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投資大收益,不得不重視的理財方式

前言

零花錢計劃:以滬深300指數基金為例,每天定投100元(具體金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每週累計:100*5=500元

每月累計:500*4=2000元

一年累計:2000*12=2.4萬元

往往很多人月工資很高,但是一年下來手裡並沒有多少錢,仔細想想也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所以不妨給自己制定一個定投計劃,每天定投適量的金額(就當正常的開支,就算沒有也無大礙的),按100元舉例,一週500元,省一頓和朋友吃飯的錢就夠了,那一年下來就可以省下2.4萬,現在大盤處於合適的點位3000點下方,未來大盤到五六千點是必然的,假設今年只漲到3300,就是10%的收益,省下來的錢還能有不少的收益,24000*10%=2400元。

可能在有些人看來不多,但是這算是額外省下來的,特別是對於月光族,年末的時候不用再擔心身無分文了;如果資金多的朋友,當然可以定投更多,或者低位一次大量買入,比其他理財相對靠譜得多,正常行情,收益也會可觀許多。

【正文】

眨眼,大盤已經上了3000點(前文是之前點位,現在來看為距離參考),真是措手不及,很多人是踏空了,害怕的我指數基金中途也下車了,現在死死抱住股票倉位,伺機而動。

說回到正題,基金是大家投資理財路上的必修課。市場中常見的股票和基金,大家對於股票市場的感覺是“七虧兩平一賺”。十個股民中,最後賺到錢的大概只有一個人,大部分人炒股票都是虧錢的。因為市場中還有國家隊、公私募、機構、遊資、大股東等等,都想要來市場裡賺錢的,比專業、比平臺、比資金,普通散戶怎麼和那些人比?

小投資大收益,不得不重視的理財方式

參考美國資本市場,對比一下數據:

小投資大收益,不得不重視的理財方式

20世紀40、50年代,美股超過90%的部分為散戶持有。而到了2018年年中,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高達 93.2%,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不到6%。相比A股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還處在40%左右。

小投資大收益,不得不重視的理財方式

從1945-2014年,歷經了60多年,美國投資者結構變化入上圖,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逐漸攀升。

小投資大收益,不得不重視的理財方式

1974年-2017年,美國養老金規模越來越大,投入到市場中。

小投資大收益,不得不重視的理財方式

從換手率來看,2017年全部美股的換手率為116%,其中權益類公募基金的換手率為26%,遠低於A股的428%和297%。

從以上的一些數據對比,個人覺得A股也是處在一個去散戶化的過程。很顯然,美國十年的長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經歷了這個過程。而反觀A股,牛短熊長暴漲暴跌,是A股獨特的標籤。其實在美國散戶當家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這就是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區別,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想的是賺長期的錢,看的是企業的內在和未來的前景,所以不會頻繁交易;而大多數的個人投資者想的是賺慢錢,每天盯著賬戶的波動,今天買,明天甚至下單後就想漲停的,所以市場容易波動,出現大漲大跌。

小投資大收益,不得不重視的理財方式

中國人和美國人有一個巨大的差異:中國人的儲蓄率很高,持有金融資產很少;美國人的儲蓄率很低,但是持有金融資產比例很高。所以我們喜歡把錢放在銀行裡,現在資管新規以後銀行的理財都不保本保息了,未來多是淨值化的產品,房地產也在面臨政策的調控,更多的錢會流入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而未來更是一個資產管理的時代,誰做的好,誰才能頂住貶值的壓力。所以一個家庭學會資產管理很重要。

去散戶化並不意味著對散戶的驅逐,而是散戶與機構投資者雙贏的局面,是機構投資日漸壯大、賺錢效應明顯之後,散戶主動自願投資機構產品、信任“專家理財”的過程。只有這樣,股市才會更理性、更從容、更具長期投資價值

投資看似簡單,一學就會,什麼人都能玩。但是真的要做好,不要“被割韭菜”,就非常困難了。你要戰勝市場,獲取超額收益意味著你要比別人做的更好,比你的交易對手更加聰明。那有談何容易?對於據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我們只是一個人,有工作、有家庭、有交際圈等等,現在再去學習一門複雜的投資,精力是不夠的。股票出現虧損,會影響工作和生活;工作上不順心,也會影響到交易。瞞著家裡人炒股,虧損了,還不敢和家裡人說,其實最寂寞的人是股民。

俗話說的好,術業有專攻,我們要學會用富人的思維來投資,沒有人是萬能的,精通一門就夠了,或許你在你的行業裡是精英,但是你在投資市場裡可能僅僅是一個小白,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是看你有多會做業務,有多會技術,而是看你有多會用人,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難道要打官司了,還是自己再去學些法律的書籍?

最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選擇做一個平凡人,用長期眼光,將資金交給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我們就能獲得更加寶貴的東西:時間。時間是每個人最珍貴的資源,與其把時間花在沒有效率的股票交易上,不如用來看書、健身、陪伴家人,旅遊等等。

短期思維是賭徒,長期思維才是投資!我們常會用房地產來講,過去十年在任何時候買房現在都是賺的,而任一時候買入股票可能都是虧的,我想就是因為房子交易的頻率會低很多。而並不是股票不能掙錢。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投資方式方法,178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