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中考110+天,這10個升學問題家長慢慢看3遍

疫情發生以來,常聽初三家長談起今年中考形勢,簡單來說“難”是家長們普遍存在的一種感受,倒不是說中考試題難,而是指備考的環境條件不如往年,延遲開學後學生只能在家線上學習,對老師、學生和家長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最近幾天的新聞報道顯示疫情正在緩解,說明防控措施起了作用,這意味著距離學校開校更進了一步,初三的學生能夠早日回到學校,按照往常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備考。但還得提醒家長們清醒認識到一點:形勢在好轉,但仍沒有一個確定的校時間點,春季的一系列考試時間是否有變化還未知


小編覺得現實已成定局,抱怨、遺憾都改變不了事實,老子有言“禍兮福之所倚”,何不順其自然?靜觀其變,因勢利導,在初升高的這場戰役中,壓力對每位初三學子都是等同的,相信初三學子們照樣能升入目標學校!


努力的背後離不開信息的支持,在三、四、五月中有多項與升學有關的重要事項,需要家長們弄明白。雖是一家之言,家長們不妨也可作為一個參考。


Q1:2020年中考政策有沒有變化?

2019年成都中考有兩個變化:進一步減少了藝體、科技類比賽獲獎和市級及以上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獎勵考生的加分,少數民族考生也不再加分;二是簡陽市、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統一使用成都市試題。

2020年中考政策按照往年規律大概在【3月份公佈】,會告知當年招生計劃、報名要求、考試、評卷等方面的規定,不出意外今年應該和去年一致,大體上不會有多大變化。在2019年公佈的體考、綜合素質評價和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改革都是針對2019級新生的,從現在的初一開始施行,現在的初二、初三都按照原方案執行。最終還是以3月份左右招生辦公佈的政策為準,到時候再給大家分析。


Q2:有種不用參加中考的升學方式,怎樣才能取得?

這說的是“區域指標”,是指標政策的其中一種,的確不用參加中考,但須滿足幾個基本條件:1、戶籍在本招生區域;2、初一年級就在本校按政策入學有3年學籍且連續就讀,符合政策規定轉學的要在本校連續讀滿2年以上且有2年或以上學籍;3、不能是擇校生;4、綜合素質評價達到A等,體育達標。

指標政策大概在3月份公佈,4月份左右公示分配情況。家長常把市級統分指標和區內指標搞混,市級統分指標來源於【全市範圍內】部分省二級示範性高中,區域指標來源於【區內】省二級以上示範性普通高中,獲得市級指標的學生參加中考達到重高線即可,獲得區域指標的學生就不用參加中考直接錄取。指標都是在滿足基本條件的學生中按照擬定的規則進行分配,參考的主要是“一診”“二診”成績,尤其是市級指標,只有極少數排名靠前的學生能夠獲得。


Q3:中考報名時間會延遲嗎,報名地點的選擇有何講究?

關於“延遲”這個話題之前也有和家長交流,可以閱讀這篇帖子(2月底前暫不開學,成都中考再生變?)。上海公佈了學校網上開課時間是3月2日,意味著開校時間可能推遲到3月份,不知道成都地區中小學開校時候是否也會推遲到3月份去。去年成都中考是3月份開始網報,採用【網上報名+現場確認】的方式,如果入學時間推遲到3月份這可能就會受到影響,因為疫情原因現場確認就是一個難題。

報名地點選擇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學籍戶籍在同一招生區域,二是兩籍不同區。在同一招生區域就按照學校安排進行,這種情況不復雜;學籍戶籍不同區有兩種選擇,一是通過辦理回城生手續回到戶籍地去,二是向學籍地提出借考申請留下來,留下來就只能以調劑生身份參與招錄。這裡提醒一下要辦理回城生的家長,中考報名開始後就要諮詢戶籍地招辦需要的手續等事宜,別錯過時間了。


Q4:體育考試總分變成60分了嗎,還有多長時間備考?

根據去年8月份公佈的體育考試改革方案,現在的初二、初三畢業時體育考試的總分和考試項目都不變,還是50分。據寧靜論壇家長qq群消息,去年考試時間4月9日開始,10日-15日都有學生考試,從現在計算的話大概還有50天的時間可以準備(因疫情調整時間情況除外)。

家長還說了一種情況,如果根據學生情況覺得再多一點時間練習還能提高,可以藉助規則提出緩考或補考,還能將時間延後一些。


Q5:體育還拿不到滿分,現在開始練習考試時可能得滿分嗎?

許多體育不擅長的同學往往選擇寒假開始集中練習,還會找到一位教練指導,效果大多不錯。今天受疫情影響,集中訓練是無法實現了,QQ群裡還有家長反映成績比以前還退步了,跳遠還沒有放假前跳得遠,看來訓練沒跟上還是有一定影響。

體育考試有長跑、坐體位前屈、立定跳遠幾個項目,在家可以選擇部分項目練一練,比如坐體位前屈,小區條件允許的話跑步、立定跳遠也是可以練的。沒有專業教練指導,方法就重要了,分享一個以前整理的體育考試訓練方法帖子,在家可以參照著練習(體育考試“訓練+預備”經驗大搜羅)。只要差距不是太大,再配合練習,從往年家長反饋的信息來看拿到班裡滿分的同學還是較多的。


Q6:初三“二診”多久考試,成績對升高中有哪些影響?

各區“二診”考試時間不一致,據家長反饋去年武侯區4月22日開始,成華區4月10日開始,金牛區4月22日開始,青羊區4月15開始,高新區最早3月27日開始。“二診”考試時間估計在4月舉行,距離現在大概還有40+天(因疫情調整時間情況除外)。

“二診”成績的直接影響就是指標到校,無論是市級指標、區內直升還是校內直升,以及簽約,不同程度都要參考這次考試的成績,但分數的高低可能直接就關係到是否能緩解中考壓力。間接來看,也能夠檢測複習效果,判斷距目標學校的差距等。總之,“二診”成績從升學角度來看還是很關鍵的。


Q7:和學校簽約,成績要達到什麼水平?什麼時候可以去學校談?

“簽約”這種升學途徑相對來說符合的學生少,不是多數學生的選擇,據家長反映,學校不僅要看“一診”“二診”成績,對平時成績、學習習慣等都會有考察,如果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作為一種升學途徑,條件可以和學校去談,只要有參考的成績了就可以去學校問了。其他信息家長們交流得不是很多,有這方面需求的建議直接和學校溝通。


Q8: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有沒有具體評分標準,怎樣計入中考總分?

每一項都是有評分標準的,寧靜姐姐家長論壇上還有往年的試題資料(2019年成都市化學、物理實驗操作考試試題+操作要求+評分標準(附2018、2017題目))。

這一屆初三考生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總分還是10分,是計入A卷得分,在計算中考總分時,物理是A卷100分折算成50分,加上B卷20分,總分為70分;化學是A卷100分折算成50分,沒有B卷,總分就為50分。


家長反映去年成華區是4月22日考的,金牛區是4月20日考的,錦江區是4月23日考的,大多學校都是在4月中旬上下安排。


Q9:政治、歷史的會考聽說是開卷,成績會計入中考成績嗎?

去年是5月20日考的,這兩科是開卷,學生可以攜帶資料進入考場,有家長說紙質資料都能帶,只要注意速度還是比較容易拿滿分的。政治、歷史、地理、生物考試都是評等級的,計入升學成績時A等20分、B等16分、C等12分、D等8分、缺考0分,中考滿分700分是包含這四科80分的。

Q10:有些情況不清楚想要諮詢,問哪個部門好?

和家長交流一般情況,可以選擇中考QQ群,裡面既可以和其他家長交流也可以諮詢專業老師。一些個人較為特殊的情況,建議諮詢戶籍所在地招辦。

以上是小編根據往年中考安排和家長群內的信息做的一個整理,希望能夠對家長了解升學信息提供一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