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


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


房地產浩浩蕩蕩二十年,我們從未經歷過現如今如此嚴格、如此苛刻、如此不友善的調控政策。

疫情是樓市回暖的加速器,此疫之後,種種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也會陸續鬆綁!

1

軟硬兼施

2月20日,5年期LPR房貸降息如期到來,雖然只有5個基點,但是高層為此簡直操碎了心。從2月16日開始到19日,4天內4次發聲提及“房住不炒”:

2月16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求是》雜誌發文稱:“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

2月17日,統計局的官員在解讀1月數據時說:“各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全面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房地產市場保持總體平穩態勢”。

2月17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在闢謠關於調整MPA中房地產指標時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統籌做好房地產金融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月19日,央行公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高層為了讓大家接受房貸降息這個事實,同時又想保持政策的連貫性,不惜4天內4次高頻率高強度喊話。完美詮釋了啥叫“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但無論如何,降息對樓市來說都是重大利好!

其實,我今天想講的根本不是以上4條舊聞,而是2月19日《經濟日報》發表的《“房住不炒”不應因疫情而變化》:


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


《經濟日報》作為中央直屬黨報,背景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而在這篇文章中有一段話非常重要:“即便是從需求端入手,因城施策乃至“一城一策”,都應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原則下,認真梳理各項調控措施,作出必要和適當的調整。儘管各地調控措施各有側重,強度也不盡相同,但多數調控措施都與“五限”相關,即限購、限貸、限商、限價、限售等。比如在限購、限貸等方面,可對首套和二套的標準認定作差異化調整,特別是不再把“賣唯一、再買一”的貸款情況視為二套,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剛需”。

這個信號為何如此重要?因為這可是近兩年來,官媒首次公開表示應該要滿足剛需!而且,是在疫情肆虐的當下。

我去年年底時曾經在多篇文章中告誡大家,當官媒開始宣傳要滿足剛需的時候,就是政策即將轉折之時。

目前看來,這個時間點越來越近了,據我預測,最晚會在疫情結束並度過一段觀察過渡期之後,大概會在5-6月份,當然也可能會提前,這完全取決於疫情解決的時間長短。

2

“房住不炒”一直被誤讀

“房住不炒”從問世至今,一直被很多人誤讀,包括媒體和地方政府。

啥是住?啥是炒?

名下只有一套自住房就應該是“住”,房子太小想要置換大房子同樣也應該是“住”,但是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把這種合理需求統統打成了“炒”!

只要你在國內任何地方有過貸款記錄,即使全部還清,即使把房子賣掉,名下沒有一磚一瓦,想要在深圳買首套房首付就得50%,想在杭州買首套房首付就得60%,如果在上海首付就得70%,而在北京首付更是需要80%。

一家三代五口人擠在50平米的老破小裡,賣掉置換成80平的房子,就因為有過貸款記錄,如此剛的剛需就被認定為炒房,和炒房客一樣承擔超高比例首付。

再比如,上海公積金貸款政策裡明確要求,有過兩次公積金貸款記錄就停貸,不得申請第三次,即使你名下一套房子都沒有,還在租房,也完全不支持你買自住房。試問,對於那些外地來的新上海人,面對如此之高的房價,先貸款買個小房子上車,今後慢慢置換改善,有錯嗎?錯在哪裡?

由於公積金的貸款額度不高,使用最多的反而都是低收入自住人群,根本不會有炒房客申請公積金貸款來炒房,所以,這種限制其實針對的都是剛需自住,完全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原則。

目前,全國範圍來說,首套房貸利率只有上海部分銀行還有9-9.5折優惠,其它很多城市即使首套也會上浮,而且上浮力度非常之大,比如蘇州、武漢、鄭州、南寧等,首套房利率居然上浮20-30%。

難道這是房住不炒的體現嗎?房住不炒就是要讓一個無房戶買首套房都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嗎?

這根本不是“房住不炒”,這簡直就是“房不能住也不能炒”。為了不讓你“炒”,索性不讓你“住”!

就像現在的防疫一樣,為了阻止疫情傳播,很多地方政府一刀切的阻止企業復工,阻止外來務工人員進城,只要是重點地區的全部遣返,自己花錢租的房子都不讓住。簡直就是,寧可冤枉一千,絕不放過一個!

把首套房和改善房列入炒房行列,限制貸款,提高稅費,限制交易,是最大的不作為,已經嚴重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初心!是矯枉過正淋漓盡致的展現!

3

重啟去庫存

人民法院公告網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41天時間內,全國新增96家破產房企,這還是在疫情剛爆發的初期,對房企影響不大的時候統計的,假如考慮上2-3月份新房根本沒有銷量的話,破產的房企還會更多。2020年破產房企的數量一定會大大超過2019年。

2月11日,旭輝集團CEO林峰發佈《2020地產之變》時表示:庫存是房企的癌症。庫存,特別是現房庫存和滯重庫存,就是消耗資金成本的癌症,會佔用寶貴資金,吃掉僅有的利潤。

然而,疫情之下,高庫存將是必然!

2020年2月1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2019年中國百城庫存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8342萬平方米,

已經連續13個月同比增長,庫存規模相當於2017年2月份的水平。說的直白點就是,現在的庫存規模已經基本相當於這輪三四線去庫存之前的水平了。


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

假如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而滯銷的庫存,今年的庫存無限接近於2014年底這輪去庫存大刺激之前的規模,不是不可能的。

2月份至今,全國已經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了房地產支持政策,包括剛剛取消封頂預售和現房預售的蘇州在內,全部都是為了保證房企資金鍊不斷裂,順延開竣工時間,順延交房時間,延遲土地出讓金繳納,不抽貸、不斷貸。

現在這一頓猛如虎的操作,其實本質上都是在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政府允許你慢點繳費,慢點還債,但不是不用還,而是期限給你延長了。

但對於房企來說,未來終究有且只有一條路:賣房還債。房子賣不掉,貸款再延期,外債再通融也是屁用沒有!

其實就好比,一個賭徒欠了一屁股債,賭場發慈悲讓他慢慢還,但終究不會把債抹掉,最後他還得去掙錢還債。

所以,最終房企所有的問題,必然一定是隻有靠賣房子才能解決。說白了就是,

只有老百姓可以救房企的命,政府不行!

這就是我之前曾經說過的:房子在你手上不是問題,留在開發商手上才是大問題!

那麼,經過過去兩年的調控之後,本已高企的庫存,再疊加疫情帶來的滯銷,政府想要房企活命,其實只有一條路:重啟去庫存!

4

需求何時爆發?

近日,貝殼研究院、90度地產聯合作了《疫情下的住房消費者預期調查》。結果如下:

一、只有8.5%的人取消買房計劃,而剩下91.5%都選擇推遲買房或按原計劃買房。


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


二、購房計劃推遲1-3個月的比例為39%,推遲3-6個月的為28.8%,也就是說計劃在未來6個月以內買房的佔比高達67.8%。


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


以上兩組數據概括下來就是:90%的人選擇繼續買房,而其中近70%的人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出手。

在這裡,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講,我柯談是在房產自媒體界最早提出:“需求不會消失,只會推遲”這一判斷的!我早在2月3日的文章《疫情結束之際,就是最佳抄底時機!》裡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


所以,小陽春是沒有了,但是會演變成小盛夏,疫情結束之際,就是成交量的報復性反彈!

5

鼓勵剛需買房


買房需求是摁不住的,摁的越死,反彈的越高,這已經是二十年來的共識。

而救房企,也不是拼命給他們貸款,而是讓他們出貨,把庫存全部變成現金。

完全可以預見,用不了多久,高層就會授意地方,逐步放開首套和改善,畢竟“房住不炒”裡,我們不僅要遏制“炒”的慾望,更應該保障“住”的自由,而絕不是一刀切的限制最起碼的居住權力。

既然,在疫情之下,高庫存已經成為必然,那麼更應該順應廣大剛需延遲的需求,救房企於水火之中,既滿足了剛需,挽救了房企,又支撐了經濟,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正如開頭《經濟日報》裡的建議一樣:鼓勵剛需買房!

限制剛需買房的政策,快鬆綁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