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你讓他幹什麼,他就不幹什麼”。

這讓很多媽媽頭疼不已,有時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大吼大叫甚至強行讓孩子屈服。但是,往往並不能起作用,你會發現,下次有類似的事情,他還會這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媽媽眼中“不聽話”的孩子

媽媽們一說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相信有無數個案例可以吐槽。

“叫吃飯,就說不吃,非要看動畫片。”

“玩具每天都扔的到處都是,每次讓他收,都不肯幹。”

“總是跟我對著幹,經常為這事要鬧一場,明明是為他好。。。”

孩子們經常是“讓他做什麼,他就偏不做什麼”,或者“明明跟他說了不能做,就是不肯聽”的現象。孩子不按家長的引導做事,也就是所謂的“不聽話”。

我們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得知道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其實是好現象。這是孩子成長了的表現,他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簡單點說,是孩子想自己說了算。

在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父母有支配他們的權力,你必須聽我的。一旦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就給孩子扣上了“不聽話”帽子。

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父母的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增大,他有自己的思維和見解。他的潛意識會慫恿他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而鬥爭,即使他知道父母說的是對的,但是也要對著幹,來宣示自己的權力。

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文章開頭說的,“你讓他幹什麼,他就不幹什麼”。讓很多媽媽頭疼不已,有時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大吼大叫甚至強行讓孩子屈服。

但是,往往並不能起作用,你會發現,下次有類似的事情,他還會這樣。

一招讓孩子變“聽話”

這裡要注意,我說的聽話,從來不是“言聽計從”,因為誰也不想讓孩子以後成長為沒有主見的人。

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給孩子說話的策略,以達到讓他按我們要求做事的目的

凡事都要想辦法,一個幾十歲的人難道還"鬥不過"一個幾歲的小孩麼^^?

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我們先看個例子:

“快吃菜,別光吃米飯”

“不吃,我討厭吃菜。”

“我說過了,快吃點菜,要不然長不高!”

“就不吃!”

。。。

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接下來,肯定就是一場關於是否要吃掉菜的“權力之爭”。但如果父母換個方式,主動給孩子提供一些選擇,事情也許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今天你是想吃豆角呢?還是想吃黃瓜呀?”

“黃瓜。”

“好的,那今天就吃黃瓜吧。”

所以,我們要利用孩子想要決定權的心理,讓他按我們的引導做事

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使用上面的方法,這裡有幾點要注意:

1、家長給的選擇不能多

一般只提供兩個選項,讓孩子選擇,非A即B。因為你如果直接問他想吃什麼菜,他可能會天馬行空說一大堆——“巧克力、冰淇淋、果凍。。。”

2、給的選項都是家長能接受的

比如上面講的,豆角和黃瓜,不管他選哪個,都達到了讓孩子吃菜的目的。如果你問他,想吃黃瓜還是藥藥,那就麻煩了。因為如果孩子搗蛋說藥藥,你又不同意,就會削弱孩子對你的信任。

3、如果兩個都不選,需要擴大範圍

有家長問,如果兩個都不選呢?

這時候需要適當擴大選擇範圍。比如,下面的對話:

“今天你是想吃豆角呢?還是想吃黃瓜呀?”

“都不要,一個都不想吃。”

“那你要吃哪個綠色的蔬菜呢?”

“綠色的芒果”

“芒果是黃色的,而且也不是蔬菜。再想想,是選綠色的菠菜還是青筍呢?”

“那就青筍吧。”

適當擴大範圍,但是還是在自己允許的範圍內,讓孩子行使選擇的權利。

如何讓孩子“聽話”?媽媽學會這一招,孩子不再“對著幹”


各位聰明的媽媽們,學會上面的方法,相信孩子們“對著幹”的次數會越來越少。教育孩子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一起加油吧。

感謝關注,持續分享科學育兒,幫您解決育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