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周瑜聽聞諸葛亮之名暗自不服,在他面前故意說要投降曹操

日間,眾人議論紛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爭執了個不亦樂乎。

孫權犯了難,畢竟他還年輕,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猶豫,徘徊,舉棋不定。他反反覆覆地考慮著各種各樣的措施,包括結局。

江東六郡何去何從完全握於他一人之手,他分明感到父親和兄長正用深沉和滿含期望的雙眸凝視著他,等待他做一個決斷。

但是,這個決斷做出來是多麼地難啊!

他孤坐在燈前,躊躇不已,前思後想也下不了決定。正在這時,燈影一閃,一個女子嬌俏地步入堂上,來到孫權的面前。

孫權渾然不覺,只是一味地垂著頭沉思不已。

女子吃吃地笑著,又故意重重地咳了一聲。孫權還不理會,那女子把雙足一頓,叫道:“主公!”

孫權猛地警醒了,他見碧荷正在衝自己笑,那種俏媚把孫權心中的愁悶驅走了十之八九。他伸手挽住碧荷的柳腰,道:“你怎麼來了!”

碧荷一扭臉,撅起小嘴道:“老夫人聽說日間你為國事煩惱,派我來請你過去問話。”

孫權詫異道:“這麼晚了,老夫人沒有就寢嗎?”

“她老人家哪裡睡得著覺?我們這些侍女一個勁兒地勸她,她就是不聽,執意要今晚見你!”

孫權道:“那好吧,我過去就是了!”

孫權起身離座,拉著碧荷說說笑笑地往內院而去。

吳國太當年與一母同胞的姐妹共事吳主孫堅。姐妹共生四子,長子孫策,次子孫權,還有兩個幼子孫翊、孫匡。

吳國太對此四個恩寵倍至,如同已出。孫堅戰死之後,孫策即吳主之位,吳國太妹妹二人以其年輕氣盛,便嚴格地加以督導,使孫策繼承了亡父之遺風,把江東六郡治理得井井有條。

不幸,孫策病死,年僅18歲的孫權代替了兄長的位置,又是在吳氏姐妹雙雙調教之下,孫權才得以從一個年不更事的少年成長為能征慣戰、有謀有略的英雄。妹妹辭世之後,吳國太便覺得肩頭的擔子重了幾分。年輕的吳主孫權畢竟經歷的世事太少,在面對人生的生死抉擇之時未免顯出猶豫和迷惘。

曹軍揚帆南下,連營幾百裡,孫權急得寢食難安,這一切都逃不過吳國太的眼睛。她雖然年事已高,但還沒到昏聵的地步,孫權的憂,孫權的慮,孫權的焦躁她都感同身受,所以才要喚他前來問個究竟。

孫權見白霜滿鬢的吳國太還在為自己擔憂,心裡油然生出一股不忍,他趨身上前向吳國太見禮,坐在她的身畔。

吳國太用慈愛的目光深情地注視著孫權,語重心長地說:“仲謀,近聞曹操舉兵南下,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孫權憂鬱地說:“我現在還拿不定主意。”

“仲謀,你父兄含辛茹苦,大小戰歷經數百陣才打下了江東這片疆土,你今為東吳之主,凡事需謹慎,勿使父兄基業落人他人之手!”

孫權聞言,默然垂首,默默地說:“文武百官議論紛紛,有的主戰,有的要降,我心裡也亂七八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孫權長嘆一聲。

吳國太沉吟片刻,道:“仲謀,你還記得你兄長伯符臨終之際曾經說過的話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江東六郡事急,你怎麼不與周瑜商議一番呢?”

“對啊,我好糊塗!”

孫權興奮得一拍大腿,喜笑顏開地在地上踱來踱去,口裡喃喃不已。

周瑜早已得報曹操揮軍南下,直指江東六郡,他在鄱陽湖水師營中心急如焚。不等孫權命令到,他就直奔柴桑而來。

周瑜來到的時候,已是夜裡子時了。主公孫權大概已經安寢了,所以他便在館舍中歇臥、預備明早就去見孫權。

漫漫的長夜靜寂無聲,樣和、肅穆,猶如巨大的帷幕默默地包擁著江東的土地,但是這張帷幕一旦拉開,這塊土地上便會雞犬不寧。周瑜望著無盡的夜色,腦海裡盤盤旋旋地升起那幕悲壯慷慨慨、悽慘愁苦的圖畫……

周瑜只覺得一股熱氣突突地撞擊著他的太陽穴,周身火燒一般地滾燙。他躺在床上,輾轉難眠,雙眼盯著沉沉夜色冥然神飛······

魯肅來館舍拜見周瑜的時候,周瑜兀自醒著,他連忙翻身坐起,整衣冠來見魯肅。周瑜生性孤高冷傲、自視其高,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再加上年輕有為,深得孫權信任,他眼裡再也看不上別人,滿朝文武都對他頗有微辭。幸好魯肅為人敦厚,與周瑜素來交好。周瑜遇到難解之事,常與魯肅在一處商議。

魯肅多日未見摯友,不免噓寒問暖一番,而後便將孔明來柴桑說勸主公之事細細地與周瑜述說了一番。

周瑜在鄱陽湖練兵之際,早已得知隆中出了奇人諸葛亮,據說他善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身懷絕世玄學,腹藏萬卷之書。又聞他前番用計燒了曹兵,便有心要見識見識他的才學。因此,周瑜不動聲色地說:“子敬,既然孔明先生已到柴桑,何不請他來此一敘?”

魯肅道:“公瑾,今天色已晚,恐怕孔明早在館舍中歇息了!”

周瑜笑道:“孔明若知我到柴桑,必然要來見我,他如何肯歇?你去去便知!”

魯肅不敢怠慢,忙告辭起身,飛騎去尋諸葛亮。

周瑜不由得笑了幾聲。

又過了一會兒,文武百官都來拜見都督周瑜。張昭引眾謀士對著周瑜又是一陣唇搖舌動,勸周瑜力諫主公投降、避戰火之災;周瑜不言不語,冷冷地笑笑,搪塞過張昭等人。

張昭方離去,門人報老將軍程普,黃蓋等見。周瑜在堂上見眾武將。這些將領個個激憤,準備以死報國。

周瑜心裡不由得一陣感激,幸好有這一班人拼死主戰,不然這江東六那說不定早已易主了。

周瑜安撫下眾人,只說明日在主公面前一定力諫,勸他抗曹,眾將這才陸陸續續地離開館驛。

這時候,諸葛亮已隨魯肅到了門外。

周瑜出門相迎。

諸葛亮的目光一下子被周瑜牢牢地吸附住了。

只見他三十左右年紀,雄姿英發,盛氣凌人。面如美玉,目若朗星,唇角上翹,天生一派傲骨臨風。看他不像統帥千軍萬馬的都督,卻似一個儒雅風流的俏書生。

諸葛亮心中一震,心道人言江東周瑜乃一代美男,俊雅風流,果然不假!但是,他眉間天生“川”字紋,二目閃爍著逼人的寒光,諸葛便明白周瑜狂傲過人,不是個省油的燈!諸葛亮笑了笑。

周瑜也迅速地打量了諸葛亮一番:他儒雅靜默,身材偉岸,二目如電,鼻樑高聳;手搖羽扇,身披素氅,站在那裡恍若仙家臨凡。

周瑜心裡也不由得為孔明喝了聲彩,但表面上卻不動聲色,佯裝熱絡地施禮道:“啊,先生,不才周瑜有失遠迎!”

諸葛亮趕忙還禮。

周瑜哈哈大笑,伸手拉過諸葛亮之手,把他引至內室。

落座已畢,茶過之後,魯肅便問周瑜道:“都督,今曹操引百萬之眾殺奔江東而來,是戰是降眾官議論紛紛,您怎麼看?”

周瑜偷眼望了一下諸葛亮,故意大嘆一口氣,道:“曹操假皇帝之名,親征江東,我為人臣若與之對抗,恐遭天下人共棄;並且,曹軍人多勢重,我若強拒之,必將一敗塗地。莫若投降,保得一方平安。”

魯肅不相信似地盯著周瑜,驚愣萬分地問道:“都督!這是你嘴裡說出的話嗎?主公父兄開創江東基業不易,哪能就這樣拱手讓人?都督難道忘了伯符將軍臨終之言嗎?都督究竟意欲何為?”

周瑜面上一窘,正色道:“子敬不要誤會我,數萬江東父老無辜,何忍將他們置於水火之中?我不願揹負千古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