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千畝羊肚菌陸續出菇


戰“疫”復工保生產|貴州黔西:千畝羊肚菌陸續出菇

畢節市黔西縣通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羊肚菌種植,在全縣範圍內發展1260畝羊肚菌種植,有效帶動農民增收。

走進甘棠鎮大寨村的羊肚菌種植大棚內,密密麻麻的羊肚菌正破土而出、鉚足勁往上長,技術人員正在指導工人對羊肚菌進行管護。

戰“疫”復工保生產|貴州黔西:千畝羊肚菌陸續出菇


技術人員指導農戶對羊肚菌進行管護

“現在我們做的有幾個,一個是管水,二是管理大棚的通風還有溫度。因為我們現在是馬上面臨到出菇期,出菇期的話,我們是要讓它統一出菇,然後方便管理,所以我們就要噴催菇水。催菇水的話就是大量的噴,然後刺激菇的生長,讓它儘量同一批裡面出來。”貴州五聯科創菌種場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楊傑仲告訴記者。

為確保羊肚菌按時出菇、按時採收,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甘棠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指導企業精準有序安排工人進入基地上班,並安排醫務人員每天深入基地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

戰“疫”復工保生產|貴州黔西:千畝羊肚菌陸續出菇


醫生為務工群眾測量體溫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同步推進春耕生產,每天安排10至15人在種植羊肚菌大棚裡面進行工作。公司對他們進行體溫檢查,要求戴口罩上班,做到安全生產。目前,甘棠鎮有734個大棚在陸續出菇,預計在二月底就可以實現產出,到時候這734個大棚將為全鎮14個村(居)專業合作社、990戶貧困戶實現增收。”甘棠鎮鎮長邰明傑告訴記者。

而在中建鄉民主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裡,從大年初三就已經陸續組織周邊的群眾分散進入基地上班,並對羊肚菌種植基地進行封閉管理,要求農戶嚴格佩戴防護用品,同時加強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宣傳,做好防疫的同時抓好農業生產。

“我們來上班的時候要量體溫,要戴口罩,下了班回去要用肥皂把手洗了才能做菜吃飯。”中建鄉民主村村民鄧飛碧告訴記者。

“為了確保我們羊肚菌的產量,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著力的抓好我們產業發展的工作。我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每天上工的工人嚴格的測量溫度,而且原則上,我們是以本村未出過遠門的工人為主,每天也給他們發放口罩,然後進行體溫監測。目前,我們450個大棚已經全部出菇,預計在15天左右就可以進行採收,保守估計我們450個大棚的產值能夠達到800萬元以上。”中建鄉黨委書記曾濤告訴記者。

戰“疫”復工保生產|貴州黔西:千畝羊肚菌陸續出菇


破土而出的羊肚菌

據瞭解,2019年以來,黔西縣通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統一技術管理和銷售,在甘棠鎮、中建鄉、中坪鎮等鄉鎮發展1260畝羊肚菌種植,並由貴州省農科院土肥所和貴州五聯科創菌種場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全縣1260畝、1277個大棚羊肚菌已陸續出菇,預計2月下旬就可以採收,到時鮮菇產量可達240噸以上,產值可達3000多萬元,將直接帶動1000餘戶農戶穩定增收脫貧。

戰“疫”復工保生產|貴州黔西:千畝羊肚菌陸續出菇


羊肚菌種植基地大棚(航拍)

來源|黔西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