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還沒重開但已變樣 這周本該有20萬人主場看球


中超還沒重開但已變樣 這周本該有20萬人主場看球

今天本是中超開賽的日子。按照2019賽季的平均上座率來算,這個週末該有20萬人到主場看球。早上開始他們應該心情不錯,刷刷手機看看各支球隊的新動態,看看今晚誰能出場或者不能。‘什麼?胡爾克又傷了?WTF!只能靠呂球王了。’然後約好了朋友等著傍晚一起去球場。賽前他們得吃個飯談天說地,扯老婆孩子,吐槽辦公室變化,吹主隊的牛逼。‘唉,我大的左路會被打爆吧?’他們進場前可能會去買件正版或盜版的新賽季球衣,維持自己的儀式感。驕傲的工體、整齊的天體、聒噪的航體一定人聲鼎沸。虹口嘛就要往後排排了,要等到第二輪。

  足球記者們心情好極了,準備掛著新發的狗牌證件走進媒體通道,帶著那僅剩一點兒的優越感在記者席上翹著二郎腿看球。如果球場信號好,必須在社交媒體指點江山。等球場熄燈,人群散去,媒體工作間只剩下敲鍵盤的聲音,以及各種‘臥槽’的口頭禪。攝影記者們早早給圖庫上傳完圖片。文字記者們熟練地拆分賽後發佈會上教練的言辭,以最快的速度拼湊成文發給後方迫不及待的編輯。然後,可以去吃個牛肉火鍋配啤酒,盤算著幾天後去客場怎麼玩。這種日子還真久違了。

  沒辦法。疫情之下,足球也不重要了。上次聯賽停擺延期是17年前,因為SARS。那年3月份開賽的末代甲A在4月份被緊急喊停,直到7月上旬才重開,高考都結束了,第一志願都落榜了。這兩天有傳言說中超將在4月初開幕,揣測居多。中超聯賽之於中國經濟運轉聊勝於無,疫情陰霾下,幾萬人的扎堆聚集難免讓政府慎之又慎。我希望中超儘快開,但我理性地為重開之日多打幾個問號。

  現在這種感受很清晰:橫空出世的2019-nCoV讓人意識到中超似乎不是日常必需品,但它相當珍貴——有球看的日子比我們以為的要珍貴。複雜的人體在進化史上得幹掉了多少病毒才能走到為一個簡單的足球牽腸掛肚這一步。想起舜天球迷幾年前在南京奧體打出的那條‘老子就是命硬’的手繪橫幅。命不硬不行,命不硬都看不到2020賽季的中超。2019-nCoV已奪走那麼多性命,餘下的都是倖存者,靜坐家裡看個免費的英超直播已何其享受,遑論走進球場看中超。

  事已至此,只能繼續等待。我家樓下馬路對面有個籃球場,我從微信群裡聽聞本地所有運動場所都要求關閉,但這個路邊的露天球場一個月來總有人打球,除了幾個雨天。沒有人阻止他們,這些打球的後生也都不戴口罩。這幾天太陽越來越烈,讓人誤以為夏天很快要來,打球的人更多了,而且穿起了短袖。我每天聽窗外籃球擊打水泥的聲音,琢磨著又寫點什麼轉會動態,日復一日覺得可寫的不多。然後發現,這種“不多”恰恰是可寫的。中超冬季轉會窗口前所未有的冷。

  昨天問一朋友,北京國安今年是不是沒引援,朋友說楊帆啊。我竟然把唯一一樁現役國腳交易忘了,可以理解,畢竟是該死的粵媒。李鐵第一期27人集訓名單可預見是接下來的國家隊骨幹部隊,24歲的楊帆是冬季窗口唯一如願轉會的現役國腳。國安官宣的時候我該在報社APP上寫個稿,標題叫《國安豪購國足防線核心,恆大搶人已經搶不過國安》,以我經驗判斷,這標題騙個一兩萬點擊問題不大。我竟放過了冬窗最重磅的一筆交易。

  我的意思是國安買楊帆的投入,是冬季中超所有交易裡最重的一筆。放在以往這怎麼可能,一定還有更大的交易。但事實就是如此。國安有且也只有這一筆交易。遺憾巴薩最後一刻沒有買走巴坎布,國安只能留下巴坎布。他們想換,但成本高,不如算了。

  上海灘兩位老大是唯二活躍的中超俱樂部。上港簽下買提江和於睿。買提江是自由身加盟,不要轉會費。於睿之前跟身處中甲的亞泰只剩一年合同,不貴,他那筆2000萬的轉會費大概是所有2000萬里最真實的一筆。上港還在爭取天海的糜昊倫,糜昊倫原合同只剩一年,天海本來就缺錢,估計要不起價。上港在內援轉會市場向來輕手筆,這是動靜最大的一次。但還是沒太花錢。

  申花的操作,真給人大幹了一場的感覺。可是細數一下也有趣,這是史無前例的騷操作:已經引進的溫家寶、秦升、趙明劍、朱寶傑、馮瀟霆、曾誠這六名內援,無一例外全是自由身加盟。算上外援姆政委,申花7大“強援”全是自由身。轉會市場零投入,陣容厚度陡增。打了個不要錢的大廣告,後面再看療效。

  去年花了錢的富力,讓人看到他們還有打亞冠的想法。這個冬季窗口風格突變。從解散的廣東華南虎引進了舊將曾超,從魯能租來陳哲超和李松益。不跟合同到期的肖智續約。跟合同到期的李提香的續約還在談。把薪水較高的鄒正租給了青島黃海,把丁海峰放回給華夏。富力明顯在“收緊”,開始小本經營。他們已經不著急跟扎哈維續約。相信我,在縮減投入這塊,富力是整個中超的樣板,不是不玩,是不想花那麼多錢瘋玩。

  但真正的風向標還得恆大來做。中超冬窗預算斷崖式下跌是顯而易見的,最強烈信號恰好來自恆大。

  八冠王痛下決心清洗了郜林、馮瀟霆、曾誠、張文釗、榮昊等高薪老將,節省出一塊薪資空間,但只出不進。他們想在後腰和左後衛位置上補強,嘗試過引進蘇寧吳曦和國安李磊,但方案受阻後放棄了,而且沒有再引進其他人來填補。這不符合恆大一貫做法,他們向來不達目的不罷休。過去十年冬窗,恆大在內援市場呼風喚雨,總是最大手筆的製造者。在疫情的防控上,恆大集團依然大張旗鼓投身做公益,但足球俱樂部在冬窗的投入是鴨蛋。我不認為這恰好是意外。

  我是個經濟盲,但確定一點,當恆大、華夏、權健、蘇寧、大連都變了,中超也就變了。投資人隨意揮灑金元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足協的政策抑制作用自然是存在,但我主要是想起一位職業經理人跟我說過的話:‘老闆錢多,但從來不傻。’斜陽下,樓下後生們還在打球,而且還將繼續打球,冬天直接奔夏天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