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一部被人捧上天、也被人評價低俗不堪的電影

人性第一層:生物性,偏於惡

人性第二層:社會性,善惡兼而有之

人性第三層:精神性,偏於善 ——《蠅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部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電影——韓國版的《老男孩》也叫《原罪犯》,之所以說他有爭議,是因為人們對於這部劇的評價出現了兩個極端,有人把這部劇捧上天:認為這部劇幾乎是看過的劇裡面最完美,但最展現人性的一部劇,但也有人把這部劇貶的一文不值。

認為這部劇低俗噁心,簡直不想再看一遍!不過爭議還是歸爭議,這部劇在2003年播出之後的第二年就贏來了好幾項殊榮:在2004嘎納國際電影節《老男孩》一舉斬獲了幾個重要大獎,包括最佳作品,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等多個重要獎項的提名!在24屆電影金像獎上還獲得了最佳亞洲電影的獎項!

老男孩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雖然之後陸續有幾個版本的翻拍,但是我認為在所有版本當中,屬韓國的老男孩翻拍的最為經典。目前這部劇在豆瓣上的評分仍然在8.2分,遠超過了其他幾個版本的《老男孩》電影豆瓣評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關於“愛”的救贖的故事。

爸爸吳大秀在女兒生日當天被人莫名綁架,此後進行了長達15年的囚禁,吳大秀“逃”出來後在壽司店遇到一個壽司妹,兩人共同努力找出幕後黑手,然而在找出幕後黑手的過程中,兩人關係迅速升溫並確定了愛戀關係,最後找到囚禁吳大秀的幕後黑手李有真,吳大秀驚奇地發現壽司妹和自己之間竟然是親屬關係,而吳大秀出逃後的種種都是幕後黑手的報復!

一部傑出的作品是靈與肉的深度結合,這部劇藉助復仇的邪惡外衣最終展現了正向的人性之光,引發了諸多思考。相比之下韓國導演拍的這部劇,不管是從鏡頭語言還是細節刻畫方面都遠勝了其他幾個版本。

但我今天不打算在光影或鏡頭方面來展現這部劇,相反,今天我將向內從人性與向外從行為兩方面對這部劇進行解讀,並和大家一起探討這部劇引發的兩個備受爭議的點,共同品味這部劇的獨特魅力。

《老男孩》|既是一部被人捧上天、也被人評價低俗不堪的電影

01、向外解析人們的行為:人們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原罪就已經開始了

一部完美的作品是靈與肉的深度結合,靈是向內剖析,肉是向外剖析。外在的行為是內心活動的表現。

  • ①越線的行為是打開潘多拉之盒的那隻手

我們常常說的潘多拉之盒是古希臘神話當中的一種物什,用來隱喻那些邪惡不好的根源。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能夠避免打開潘多拉之盒。但是很不幸的是往往打開潘多拉之盒最多的就是我們人類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行為,一旦人類的行為越過紅線,那麼潘多拉之盒就會瞬間被打開。

在影片當中,姐弟倆之間的愛戀行為被吳大秀髮現並將之傳播出去,隨後這樣的消息,竟然演變成為李有真使其姐姐懷孕,最終導致姐姐不堪輿論壓力自殺。

李有真懷恨在心,最後導致了吳大秀被李有真報復的一系列行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姐弟倆之間的行為已經越陷超越了道德倫理紅線,這是其一;而吳大秀傳播不實信息形成輿論壓力,這是其二,這兩個方面的主人公都是越過了自己的行為底線。也正是這些超越自己行為底線的事情,觸發了潘多拉之盒。

在現實生活中倫理和道德的社會仁義道德規範等會約束我們自己的行為,我們是不自由的,同時才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我們做出了越過紅線的行為,那麼就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其他嚴重的後果。

《老男孩》|既是一部被人捧上天、也被人評價低俗不堪的電影

  • ②螺旋式發展的行為現象,是造成原罪的根本原因

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原罪,但是為什麼這些原罪最終沒有造成更大的罪惡呢?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原罪還沒有真正形成罪。原罪的發生過程其實很符合大眾傳媒心理的沉默的螺旋理論

簡單的來說,就是當大多數人都傾向於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大家就會加入並且傳播這個觀點,這個時候那些少部分不同意的觀點就會漸漸被埋沒。而原罪到形成罪的過程就是類似螺旋式的一層層放大,最終形成無法挽救的罪。

李有真的姐姐就是因為這樣的行為而無法忍受而離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沒有選擇相信,傾向於質疑,也許不會釀酒這樣的慘劇,但是當大多數人都站在一起同意這個觀點並擴大的時候,原罪就形成了罪。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這個現象讓我想起了網絡暴力,在我們的現實當中,有一些人沒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便大肆宣揚傳播,這既是對他人的一種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已經給他人帶來了很多無法想象的傷害。

《老男孩》|既是一部被人捧上天、也被人評價低俗不堪的電影

02、人性不是簡單的善與惡,人性的複雜詭異之處就在於愛、恨、欲的相互糾纏,難以剝離

人性是極其複雜。你幾乎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詞語來準確描述人性。

  • ①從個體行為方面看:沒有人能脫離軀體單獨存在,

不管是李有真之於姐姐,還是父親之於女兒之間的愛戀,因愛生欲,因愛生恨,這八個字像一根魔咒一樣纏繞在四人之間。

如果四人之間的愛戀之情沒有付諸行動,那或許不會有後續一系列的悲慘事件發生;李有真想要折磨吳大秀,想要報復吳大秀,將其囚禁起來,不打不罵但就是不讓他出來,也無可避免從軀體下手,對其精神上的摧殘仍然也是依託在軀體行為之上。靈與肉的不可剝離性,是鮮活個體行為的基本屬性。反之,缺乏靈魂的軀體,頂多也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老男孩》|既是一部被人捧上天、也被人評價低俗不堪的電影

  • ②有人認為死亡是解脫,然而人性的救贖其實都是精神上的救贖

電視劇當中曾有這樣一句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我不聽你的話,會怎麼樣?會死嗎?

死?那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結局了。

從這一點上看,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脫。劇中的李有真誠然也是這種想法,並沒有讓吳大秀死亡,而是把當初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痛苦強行附加到吳大秀身上,讓他感同身受,李有真希望吳大秀能夠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是一個極其考驗人性的動作,這場關於愛的救贖,吳大秀減掉自己的舌頭的時候,李有真沒有感到自己被救贖,但當吳大秀按下原本控制自己心臟起搏器開關卻真正嚐到當初自己的那份痛苦的時候,李有真終於感受到了被救贖的感覺,按照約定在電梯裡自盡。這場“愛的救贖”,最後演化成為精神內部的救贖。

《老男孩》|既是一部被人捧上天、也被人評價低俗不堪的電影

03、現實思考: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一件事情存在爭議是再正常不過的

著名的《雷雨》也是一部備受爭議的作品,我認為這兩部劇當中的爭議之處是頗為相似的。他們的爭議之處都是關於生與死,愛的對錯問題。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這都是及其正常不過的事情。下面我結合這部劇來簡要談談我的看法。

  • ①禽獸有資格活下去麼?其實劇中已經有所暗示

影片一開始就拋出了一個非常激進的問題:

就算我是禽獸,難道我就沒有生存下去的權利了嗎?

在這部影片最後的結局當中,原罪者吳大秀最終還是活了下來。這似乎可以回答開頭的這個問題,就算是畜牲也可以存活下來。但 我們不能忽視這樣一個情節:在最後的結局裡,吳大秀讓催眠師幫他催眠,忘記這段記憶,這個時候我們看見吳大秀“一分為二”。那個“長舌婦”吳大秀已經離他遠去,留下了那個善良的吳大秀。導演在這一點上把握得很好,畜牲是不應該存活下來的。 另外在劇中還有一句話耐人尋味

無論是沙還是石,落水都一樣會沉。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聯想到開頭的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死是每個人必經的歸宿,就像是無論是沙還是石落水同樣會沉一樣,所以禽獸生死的權利其實不應該由我們來判斷。所以在

影片中導演藉助心理師讓吳大秀處於“既死了,又沒死”這樣的狀態,力求把價值觀往正能量上引。

《老男孩》|既是一部被人捧上天、也被人評價低俗不堪的電影

  • ②愛無關對錯,只看立場

本劇當中最令人爭議的另一點就是姐姐和弟弟李有真,爸爸吳大秀和女兒之間的愛戀情節設置上,有人覺得惡俗,有人覺得導演在大膽地剖析人性。

拋開他們之間的親緣關係把他們當做陌生的男女來看,男女之間有愛慕之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也就是說,從這一點上看,他們對彼此產生愛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忽視了彼此的立場,並將這樣的愛付諸行動。我們生活在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中,就是因為有道德法律倫理等規範我們的行為,這些就是我們的行為底線。我們不能越過行為底線,否則就是在犯錯。

我想起了《七日約》裡海盜頭子希澤曾經說過的話:

海妖以誘惑人類、獵取其性命為生。那個小海妖比我見過的任何人類都要單純,我想它並不是厭惡人類,它或許只是不知道自己的歌聲讓三艘戰船上百名水手喪命於此意味著什麼。而我亦非覺得她邪惡、一心想要殺她,我對它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保護我的船隊我們的所有選擇,沒有對錯,都是立場所致。

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後一句“沒有對錯,都是立場所致”,這十個字我想用來評價這部劇中的愛戀之情最合適不過。

人們行為做事不能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要考慮我們所處的立場,立場決定了我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也就是說男女之間產生愛慕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倘若這種愛慕不符合我們的倫理綱常,那麼就不應該把這種愛慕繼續下去。否則,哪怕是沒錯的事,也會演變成錯誤。

最後總結一下:

老男孩這部劇在情節設計方面非常大膽甚至可以說有點激進,也正是這樣讓這部劇飽受非議,但正是因為如此更加體現了導演的獨到目光。讓人驚歎的是,在大量的複雜元素堆疊之下,這部影片既表明了導演對人性的獨特看法,又含蓄地增添了幾抹溫情,使整部劇看起來沒有那麼壓抑。

End~


<strong>歡迎關注<strong>
寫走心的字,做溫暖的人,過自己的人生,不管是腳步還是靈魂,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