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戰鬥終會勝利,祥和安寧終會迴歸

電影《洪湖赤衛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一部革命戰爭題材歌劇藝術片,它根據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演出的同名歌劇改編。

《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劇版和電影版《洪湖赤衛隊》共同的主題曲。

此刻,當我們再次唱起這首歌,內心更是懷有對湖北同胞的深切祝福。也許就像這首作品中所表達的,戰鬥終會勝利,祥和安寧終會迴歸。


《洪湖水浪打浪》:戰鬥終會勝利,祥和安寧終會迴歸

青年豎琴演奏家孫詩萌


《洪湖水浪打浪》由張敬安和歐陽謙叔兩位作曲家作曲。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當赤衛隊員們打完勝仗後,劇中人物韓英和秋菊演唱了這一歌曲。

這首歌旋律寬廣優美,富於民歌特色,因此,在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后,也成為了電影主題曲,並廣泛地流傳開來。


《洪湖水浪打浪》:戰鬥終會勝利,祥和安寧終會迴歸

這首歌曲的音樂是從湖北天沔(miǎn)花鼓戲和天門、沔陽、潛江一帶的民間音樂中,汲取最富於生命力的音樂元素創作而成,20世紀50年代流行於江漢平原的歌曲《襄河謠》和天門小曲《月望郎》成為其主要的音樂素材。

豎琴是距今可考的歷史最悠久的彈撥樂器之一,出現於約公元前三千年。最早的豎琴只是由一根彎弓綁上幾根鬆緊不一的弓弦所製成,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豎琴演變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有著47根弦、龐大的共鳴箱以及七個變音踏板的現代樂器。

豎琴作為一件在中國起步相對較晚的西方樂器,為它所作的中國作品數量並不多,基本以改編為主,比如這首《洪湖水浪打浪》。本曲由我國早期的豎琴演奏家、教育家曹承筠改編成為豎琴二重奏,以歌曲的著名旋律為主題,充分展現了豎琴柔如彩虹,行雲流水的音響效果。


《洪湖水浪打浪》:戰鬥終會勝利,祥和安寧終會迴歸

2016年,我和我的搭檔馬佳傑在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留學時相識,開學不久就迎來一場豎琴專業音樂會。導師建議我們演奏一首中國的曲目,使音樂會效果更加豐富,同時也展現我們中國學生的風采。我們經過思考,選擇了這首二重奏作品並進行排練,導師聽了也表示喜歡,覺得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動人。

音樂會上,我們向現場的觀眾介紹了這首來自中國湖北的民歌。演出結束後,有幾位老奶奶專門來到臺前,對我們說道:“謝謝你們為我們帶來了這首我們從沒聽到過的中國音樂,我們都非常喜歡,而且我們從中聽到了一種思鄉之情,你們演奏得太美了。”說著竟然眼眶溼潤了。

她們的話讓我非常感動。身為中國人,在演奏我們自己的音樂時,那種出於本能的情感流露,有著巨大的力量。

孫詩萌寄語

2020年春天,很多人雖然身在家中,心卻無時無刻不被疫情信息牽動。在這裡,我們感謝每一位直面疫情、勇敢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感謝每一位晝夜辛勞建設醫院的建築工人們,感謝每一位堅守工作崗位、為我們提供生活保障的勞動者們。也許就像這首《洪湖水浪打浪》所表達的,戰鬥終會勝利,祥和安寧終會迴歸。願所有醫護人員平安!我們攜手共克時艱,盼冬去春來!



《戰疫情:央廣文藝雲課堂》第七期

主講人:孫詩萌


《洪湖水浪打浪》:戰鬥終會勝利,祥和安寧終會迴歸

孫詩萌現任教於天津音樂學院管絃系豎琴專業。本科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豎琴專業,師從著名豎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豎琴副教授王冠;研究生畢業於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豎琴專業。2018年榮獲威爾士國際豎琴藝術節二重奏比賽第二名,倫敦音樂戲劇藝術節豎琴比賽(開放重奏類)第三名。


探尋藝術之美,擴展文化新知,

增加理性思考,感悟生命力量。


特別鳴謝

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

對本系列節目的大力支持


《戰疫情:央廣文藝雲課堂》

總監製:趙薇 魏勝利 尹亦誠

總策劃:莫曉芳

策劃統籌:王菲 張昊

片花錄製:張潔 小釗 小馬

片花製作:張昊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