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觸網”,十二連城的草莓賣光了

“你看,我這大棚裡的草莓已經賣得差不多了,收入七八千元沒問題。幸虧有那麼多好心人幫忙賣草莓,不然就爛在地裡了。”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西不拉村村民郭成全站在自己的大棚裡,指著所剩無幾的草莓高興地說。

郭成全今年62歲,在2016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全家人守著20多畝地維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為了供子女上大學,幾年下來借了12萬元的高利貸,生活很困難。被識別為貧困戶後,包村幹部多次到他家瞭解情況,在宣傳國家扶貧政策的同時,鼓勵他發展力所能及的產業。考慮到他年齡偏大,又沒有其他專業技能,經村委會、包扶單位及駐村第一書記多次研究分析,針對像郭成全這樣的貧困戶,制定了從村集體經濟的暖棚裡拿出6棟作為扶貧產業租給貧困戶週轉種植的措施,貧困戶可以免交租金種植三年。這一舉措使貧困戶多了一份不錯的收入,特別是對郭成泉來說受益匪淺。

雖然生活困難,但老郭能吃苦。2017年,趁著村裡免費給貧困戶租種3年大棚的機會,郭成全種了一棚草莓。“種草莓週期短,見效快。我只種了一茬,就收穫了4000多斤草莓,收入近4萬元。”郭成全說。

嚐到甜頭後,他又承包了2個大棚,陸續種植了豆角和香瓜。有了穩定的銷路,家裡的收入也不斷增加,欠下的債也慢慢還清了。

“咱們村一共有138棟大棚,其中有48棟種著草莓。往年春節之後是草莓豐產季,由於消費旺盛,不僅價格較高,而且供不應求。今年受疫情影響,無法按照原來的銷售渠道銷售,草莓保質期短、不易儲存,不僅是老郭,全村人都著急。”駐村第一書記張建峰說。

正在大家著急的時候,一則“包聯駐村•助農戰疫”銷售草莓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被多次轉發:“十二連城鄉28萬斤草莓滯銷,給農戶造成經濟損失,草莓成熟等不及疫情消退,懇請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幫助銷售,歡迎來電。”不僅是西不拉村,十二連城鄉的699棟大棚草莓面臨滯銷。一時間,社會各界掀起了為十二連城鄉農民銷售草莓的熱潮。

鄂爾多斯市包聯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協調聯絡市商務局聯合開展線上線下銷售,積極發動廣大包聯單位、駐村幹部集體團購,還呼籲社會愛心人士通過個人微信朋友圈銷售,同時主動對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的大型超市、電商企業幫助銷售。市包聯辦通過新媒體平臺、電商平臺、微信朋友圈等渠道滾動發佈了“包聯駐村•助農戰疫”銷售草莓信息,閱讀量超過5萬次。

“決不能讓農民們的辛苦白費了,也不能讓好不容易脫了貧的貧困戶遭受損失。”許多參與銷售和消費的人說。據統計,截至2月16日,十二連城鄉共銷售草莓127670斤,為種植戶挽回經濟損失127.67萬元。目前,十二連城鄉的草莓滯銷難題基本解決。而且,經過線上線下的銷售,十二連城鄉的草莓產業有了知名度,銷售渠道和市場平臺更加廣闊了。

在打開銷路的同時,十二連城鄉對質量安全的要求絲毫沒有放鬆。該鄉積極落實農畜產品安全監管責任,讓農戶將自己的信息及聯繫方式寫在“十二連城鄉產品信息卡”上,再將信息卡貼在包裝盒上,由所在村把關,經鄉政府最終審核售出。如有客戶反饋質量問題,可以聯繫該鄉工作人員進行投訴,該鄉可以追溯到農戶重新發貨或者作出賠償,讓消費者的權益更有保障。(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韓雪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