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為人子女時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做到“七不責”,請您試著放平心態,或許生活就會更陽光!

一起來看看你做到了幾條。

一、對孩子“七不責”

1.對眾不責

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孩子雖然小,但是卻已經有了自尊心。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因為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日子久了,不僅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父母和孩子的之間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隔膜。

假如父母及老師經常訓斥、辱罵甚至歧視、威嚇、體罰孩子,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孩子經常被當眾責罵,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壓抑的狀態,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在大腦底部的下丘腦分泌促進生長激素減少,直接影響身高發育,甚至患上矮小症,西醫稱作“精神剝奪性矮小”。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不至於在身高上“低人一等”,父母尤其要避免當眾責罵孩子!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2.愧悔不責

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

應該說大部分孩子做錯了事只要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一般都會有悔愧之心的,但有的家長在氣頭上,難以控制自己情緒,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評已感到愧悔的子女,結果呢?

只能是讓孩子更加恐懼戰慄,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對父母失望、疏遠父母。所以,無論你有多大的怒氣,只要孩子已經悔愧,知道自己錯了,那你就還收斂你的責備,表揚他知錯能改。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3.暮夜不責

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很多家長也做到了不當眾責罵孩子,但是憋了一肚子的氣,白天孩子上課自己上班沒空去教育,晚上似乎是個好時間!尤其是睡前訓斥一番,孩子說不定睡前還能在安靜的環境中更好地悔改。但是,如果您這麼想,就又錯了!

中醫認為兒童臟腑嬌嫩,神氣容易因驚嚇而怯弱,暮夜間的責罵的確會讓孩子印象深刻,但正因如此,才更容易讓孩子的心神散亂,進而出現夜不能寐,甚至夜啼夜驚的現象。那麼,孩子因為暮夜責罵而出現夜驚等睡眠障礙會怎樣呢?睡眠不好會對孩子的學習記憶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慢性睡眠缺失對兒童學習記憶功能的損傷可能具有隱匿性。長期睡眠不足,還會造成免疫功能下降、體質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不想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不想讓孩子在學習上掉隊,請您不要再在暮夜責罵孩子了!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4.飲食不責

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也有一些家長習慣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唸叨孩子的不足,如果孩子頂幾句嘴就會從唸叨升級為嚴厲責罵,很多家長習慣以此樹立自己的權威。但是孩子在喋喋不休的責罵聲中能吃得好飯嗎?孩子的腸胃受得了嗎?他們的健康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中醫學非常重視“胃氣”,認為“人以胃氣為本”。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孩子吃飯的時候批評他,其胃氣則會逐漸虛弱。從西醫角度講,甚至會造成胃潰瘍。這不是危言聳聽。胃潰瘍病以往認為小兒中少見,其實並非如此。人體的神經系統對胃液分泌、胃運動有重要調節作用,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植物功能也不穩定,孩子就餐的時候被父母責罵可引起其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平滑肌及血管痙攣,誘發潰瘍的發生。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5.歡慶不責

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情緒大起大落對人的身體傷害甚至遠遠超過一次普通不愉快的經歷。

在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如果不是很急的原則性錯誤,可以過一會兒再指正他。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6.悲憂不責

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中醫認為五臟中的肺對應七情中的悲,所謂“大悲傷肺”!人在悲傷憂愁時,可使肺氣抑鬱,耗散氣陰,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所以悲憂傷肺,還可表現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膚病上。情緒抑鬱,憂愁悲傷可以導致蕁麻疹、斑禿、牛皮癬等。家長們想一想,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已經很悲傷了,你再這麼去責罵他,是不是更加悲傷了?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7.疾病不責

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生病時人體因為生理的痛苦心理也很脆弱。如果受到嚴厲的責備和埋怨,病情有可能會拖延甚至加重。

讓孩子心情好一點,早點扛過病來再說,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二、對父母“五不怨”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1.不怨父母能力

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不要抱怨說“爸爸應該是怎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怎樣的媽媽”,應該真誠地說:“我接受,你們就是這樣;我接受,是我選擇了你們;我享受你們給予我的一切。”

”俗話說,“狗不嫌家貧,兒不嫌娘醜”。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生下來養大,這就是最大的恩德,凡是那些抱怨父母沒有能力的人,真是比不上一條忠犬。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2.不怨父母囉嗦

父母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照顧我們,用自己的勞動和付出來無私的為我們付出。

之所以他們還在嘮叨我們,是希望我們生活得更好,有更好的前途。一個根本不關心你的人是不會和你說話的,只有真愛你的人才會不厭其煩的囉嗦你。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3不怨父母埋怨

父母經常抱怨我們,是因為我們做的還不夠好,是因為他們需要聽到我們真心對他們的感恩和回報。不是因為父母抱怨的太多,而是我們回報給他們的太少,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門養育大,父母十幾年風雨不斷的給我們做飯,送我們上下學,給我們零花錢,給我們交學費,給我們買衣服,帶我們去旅遊長見識,帶我們去看電影、去遊樂場,給我們洗衣服,幫我們鋪被子。

每當我們在生病的時候,父母比我們還著急,是他們陪伴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父母給了我們一切一切。請我們現在捫心自問,我們又幫父母做過些什麼?有沒有時時在感恩他們,有沒有真心的愛他們,有沒有盡到一個孩子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我們的德行千萬不要做得太差,還不如一隻小動物。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4.不怨父母遲緩

小時候,父母關切著我們的一切合理需求,用超群的行動力帶領我們認識這個世界。

每一個人都有老的時候,當我們的父母年齡老了,自然會有行動不便的時候。

此時應該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不會走路,比他們更遲緩,而那時父母總是耐心的保護我們,關照我們,從來沒有抱怨過。

所以將心比心,我們也不要抱怨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因為養育我們才變老的更快,累彎了腰背。所以要萬分耐心的對待年老不便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和關愛來報答父母。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5.不怨父母生病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也躲避不開。

父母總會有年老體衰而病倒的時候,此時我們應該多抽出時間去關愛他們。

我們生病的時候,父母會用盡自己的一切來治療我們的病,而父母病倒的時候,父母會想盡一切辦法治療我們的病,有的甚至可以捐獻自己的身體器官給兒女。

而我們是否能夠像父母對我們一樣去回報我們的父母呢?

我們的生命時光是用來學習、成長、感恩、無私、奉獻和付出的,而不是用來貪婪、索取、抱怨、傷害、拖累父母和他人的。

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如果做不到理解父母、包容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他終將也會被天地道義所拋棄,命運越走越差,皆因為孝德不足而損耗福德所致也。

好家庭教養智慧:對子女“七不責”,對父母“五不怨”

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慢慢變老,抱怨父母,不如理解父母,若連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何以容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