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後面的機會在哪?說一個方向!

兩市又破萬億了,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還記不記得2018年底,2019年初的市場大環境,其實現在跟當時的宏觀經濟是比較相似的,當時市場2400-2500點,市場極度悲觀,預期很困難,現在預期也是比較困難的。

宏觀方面都是預期會倒逼各種政策出臺,當時在2018年中的時候就陸續出臺了很多政策,這次疫情期間也是出臺了很多,預計疫情結束後依然會陸續出臺一些。

回到盤面上,當時從春節後2月11日2440點,一波春季行情,直接打到4月中旬才出現了一個像樣的調整。回到現在,大背景其實差不多,疫情導致大家一致性的看空,行情在悲觀中誕生,也是期盼著調整,但依然始終不調整。

按照週期來看,也就跟網上一些人預測的行情可能會繼續延續到4月中旬位置對上號了。如出一轍,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那麼這波打上去後,採取的調整方式可能就是橫向震盪3-4周,對應2019年3月7號-3月29號期間的調整,那麼大家害怕和期望的大幅調整可能就要落空了。

科技後面的機會在哪?說一個方向!


當然,這只是一個推演的邏輯,事實上怎麼走,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落實到操作上,每一次瘋狂的原因,市場就會找一個集中爆破點,題材一般都是找的中小票,特別是新興行業來炒,這幾年多數時候炒下來還是科技新興類。

所以一個方向肯定是盯住大科技,一旦有比較大的回調,就是上車的機會。

但科技股中也需要注意幾點,一個是炒作市夢率的,那些純粹一點業績都沒有的,甚至是虧損的,純屬博傻的最好就別碰了,另一個是炒作過頭的,基本上透支了未來10年業績的,也最好別碰了,比如說芯片,裡面太多了,像晶方科技這種就算了吧。

好點的科技類的,比如說確實能在未來1-2年看到業績兌現的,漲幅又不是很大的,回調後可以參與,比如5g,華為、蘋果、特斯拉供應鏈這類的等等。

除了科技,還可以參與什麼,再說一個方向吧,喜歡穩定,賺慢錢,賺高確定性錢的朋友可以看過來!

先說結論:基建類

今年是2020年,大家都知道是實現小康社會重要的一年,十三五規劃的收關之年,所以要完成重要的目標,至少保證5.6%GDP的增速。

在當前的大環境之下,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出口就算了,畢竟優勢不在。那剩下的就是投資和消費,投資分兩塊,一塊是房地產,另一塊是公用基建類。

房地產高層已經說了,只是鬆開一個口子,那投資這塊的重擔應該就是基建類了,所以基建類應該是被寄以厚望的,近期表現也一般般,主要是市場在玩科技類等成長股,沒有發現大藍籌的價值(大科技炒完後,資金大量出來,一定會找介入低估的窪地)。

所以,個人認為基建類的機會應該是確定性極大的,疊加整個基建板塊都處於歷史最低估值附近,再加上特別是下個月開會,大概率會重點定調,(猜測是板上釘釘的事,後面去驗證)可以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