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中國歷史為什麼會重複?

今天推薦一本令人歎為觀止的書——《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見網友推薦書籍,就順手買了一本。

這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有深度的書、這是一本值得收藏一生的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是2011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觀濤。

作者大膽地將系統整體研究方法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從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兩千餘年與每兩三百年爆發一次大動亂之間的關係入手分析,提出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的假說,並用這一套模式去解釋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年來的宏觀結構變遷及其基本特點。由於本書觀點在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海內外學術界也普遍受到關注,一般認為是中國十年改革時期重新詮釋中國歷史的最重要理論著作之一。

上面的介紹寫的比較官樣文章。筆者看完後明白了以下幾個問題:

中國歷史為什麼會重複。

明白了我們國家為什麼不會像歐洲那些國家那樣,巴掌大點的地好幾個國家。

科學和技術是兩碼事。我們有四大發明,歷史書上有好多值得誇耀的技術發明,動不動就是當時世界領先水平,但為什麼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反而不如西方國家了呢?

因為我們古代擁有的是技術,不是科學。我們沒有像牛頓三大定律那樣的科學,沒有高斯分佈那樣的科學。因為科學是技術的理論指導。

科學與技術的區別

科學與技術是緊密聯繫的,但同時也應看到,科學與技術又是相互區別的:

1、從基本含義看,科學在拉丁語源中是指“知識”和“學問”,是有概念、定理、和定律構成的動態的理論體系;技術是指技能和技巧,是人們從事各種實踐活動的物質手段以及方式和方法的總和。

2、從目的和任務看,科學在於認識世界,發現新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揭示新的本質和規律,創立新的概念和理論;技術在有改造世界,為人類實踐活動的發展提供新的物質手段和方式、方法。

3、從功能和價值看,科學具有突出的認識功能和哲學價值,為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和社會提供理論依據,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它的經濟價值往往是難以確定的、間接地和長遠的;技術作為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和社會的物質手段,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關於技術爆炸是這樣說的: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可能由內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發。人類步入工業革命後短短兩百餘年巨大的技術飛躍。

所以我們國家現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重視基礎研究,每年評選最高科學成就獎,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後期的學習,吸收,再到發展,實現科學技術的爆炸式發展,我們中國將會越來越強大,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是好學的民族,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的優勢也會更加明顯,未來中國必將引領世界。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中國歷史為什麼會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