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瞭解華為和小米這對冤家的貢獻,就沒那麼“恨”他們了

這段時間,微博到頭條,小米和華為之間的口水戰一直不停歇,發表自己的觀點就被圍攻,沒有一天可以清淨下來。而最可恨的是高管在帶節奏。

而我個人覺得“粉絲”之間的對罵是件非常不理智的行為。罵來罵去得到什麼好處?有5毛收?還是圖一時口舌之爽就可以傷害別人?

雖然我不是華為和小米的粉絲,談不上喜歡華為,但不喜歡小米是事實,因為我本來就是從事數碼行業,也是數碼愛好者之一,並不是因為賣小米賺錢少才討厭,是高管的行為讓人很懷疑他們可以帶團隊做出好產品。

我希望市場是多姿多彩的,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和思考,市場需要多元化,不能一家獨大,有競爭才可以相互進步。好不容易從小米note3開始第一次對小米優化硬件能力的態度有了好轉,繼小米6之後小米終於可以做出一款優秀的手機,加上MIUI豐富的功能對於日常生活幫助實在太大了,非常的方便。但是好景不長,3個月後買了小米8,深深感受到小米依然是那個不爭氣的小米。就像是一個平時考試不及格的學生,突然連續2次考了90分,正在為他感到高興的時候,他又落榜了,總是不能把良好的狀態保持下去。

我個人不喜歡小米事出有因,也是個人的喜好傾向而已,但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我並不能否認它曾經做過的那些貢獻。

貢獻一,MIUI給了其他廠商思考方向

2011年小米1正式出現在我們面前,那一年安卓UI還是非常醜陋的時候,MIUI讓我們感受到定製UI的重要性,雖然知道是模仿iOS,米粉參與並給MIUI功能提供多樣性的附屬功能讓UI更加好用,雖然知道是模仿魅族,但當時影響力更大的還是小米。

貢獻二,性價比的出現給了國產發展機會

我個人的觀點,至今依然認為小米不是拉低了手機的價格(蘋果,三星,索尼,HTC當年的巨頭價格依然堅挺)。小米只是在其他國際大廠比拼綜合硬件誰更加高級,體驗更好的時候,淡化部分硬件的重要性高度宣傳CPU性能的重要性走出自己的特色。它更加確切的作用是終結了質量低劣的山寨機時代。但沒想到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做手機,給了很多國產手機效仿的機會,從性價比這個切入點先不管手機做的好不好,至少國產品牌迅速佔領市場空缺,成功的讓很多外國品牌淡出中國市場,為中國手機品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貢獻三,讓學生黨有了更好的選擇

這個觀點依然離不開性價比,我也是學生過來,小米在學生年代,我們不知道選什麼的時候,它的確是最佳選擇之一,系統體驗也是安卓裡面最好的之一,2013年的時候,還沒有王者榮耀,吃雞遊戲,一個799的紅米都可以讓我們樂開花。而至今為止,我可以確定,小米的大部分客戶群體依然是學生,對於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更少的錢買到“更多東西”成為他們主要的消費觀念。當然也出現了很多主打性價比的品牌來瓜分用戶,其中榮耀最成功。

所以個人覺得小米雖然沒有華為那樣有自研CPU的技術沉澱,但市場方向對了讓中國的手機廠商有了參考的價值,至少其他國際手機品牌已經很難再打進中國市場,這就給了中國品牌更多發展的機會。

假如小米是開國大將的話,它肯定很不甘心,曾經也是風生水起,國內銷量第一,在今天銷量被華為,OPPO,vivo超越。但我覺得這不是它技術上的單方面問題,經濟全球化硬件都可以是拿來主義,只不過有自研能力才可以掌握主動權,不被別人卡脖子,曾經的安卓霸主HTC被三星斷供屏幕正是卡脖子的典型代表。小米真正的痛點應該是出生就代表著性價比,大部分用戶也是25歲以內的學生黨,他們沒有多少經濟來源,經濟實惠才是他們的首選,也就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價格限制了小米的發展。就像我們平時組裝電腦一樣,不計成本可以拿到當前最好的配件,做個無敵寂寞的高手,但如果預算有限,只能保證在這個價格裡面儘量在一部分地方滿足你的要求,其他部分肯定有所閹割,自然不能帶來極致的性能體驗。

所以小米品牌形象也就受到一定影響,你很難想象一個被價格限制的品牌,它跟高端可以聯繫在一起,它更像是被用戶消費能力支配的產物,它的用戶還不一定有忠誠度,因為他們有一天有了經濟來源,在社會不同層次的人群中謀生髮展時,消費觀肯定也會發生了改變,品牌價值,品牌定位,品牌形象都代表了一個人的品味。

而且為了宣傳小米10,他們的高管也是讓人大跌眼鏡,整天在網上挖苦別人,自己沒事就找人對比,最後比不過就轉移話題,原本這是小米衝擊高端,擺脫價格束縛的一個轉折點,萬眾期待它有驚豔的表現,可結果就是被自己的高管給活活拉回原點,發佈會上看不到小米為了衝擊高端,在技術上有了哪些突破,看不到在性能上和體驗上有了哪些新的優勢。只不過是一場告訴世人小米這次終於可以拿品質更好的配件來組裝的裝機大會。我覺得小米衝擊高端沒問題,但不要對高端的定義有誤解。無腦科普帶動的不是發展高端的節奏,比不過又不能自圓其場只是讓自己成為更大的笑話。好好做產品,優化體驗,真正做出一款讓人為之瘋狂的產品市場自然會用銷量給它正名,好產品都是人傳人,而不是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科普靜態數據比高低。

在網絡上說華為好同樣被罵的狗血淋頭,或多或少跟局勢帶來的節奏脫不了關係。我也覺得華為價格確實高,但這不是華為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華為的產品定位,更像是把人分369等,什麼階層的人用什麼系列的手機,沒買華為是因為我不在他們計劃範圍內。

商務人士用mate系列,年輕時尚用P系列,影音娛樂用nova系列,老人家用暢享系列,追求性價比找孩子榮耀。每個系列都為他帶來了不錯的市場表現。

華為手機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背景財大氣粗,更是勝在於戰略上的高瞻遠矚以及科研技術上雄厚的積累。

眾所周知,美國全力抵制華為不只是抵制一個品牌,而是在5G時代華為的5G技術遙遙領先於美國的5G技術,習慣處於霸主地位的他們,不可能讓別人去當大哥,所以他們幾乎舉全國之力抵禦以華為5G技術為代表的中國科技。

曾經我們也罵過麒麟CPU發熱嚴重,性能比不過高通,更加比不過蘋果的A系列,但華為正是在這樣的罵聲當中沒有放棄,堅持自主,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世界科技的前沿,並且在5G技術上超越了高通,活成他們害怕的樣子。

在受到美國抵制的時候,華為的鴻蒙系統,華為的超級藍牙,華為的超級內存,一個又一個的備胎,一個又一個的B計劃被轉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技自主研發的力量,自主研發的重要性,我們也有自己領先的產品,不會因此受制於人,原本想要低調的,可是時勢造英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我們錯過了2次工業革命,機械基礎比不過其他國家,但是5G時代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彎道超車,讓世界歎為觀止。雖然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但可以讓對手坐立不安已經非常的了不起。

網上互罵互黑可以當做信仰或者娛樂行為,但在技術上受到威脅的時候,能代表中國科技出戰的是華為而不是小米。假如沒有華為的麒麟CPU跟高通抗衡,高通的尿性肯定是更高的價格去圈錢,假如沒有華為的強大在與蘋果三星抗衡,今天的中國手機市場又靠誰?HTC的衰敗正是從被三星斷供配件開始。

所以覺得那些在罵來罵去的人真的是吃飽了撐著,小米品牌形象再一般,曾經也可以勉為其難的說它為國產手機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讓國產有了幾年你發展空間,成功讓外企淡出中國市場,才有了國內廠商百花齊放的機會。而華為的強大代表了中國科技讓外企為之震撼,活出他們害怕的樣子,一次又一次的B計劃守住了我們的尊嚴,捍衛了我們的技術領先地位,否則落後就要捱打。

市場有競爭,才有進步。品牌之間有定位,消費者才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買華為手機的人根本不會因為無腦科普多看小米一眼,但買小米的人有一天可能會買華為。只不過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路上,他們都做出了自己偉大的貢獻,都應當值得我們去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