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保定,一座優雅而平和的古城,安靜地看著世間人來人往,太陽東昇西落,四季交替輪常。它雖古老而年邁,卻未曾停止與時俱進的腳步;它雖歷史滿滿,沉蘊深厚,卻也有生活的小情趣,張望著遠處的未來。

之景:

直隸總督署

曾幾何時,巍巍大清,何其強盛。當時的保定,作為直隸總督署所在地,無論國內大臣還是國外使節,都來到保定面見清朝重臣,商談事宜,李鴻章與曾國藩都曾在此辦公。整個庭舍廊坊華麗端莊又不失去優雅。在中國近代史上,直隸總督署曾與不少重要事件直接相關,它記錄的清朝的強盛興衰,亭臺樓閣皆充滿歷史的厚重與底蘊。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正中處從大堂到四堂幾座建築為總督慶典、審案、會議、接待、辦理公務、生活起居的場所。現在按照原樣復原,可以進入一一觀看。尤為特別的便是大堂,在很多古裝劇裡我們都可以看到官員審案上堂的場面,這裡便是真正發生些故事的地方。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區中心,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的十大園林之一。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它始建於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園,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為元代汝南王張柔元帥創建。金末元初,為張柔的副帥千戶侯世親喬維忠的園地。明代,為官府佔據,成為達官貴人飲宴聚會的樂園,曾以“水鑑公署”的雅號盛稱於世。因湖中荷花歷年不衰,故明代以後稱為 “古蓮花池”。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隸總督李衛在此修建了聞名遐邇的蓮池書院。乾隆十年(1745年),古蓮花池闢為皇帝行宮。乾隆十四年(1749年)開始,在直隸總督方觀承的主持下,古蓮花池做了大規模的改建新建,形成了巧奪天工、規模宏偉的“蓮池十二景”,即春午坡、花南研北草堂、萬卷樓、高芬閣、宛虹亭、鶴柴、蕊幢精舍、繹堂、藻泳樓、寒綠軒、篇留洞、含滄亭。除此之外,還有直隸圖書館、牌樓、太保峰、灑然亭、聽琴樓、響琴榭、君子長生館、昆閬院、綠野梯橋、駐景樓、枚廊等。它融會了我國古代南北造園藝術的精華和風格,被譽為“城市蓬萊”。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之食:

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一種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於保定。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滷好的驢肉伴著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裡面。作為河北省餐飲文化中心和冀菜發源地的保定,驢肉火燒經過勤勞的河北人民不斷地發展和推廣,終於使驢肉火燒聞名大江南北。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在華北地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完全融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另外河北河間也有類似名稱食物,不過做法和味道卻大不相同,最直觀的區別在於保定的驢肉火燒是圓的,而河間的驢肉火燒是長方形的。據《史書記載》驢肉火燒源於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河北保定,現在遍佈燕趙大地。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牛肉罩餅

始於清朝年間,相傳嘉慶皇帝南巡路過保定,聞異香而振神,

問左右:“何物發此香?”

左右答:“牛肉罩餅。”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知府即將牛肉罩餅獻上,嘉慶甚喜,吃後稱讚:“色、香、味”三絕。從此,牛肉罩餅即成了歷任知府招待各路賓客的美食。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鐘樓大面包

輕輕撕開表皮,裡面的熱氣就會攜帶著麵包的香氣冒出來,這就是好吃到窒息的鐘樓大面包,有椰蓉紅豆雞蛋果脯四種口味,五塊錢一個,每人最多買四個。

溫馨提示:想要吃到一口香軟可口的鐘樓大面包,請做好排隊準備哦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白運章包子
在古城提起白運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樣婦孺皆知,遠近聞名。1958年在全國飲食評比時,“保定白運章包子”與“天津狗不理包子”並列第一。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白運章包子用料講究,牛羊肉必須是鮮嫩的,專挑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羔 肉,定點購用小磨香油,做法也獨具特色,包子皮選用優質麵粉燙麵製成。做出的包子皮薄、邊窄、餡大、油多,形狀像鈴鐺,隔皮能看到餡,把包子拿起來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餡能在裡邊晃動,咬一口,沁人肺腑,吃起來可口不塞牙,流到碗裡的餡液很快就定了一層油。味美適口,肥而不膩,吃後餘香久存不散。

保定城中的味與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