘲熱諷,在孩子的身上,我們總能看出父母的言行舉止和人格修養。

為什麼教育孩子,就要打罵孩子?因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青春期以前的孩子,都處在對於父母和家庭關係的依戀期,但是很多家庭其實並沒有特別完善的條件來養育孩子,尤其是陪伴孩子。比如孩子的父母都要上班,那麼孩子上學就沒人接送,午餐和安全問題也就得不到解決;至於留守兒童,父母更是常年在外打工,平時只能是爺爺奶奶照顧,不要說享受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一年到頭,也就春節期間和父母見一面。這樣的教育當然會出問題,但是人生是如此艱難,有太多家庭面對孩子的教育,卻只能捉襟見肘、敷衍了事。

<strong>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就不自覺地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別人報興趣班,我們也報興趣班;別人家孩子背了多少首古詩、鋼琴過了多少級,咱們的孩子也不能落後。不管現在幾歲,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有沒有天賦。

為什麼教育孩子,就要打罵孩子?因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管他呢,先報上音樂班,讓老師教著再說!”

就這樣,很多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討厭補習班,討厭練鋼琴,可等到自己有了孩子,為了虛榮、面子和壓力,卻不得不狠下心來,讓自己的孩子也遭受“逼迫式教育”的苦楚。

父母身上的擔子重了,心頭的壓力大了,既花費了不少教育費,又佔用了很多原本用來休息娛樂的時間。可是孩子因為年紀小,又從小受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各種寵溺嬌慣,他才不會管這些,也不會懂事到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和期望。

對於孩子來說,反倒是父母報的這些補習班、興趣班,佔用了他的娛樂時間,害得他玩不了手機、也打不了遊戲,這心裡能好受嗎?孩子心情不好,情緒上得不到理解和疏導,就很容易產生厭學或逃學。

那家長的態度,肯定是煩躁加暴怒,還有從心底裡湧現出來的委屈、從眼眶裡迸出來的熱淚。

這時候,孩子如果不識相,還是執拗地不肯練琴、不肯學習,父母心裡的火氣消不了,打罵孩子也就成了無奈之下的教育方式。

為什麼教育孩子,就要打罵孩子?因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strong>為什麼教育孩子,就要打罵孩子?“不打不罵、不說教不走開”行不行?

或許真不行,中國家庭這麼多,不管是“別人家的孩子”還是“熊孩子”都特別多,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的學習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中間肯定會產生矛盾和衝突。

但是不管父母和孩子的情感矛盾有多深,我們的家庭教育少不了適當的打罵責罰,更不能缺少理解、尊重和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