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是指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二次入窯,經低溫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許多品類。

瓷器收藏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瓷器收藏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瓷器收藏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釉上彩繪瓷源遠流長。真正成熟的以繪製紋飾而著稱的和上彩器始見於唐代長沙窯,其後宋代磁州窯又將這一工藝技術發揚光大,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傑作。金至元代磁州窯的紅綠彩,開創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萬曆時期,五彩瓷的製作已達到了極高水準,真正精細又具有美感的彩器當數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而在這其中再以製作工藝的精巧細緻而論,還是以作品的繪畫技藝來評判,都應是雍正時的粉彩器略勝一籌。

瓷器收藏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瓷器收藏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釉下加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人窯經高溫一次燒成。它的優點是色彩保存完好,經久不退。我們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裡紅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都屬於釉下彩瓷的細分類。

瓷器收藏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漢末三國時期釉下彩瓷始出現,真正的釉下彩繪瓷應出現在唐代。當時湖南長沙窯的工匠們以氧化鐵、氧化銅為彩料,在素坯上繪出不同的圖案,或寫上文字、詩句,然後施青釉經高溫燒製。陝西黃堡耀州窯、浙江餘姚越窯等瓷窯亦紛紛效仿此法,從此釉下彩廣泛流行,屢屢創出驚世之作,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稱為“國瓷”的青花瓷。明代精緻白釉和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製成功,增強了明代的瓷器的豐富性。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誌著中國製瓷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軸上彩的“鬥彩”,嘉靖、萬曆年間燒製成的不用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晶。清代瓷器的大發展得益於明代已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良好基礎,制瓷技術才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康熙時的索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琅彩都成了聞名中外的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