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戰線上的人大“戰士”——石泉縣人大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副主任董強二三事


疫情防控戰線上的人大“戰士”——石泉縣人大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副主任董強二三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後,石泉縣全體幹部堅守崗位、各司其職、科學施策、精準防治,全縣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截止目前,全縣未發生疫情,市場供應平穩有序,防控成效明顯。在這場戰役中,石泉縣人大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副主任董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長期奮戰在疫情防控戰線第一線,成為了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硬核“戰士”

舍小家顧大家

2020年春節,極為不平凡,對董強來講更是一個難忘又難過的春節。去年臘月底,年邁的父母雙雙犯病,父親腰椎間盤突出一直在農村老家臥床修養,母親也因闌尾炎在醫院進行了手術,兩邊都需要人照顧,董強一心掛兩頭,每天奔波在醫院和曾溪鎮立新村之間。

臘月三十的飯菜是董強親手做的,陪父親吃完飯以後,又趕緊去醫院給母親送飯,晚上還要陪護。正月初一,單位發來取消幹部春節休假的消息,要求返回工作崗位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和臥病在床的父母,董強二話沒說,第二天就將妹妹接到醫院照顧母親,自己則立即返回了單位。

單位沒有防護物資,他四處打聽託人購置了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護用品,每天安排人員消毒。常委會領導下鄉需要派車,他要提前把駕駛員和車輛調度好,做到事無鉅細。聽說西街社區街面防控缺人手,他又積極加入了社區志願者服務隊,穿上紅馬甲,挨家挨戶摸排從疫區返鄉人員,加強宣傳動員。

正月初四,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下發通知,人大機關負責包抓古堰社區金斗糧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董強又主動請戰,要求駐守,這一去就是20多天。這些天裡,他未在家裡吃過一頓飯,早上吃泡麵,下午回到機關灶上吃,一有空就去看望爹和娘,單位領導知道後讓他請假回家照顧父母,可他說現在單位正是用人的時候,他不能走,家裡的事情還可以克服,他的舉動深深感染了機關的同事。

群眾心中的“強哥”

金斗糧小區距離縣城七八里地,屬於農村移民搬遷安置點,居住的大多是貧困戶,葛洲壩集團石寧高速總部和城關鎮社區工廠都設在小區內,加上來高速總部工作的湖北籍員工多,小區防控任務非常艱鉅。

面對實際情況,董強攜手社區幹部,挨家挨戶登門排查,建立臺賬,2天時間就迅速摸清了小區住戶信息,特別是從湖北和武漢返回的人員情況。接著他又採取四條措施加強防控,一是封堵小區的偏門,禁止人員出入,在大門口設置疫情篩查點,進出測量體溫,對拜年串門群眾勸返;二是協助高速路總部每天定時為小區公共區域消毒;三是協調小區門口的超市每天儲備充足的蔬菜糧油供應;四是聯繫住建部門增加垃圾清運次數。

小區群眾一開始對大門口設置篩查點限制群眾出入的做法不理解,認為小題大做,沒有必要,面對值守人員臉是陰的,話是硬的,對防控要求是極不情願。一週過後,當他們看到夜深了還有人在門口值守,醒來幹部還在放哨,大家漸漸被感動了,主動親近,左一個強哥辛苦了!右一個強哥辛苦了!喊得那麼親、那麼切,有些群眾還送水果都被董強婉言謝絕了。“只要群眾理解我們的工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董強笑著說。

小小口罩滿滿愛心

疫情發生後,口罩非常緊缺,小區很多居民都買不到口罩,特別是對農村搬遷而來的貧困戶來說,他們對戴口罩有著幾分神秘和不解,為什麼要戴口罩?在哪裡才能買到?這些都是問題。

李萬寶是移民搬遷住進金斗梁小區的住戶,70多歲父親和母親都是殘疾,妻子有間歇性精神病,兒子才上小學,一家子過得很拮据。2017年李萬寶因騎摩托車不慎摔跤致使頭部受傷,手術後還留下後遺症,無法乾重活,被村裡評為了貧困戶。

正月初十,李萬寶一家子高高興興從老家來到小區,想在新年住進剛裝修好的新房,看見小區有人值守,人人都戴著口罩,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董強幫他們登記,辦好出入卡後,又耐心地為他們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叮囑他們不要外出到人多的地方聚集,沒有口罩這幾天不要出門,口罩的問題他來想辦法。

第二天,董強就與單位的同事自掏腰包花了200多元購置了口罩、酒精、84消毒液、洗手液等防護用品,還買了水果牛奶,親自送到了李萬寶家中,一家子戴上嶄新的口罩,都很激動,雖然李萬寶沒有客套話,但從溼潤的雙眼能看出他滿滿的謝意。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董強始終挺在最前面,舍小家,為大家,用實際行動在抗擊疫情一線展示了新時代一名人大幹部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