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蝗蟲更鬧心:草地貪夜蛾,可能危害玉米

非洲4000億隻蝗蟲已到達我國邊境的信息引起國內關注。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我國專家表示,我國生態條件並不適宜非洲沙漠蝗生存,造成危害的概率較小,不過其仍有可能繞飛至雲南地區入侵,需要關注。

同時,另一種入侵蟲害——草地貪夜蛾,需要大家高度重視。


有關統計顯示,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6省(區)113個縣(市、區)查見幼蟲,當前發生面積近50萬畝,累計發生面積60.8萬畝,玉米和小麥分別發生58.9萬畝和1.9萬畝,累計防治面積170.4萬畝。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粘蟲,是雜食性害蟲,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

該蛾孵化的幼蟲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馬鈴薯等80多種植物,致其受害後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造成絕收。

草地貪夜蛾繁殖能力遠超當前玉米的頭號害蟲玉米螟,成蛾每晚可飛行100公里,且具備繁殖倍數高、孵化的幼蟲暴食危害重等特點,防治壓力巨大。

比蝗蟲更鬧心:草地貪夜蛾,可能危害玉米


2019年1月,雲南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5月開始快速傳播蔓延,9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西南、華南地區呈片狀發生,江淮、黃淮海、西北地區點狀見蟲。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2019年年末接受採訪時表示,2020年“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2019年6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藥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應急用藥產品範圍,本著防控用藥的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原則,專家組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25種應急使用的農藥產品。《通知》明確,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發生規律和防控實際需要,暫定應急用藥時間至2020年12月31日。

比蝗蟲更鬧心:草地貪夜蛾,可能危害玉米


來源:綜合自全國農技推廣網、世界農化網、新京報、科技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