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蝗災影響或擡升飼料價格,豬價將如何走?

2月19日,農業農村部公開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7周(2020年2月10日~2月15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51.22元/千克,環比微漲0.9%,同比漲214.7%。周前期因局部地區生豬跨市、跨省調運阻力偏大,屠宰企業因收購難而提價保量,帶動生豬、豬肉價格上漲;周後期,隨調運逐步恢復,散養戶出欄生豬規模提升,加之高價豬肉需求量減少,生豬、豬肉價格開始回落。

目前生豬價格保持高位運行,根據中糧期貨的報道,外三元生豬均價在37.88元/千克。據對山東省26個集貿市場價格定點監測,第7周山東省生豬出欄均價為35.44元/千克,同比升高200.08%,環比回升3.14%。從全國市場來看,生豬價格區域差價仍在,由於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部分地區生豬調運受阻,導致主銷區與主產區的生豬差價擴大,如全國目前生豬最高價是廣東省,為43.53元/千克,甘肅最低,為31.71元/千克,廣東與甘肅的生豬差價超過10元/千克。


據悉,目前一些地區仔豬價格在1700~2000元/頭,主要交易對象是集團化交易。農業農村部監測到,2月12日全國500個農村集貿市場仔豬平均價格在81.01元/千克,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262.1%。山東省監測當前仔豬價格為78.89元/千克,同比上漲327.36%,環比升高0.18%。估算20千克左右仔豬價格在1500元/頭以上。養殖戶補欄積極性被高價格有所壓制,但仔豬供給仍嚴重不足。由於母豬短缺以及後市漲價預期,仔豬價格漲幅明顯大於豬價漲幅,仔豬成本已經超過生豬育肥成本的一半以上,自繁自養與外購仔豬育肥利潤顯著拉開。

供應面:當前湖北及周邊地區部分大場出欄阻力較大,其他地區大場多點對點合理外調,但散戶豬源積壓嚴重,預計後期或有散戶大豬的集中出欄期。但隨天氣逐步升溫至10~15℃以上,屠宰企業對95~120千克生豬需求量增加,對大豬需求減少,牛豬出欄增多,尤其在產區的集中出欄,或導致供大於求情況下的豬價下滑。但對於銷區及周邊產區,以湖南地區為例,前期生豬大量外調華南市場,或導致標豬存欄下滑,市場壓欄情況增加,豬價下跌幅度有限。


消費面:節後雖值傳統消費淡季,但考慮當前國內多數地區居民外出活躍度下滑,對肉類消費意向提升,或迎來集中消費期。但替代品,以禽類和蛋類產品為例,2020年短期都將處於高庫存期,產能的集中釋放打壓價格,而低價的替代品或打壓豬肉類消費。


凍品庫存集中釋放:當前國內各大港口的進口貨櫃堆積量在1萬櫃以上,目前認為港口的高庫存凍品對於後市豬價走勢是作為一個潛在的巨大隱患。

關注蝗災影響,或抬升飼料價格:近日東非多個國家遭遇蝗蟲災害,其中肯尼亞發生了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入侵,而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正在經歷25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入侵。目前,蝗群已經渡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此次蝗災會我國有何影響?分析認為,我國受蝗災的影響較為有限,但對飼料價格或有觸動。首先,我國並非此次導致蝗災的沙漠蝗蟲的分佈區(我國蝗災主要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即使蝗蟲已在印巴邊境肆虐,但飛過高海拔的喜馬拉雅地區而進入我國境內的可能性極小;其次,我國擁有成功的蝗災治理體系:早在2014年,農業部就出臺了《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將東亞飛蝗孳生地由近8000萬畝下降到目前的2200萬畝,發生密度持續控制在較低水平;草原蝗蟲危害面積減少35.7%,連續10多年未暴發大規模草原蝗災。第三,蝗災或將對飼料端造成影響,大豆、玉米等作為畜禽主要飼料,特別是大豆,需要大量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填補缺口,進口量高達85%。而非美國家的種植業由於此次大規模的蝗蟲災害將面臨困境,北美農業供應或將成為稀缺資源,這將進一步抬升進口價格,進而抬升養殖端飼料成本。


後期豬價將如何演繹?


短期來看,隨著屠宰場陸續開工,收豬數量將明顯增加,但各地“封村”多嚴格執行,出欄及調運或仍難以恢復正常水平,散戶收豬成本較高,供應緊張狀態或將持續;各地工業企業逐步復工,消費也將受到一定提振,預計豬價短期或繼續上漲。

卓創資訊分析認為,在考慮生豬存欄量缺口仍未填平的大背景下,全面恢復調運和市場交易後,國內豬價或迎來下滑期,高低價差有望縮小。北方多地生豬價格或由當前的34.0~37.0元/千克降至30.0~34.0元/千克,長江流域附近或在35.0~37.0元/千克,南方或由當前的40.0~44.0元/千克降至38.0~40.0元/千克。

仔豬1700~2000元/頭,蝗災影響或抬升飼料價格,豬價將如何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