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舉:醉裡談詩(二十三)

陳鵬舉:醉裡談詩(二十三)

雲遮月,字面上看,或閉著眼想,都很美。“雲遮月”這詞兒,在聲樂上還有說法。是說有一種嗓音越唱越清亮,或者是籠著沙啞,極有味道。期待和終究穿透的清亮,如被大塊混沌籠著的沙啞,這兩種美都是不可抵擋的。

京劇名家裘盛戎就是雲遮月的嗓音。之前聽裘派後生演唱,自然是當今最好的演唱,感覺不錯。後來聽到裘先生的錄音,感覺還是差了太多。今人的耳朵是等待刺激的,越長越爆的聲腔,越喜歡。雲遮月的感覺,反而是沒福消受的。

雲遮月,為甚好?我想就是它更接近人生,或者說就是人生的寫照。人是月亮,總是在密雲層層的塵世穿行。雲遮月的嗓音,自然是最可以入心的。

雲遮月,在詩裡也是極好的審美。舉小李杜的詩為例。

杜牧寫過兩首有關樂遊原的詩:“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還有“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前一首可見清亮。杜牧養家負擔重,請求外放。外放官員俸祿比較高些。可他離開長安時,特地去樂遊原遠望了一回昭陵。他的心裡依然藏著一個盛唐。後一首可聞沙啞。他藉著說漢代,唱出了心中的哭聲。

杜牧還有兩首可以說是詠史的。一首是《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另一首是《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也都是雲遮月的感覺。再有一首《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他的歌唱清純得如此透亮,可見這位出身高貴的詩人,心地和器量都是一等地高貴。

李商隱也是雲遮月的嗓音。他有一首《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他在亂雲縱橫的景象裡,唱出了明月般的清亮。他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還有《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至今無人能解。“雲鬢”到底改沒改,“月光”到底寒不寒?曉夢裡真有蝴蝶,春心真能託付給杜鵑?說是青鳥去探看了,又說此情是可以追憶的,結果呢,都無從知曉。甚至不知曉他這時候的嗓音,是清亮還是沙啞。李商隱這類詩中的雲太厚、太亂,偏偏月又很清澈。詩寫成這樣,就真是雲遮月的極致景象了。(陳鵬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