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鬆勁 春耕不誤時

2月21日,記者來到素有“廣東第一田”之稱的雷州東西洋,只見整個洋田呈現“人勤地不懶”闖春耕的勞動景象。(2月22日《湛江日報》)

在雷州東西洋、廉江九洲江下游、吳川鑑江流域以及遂溪沿海圍田等水稻優勢產區,種植大戶率先開展備田播種……播種下的,是種子,更是希望。

“雨水”已過,農時不等人。當前疫情防控正是吃勁的關鍵階段,防疫不能鬆勁,春耕同樣不能耽擱。做好春耕備耕,不僅直接關係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更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在疫情影響下,千方百計保障農業生產,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經濟社會發展也就有了可靠的“壓艙石”,老百姓也就吃下了“定心丸”。

保障春耕備耕,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疫情防控工作。春耕備耕,會加大人員流動、帶來聚集可能,稍有疏忽,就可能對防控工作帶來一定影響。針對於此,就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提前組織防控力量沉下去,強化網格化治理。鎮村黨員領導幹部、網格管理者、志願者等需全動員、齊上陣,把聯防聯控層層抓實。在引導農民分散式、錯峰式有序下田,不失時機抓好春耕備耕、保障農業生產的同時,也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全面管控非農業生產類活動,嚴格管控各類聚集性活動。

另一方面,是要念好春耕備耕的“服務經”。面對緊迫任務,各地各部門尤須推出務實舉措,優化各項服務,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例如廉江橫山鎮龍角塘村,他們組織志願者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統計村民所需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再統一外出購買。這些做法就值得借鑑。

而且,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一些村莊的青壯勞動力紛紛起程返崗,我們從“輸出”的源頭就應該加強把關。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如今,春日暖陽已照耀在田野之上,處處皆有復甦的繁忙景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守望相助,必將實現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雙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