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半年一小跳,一年一大跳,你毀掉的是未來職場的坦途

俗話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現代的職場上,跳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跳槽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如果不會跳槽,半年一小跳,一年一大跳,你毀掉的可能就是未來職場的坦途。

對於單位而言,新鮮血液的注入有利於增強企業活力,同時也提高員工的競爭意識,有利於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對於個人而言,跳槽往往可以讓我們謀求到更好的待遇、更大的發展和更寬廣的平臺。

但是跳槽風險極大,多數人對於跳槽的結果是未知的。有的人越跳越好,薪水獎金翻倍;也有的人跳進了“坑”,工作怎麼換也不如意。

工作半年一小跳,一年一大跳,你毀掉的是未來職場的坦途

如果你也有跳槽的想法,但是猶豫不決,不妨閱讀一下這篇文章,相信看完後的你會對跳槽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夠正確的跳槽了!

“跳槽王”Jimmy的故事

學設計的Jimmy就職於一個家裝設計公司,入職了兩年,業績平平,技能也很一般,一直不溫不火,每次升職加薪都輪不到他頭上。

某次飯局,Jimmy遇到了大學同學Wilson,兩人便在一起敘舊。原來Wilson從事了家居行業,目前在本市另外一家知名家裝公司工作。Wilson告訴Jimmy,自己所在的公司的待遇很好,而且正處於缺人的階段。

於是Jimmy心動了,月底就從自己的公司離職,通過Wilson的介紹跳槽去了新公司。

換了新工作以後,Jimmy發現新公司雖然薪水高,但是壓力太大,常常需要加班連夜修改圖紙。三個月後,Jimmy實在承受不住,便又跳槽到了環境更輕鬆的另外公司。

很快,Jimmy又覺得新公司的發展一般,又跳槽去了新公司……

就這樣,Jimmy三年之內跳了四次槽,成為了行業內出了名的“跳槽王”。在他辭掉第五家公司之後,沒有同行公司再願意錄取他了。無奈之下,Jimmy只能跨行去了一家小公司,做最簡單的工作,薪水也少的可憐。

現實職場中,像Jimmy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文憑不低經驗不少,但總是頻繁跳槽,結局就是一邊盲目自信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一邊迷茫的瞎混又浪費了手邊的資源。

從Jimmy這個案例我們也能發現,頻繁跳槽對於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甚至還有危害,接下來就說說這些危害,讓各位職場看官多多瞭解一下。

工作半年一小跳,一年一大跳,你毀掉的是未來職場的坦途

頻繁跳槽對職業發展有3大危害

  • 1.對人脈圈子的危害

當你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你的人脈圈子也必將換血,人與人,從陌生到熟悉、到了解、到信任,都需要時間,需要長久的維護,才會有關係的存在。

經常跳槽的人來說,你很難和周圍的人迅速建立關係,尤其是在不同行業間的跳槽,不僅與過去同事難以聯繫,就連自己的朋友圈子也會變得越來越生疏。

  • 2.對薪資待遇的危害

有句老話,叫"跳槽窮三月,改行苦一年"。對於一般的職場人來說,你不可能今天從這個企業離職,明天就能在另一個企業上班。

在這之間總有一個過渡期,而這個過渡期內,你是沒有經濟來源的,而且到了一家新企業,你還需要經歷試用期和考察期,少則三個月,多則一年,這個過程中的薪資待遇也是較低的,這些都是跳槽的直接成本。

  • 3.對個人信譽的危害

作為一個職場人,如果你在一家企業沒有三五年的積澱和付出,老闆會信任你嗎?同事會認可你嗎?自然不會。

而所謂積澱,就是對企業方方面面的瞭解和掌握;所謂付出,就是對企業貢獻的大小。對於管理者來說,如果你的工作年限不滿兩年,你可能就“不夠忠誠”。

尤其是現在這樣一個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可能今天你離職了,明天全行業就都知道了。如果你經常跳槽,別人就很容易對你的信用程度和可靠程度產生懷疑。老闆不信任你,同事不認可你,你還怎麼鞏固地位呢?

古人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跳槽,決不能憑一時意氣,而是應該全面權衡,綜合考慮,讓每一次的跳槽都能推動職業生涯向前發展,這樣我們才能在職業生涯中少走彎路,讓自己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

工作半年一小跳,一年一大跳,你毀掉的是未來職場的坦途

到底要怎麼跳槽才對了,小編認為,掌握“三個原則”,把握“三個時機”,你才算是懂得了跳槽的竅門,能實現華麗轉身,一起來看看。

“三個原則”+“三個時機”,助你跳槽一步成功

首先說說三個原則,每一個都事關你跳槽的後果,不能忽視。

  • 1.價值等同原則

在職場這樣商業化的環境中,遵循的是市場交易的原則,也就是說,你的收入和價值是成正比的。

你利用企業的資源並結合你自身有效的知識和技能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會按照你實際創造的效益或者形成的效果進行價值評估,折成一定比例的薪資支付給你,這就是企業付薪的底層邏輯,也是價值等同原則的進一步體現。

所以你選擇的平臺一定要是和自身能力匹配的平臺,過高就是為難自己,過低就是自身貶值。

  • 2.避免從眾原則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在求職或跳槽時很容易受身邊同學、好友的影響。一聽說別人的薪水待遇高、工作條件好,就往往失去心理平衡,對自己形成一定的壓力,引發"職業煩躁";或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求職跳槽時帶有明顯的"從眾心理"。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在職場中也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這需要你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等級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別人的意見只能是我們參考衡量的標準之一,而不是答案。

  • 3.興趣原則

在我們職場成長的路上,專業基礎決定著我們的職業技能水平,而個人興趣則決定著我們後續學習的動力和對於事物鑽研的程度。

一個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能夠促使自己積極主動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在職業上成長較快,而且容易有較好的績效表現,在職位、收入和工作穩定性上都能夠得到保障。

但是一個不符合自己職業興趣的工作,容易讓人產生受挫感,對於工作淺嘗輒止,硬著頭皮做事,不容易出成績,很容易出現興趣和情緒上的波動,自己的收入、職業成長和穩定性都不會很好。

工作半年一小跳,一年一大跳,你毀掉的是未來職場的坦途

說完三個原則,我們再看說三個時機,跳槽的時機對了,你可以名利雙收;跳槽的時機錯了,你只能顆粒無收,一起往下看!

  • 1.企業失去競爭力,生命週期即將結束

企業和個人之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企業為個人提供平臺與機遇,個人為平臺創造價值,兩者是共贏的關係。

如果企業的發展跟不上市場趨勢,或者個人的能力提升已經超越了平臺的發展時,說明這樣的公司已經無法繼續為你提供良好的資源了,你就可以放棄它去尋找層次更好的平臺來成就自己。

  • 2.薪酬明顯落後於市場,且無漲薪的可能

不管工作時間是955、996還是007,我們辛苦工作,希望得到的回報不僅僅是某種認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吃飯和養家的問題,職務提升與收入增加是每個人正常的職業追求。

職場中的一切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結為利益問題。如果你目前的薪資比行業內同樣崗位的薪資明顯要低,而且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沒有上漲的空間,那麼跳槽可能是正確的選擇。

所以,職場上有一個是否要跳槽的標準就是:同一個崗位,當內部價和市場價差距很大的時候,就是你跳槽的時候。

  • 3.個人價值觀念和領導相悖的時候

職場中,集體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工作分配結構的合理程度往往會直接影響集體的效率。但是現實往往差強人意,不是每個人都是三觀相合的,當你的上司領導和你的個人價值觀完全不相匹配時,對你個人來說不僅是煎熬,對集體的發展也沒有好處。

不滿的情緒長期積累,一旦爆發,結局必將是弱者離開,與其等著被掃地出門,倒不如自己主動退出,也是給對方留了情面。

這就是要跳槽的三大原則和三個時機,跳槽不能隨便跳,在對的時間,跳到合適的公司,才是我們的目的。

工作半年一小跳,一年一大跳,你毀掉的是未來職場的坦途

小結幾句

樹木經常移動,根基容易變得脆弱,生命力也會減弱,職場人就和樹一樣,頻繁跳槽,只會讓我們深受傷害,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跳槽不等於換工作,每一次的跳槽都應該是人生高度的攀升,因此才需要我們深思熟慮、從長計議。

看完這篇文章,不知道你對跳槽又有了什麼新的理解了,你學會怎麼跳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