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黃花分外香”!特殊時期一場特殊面對面,南山助力企業“在防疫中復工,在復工中防疫”

南山區作為一個經濟體量大、總部企業多、生態環境好、旅遊資源豐富、高等院校集聚、人口相對密集的口岸城區,湖北和武漢籍常住人口占比大,人員流動性大,各種商務往來頻繁,如何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今天,南山區在這個特殊時期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面對面活動。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跨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南山始終是企業的服務員、企業的貼心人、企業的好夥伴。

2月21日下午,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區長黃湘嶽特別邀請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行長、黨委書記張華國,帶領區科創、工信、人力資源、住房建設、政務服務、企業服務、社保基金、稅務等部門,與南山區企業在“政企面對面”雲端平臺在線互動,聽取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現場辦公解決企業面臨的資金保障、員工返深交通、防控物資等方面的問題。在活動現場,連線並觀摩了留仙洞六街坊、南頭古城特色街區等工地情況,與新綸科技、康佳集團等10餘家企業互動交流,同時有200餘家企業在線參與。

在現場,張華國對南山區積極服務企業給予高度讚賞,解答了企業提出的資金方面政策問題,公佈了該行為企業服務的部門聯繫人和電話,表示該行將主動對接企業需求,全力做好服務,簡化工作流程,加快專項貸款審批進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切實緩解企業短期資金壓力,與南山企業一道共克時艱,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撐和保障。


全區企業和工地復工復產情況

南山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的戰略安排,提出“在防疫中復工、在復工中防疫”目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產。目前,全區復工企業數、復工人數從最初的 484 家、6萬人,增長到2月20日的1.7萬家、47萬人,均約佔全市1/4;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復工5121家,復工比例達到67.5%,企業復工工作快速有序推進。全區共有區管建設工程156個。目前,已有工人返崗復工的工程數量為20個;到本月底,預計將有70個工程有工人返崗復工;到3月中旬,所有區管工程將全面開展復工復產工作。

2月21日,第一現場走進高新區聯合總部大廈,對南山區如何“在防疫中復工、在復工中防疫”進行了報道。


暖企助企“三字經”:“實”“早”“優”

01出實招——“暖企12條”

2月9日,南山區發佈了“暖企12條”政策,從租金減免、金融支持、物資保障、援企穩崗4個方面,對企業予以支持,其中包括:

租金減免政策4條;

對租用區政府、區屬國企物業的企業免租;

鼓勵轄區股份合作公司對租戶減免租金;

鼓勵社會物業園區對租戶減免租金;

對租用社會經營用房的住宿、餐飲、零售企業給予租金補貼。


金融支持政策3條

對2至4月期間獲得新增貸款的企業給予貼息支持;

為轄區企業貸款融資發生的擔保業務,提供風險分擔;

鼓勵轄區金融機構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開發特色金融產品、設置信貸額度、給予利率優惠等。


物資保障政策2條

支持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對轄區生產應急防疫物資的企業給予專項支持;

保障市場生活物資供應,對2至4月期間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的企業給予專項支持。


援企穩崗政策3條

對符合條件的轄區企業2月份實際繳納的社保金額按比例給予補貼;

免費為企業開展線上公益招聘;

對區企業無償捐贈的疫情防控資金支出,可進行所得稅加計扣除。


02早謀劃——企業梯次復工

一是優先保障城鄉運行、疫情防控企業的生產活動。明確五類可提前復工企業標準,協調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提前復工。

二是重點保障高端製造業、先進製造業等核心產業和相關供應鏈企業的復工復產。

三是全力做好指導服務,推動轄區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將企業復工“四個到位”細化為易記住、易操作的13條復工指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做好員工管理;鼓勵企業線上辦公、錯峰上班、分散就餐,提醒企業保障復工安全;壓實產業部門、各街道、園區樓宇等多部門主體責任,通過園區樓宇排查,街道、產業部門服務,最大限度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復工。


03優流程——壓縮復工環節

實現復工復產由“先報備、後復工”向“先復工、後監管”轉變,企業通過“南山政務服務”公眾號,如實、完整填報復工復產資料,簽訂《承諾書》,即可收到復工短信通知。

工地復工“8舉措”

(一)企業復工零跑腿,服務監管“秒”跟進。實施“承諾備案制”,建設工程項目線上提交“一書兩表”(承諾書、復工專項檢查表(安全生產)、自查及申請表(防疫))後復工,由住建部門核查後將情況通報轄區街道等有關部門。出臺《南山區疫後恢復組區管建設工程復工檢查工作方案》,聯合區工務署成立10個聯合小組,趕赴已報備工地,協助做好安全生產及疫情防控工作。

(二)精準施策,解決用工難題。結合施工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具在建項目開工證明,提供給家鄉所在地封村封路的工人,消除返深阻力,讓他們可以拿著證明儘快返深,投入到建設工程復工建設的進程中去,為各施工單位打消用工難的顧慮,推動其儘快復工。

(三)搭建橋樑,保障防疫物資。對有需求的施工企業,積極聯繫防疫用品供應商,為復工項目搭建橋樑,全力保障防疫物資的持續供給。

(四)打通產業鏈,加速復工進程。為避免混凝土等原材料供給成為制約工地復工的因素,協調轄區內三家混凝土攪拌站,加快復工復產,保障區建設項目產能供給,加速推進工地復工進程。協助轄區內承擔工程渣土外運的月亮灣碼頭完成復工備案工作,全力保障工地建築廢棄物轉運處置。

(五)適當調整工期,消除趕工隱患。考慮到疫情對項目工期的影響屬於特殊事項,積極向市主管部門反映企業合理訴求,力爭出臺政策適當延長受影響建設項目的工期,避免項目後續因趕工期而產生安全隱患。

(六)合理計取費用,減輕經營負擔。積極向市主管部門反映,力爭出臺政策將各工地在疫情一級響應期間投入的疫情防控費用納入工程措施費範疇,納入工程的結(決)算,切實減輕施工企業經營負擔。

(七)專家上門指導,保障員工健康。在工程項目復工的同時,請區疾控中心專家進入工地,為項目防疫工作提供科學指導,為工人預防疾病開展專題教育。

(八)建立聯動機制,精準解決難題。為妥善解決建設工程項目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區內各有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安排專人對接、全程跟進,對企業反饋回來的困難及時協調解決。

區長黃湘嶽對企業講了三句話:一是要堅定信心。2月10日以來,確診病例數基本平緩,沒有隨著社會活躍度上升而增加。經過前期的努力,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對此大家要有信心。

二是不能掉以輕心。當前,疫情防控仍然是重要任務。企業要壓實自身主體責任,落實落細各項防疫措施。同時,要抓好安全生產,提前謀劃佈置,合理安排工期,做到安全有序復工復產。三是要保持初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捕捉機遇、化危為機、再上臺階。我們將拿出更多更有力的舉措,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感謝企業同舟共濟、攜手應對重大考驗、共同繪就美好藍圖。”區委書記王強表示,(一)感謝企業同舟共濟。截至2月20日,全區累計確診病例87例,已出院42例,接近一半。特別是2月10日復工後,全區僅新增2例,已連續5日保持“零增長”。這些,離不開包括廣大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特別是不少企業響應黨和政府號召,踴躍參與防疫物資生產、全力參與藥物研發和科技攻關,為全國“一盤棋”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攜手應對重大考驗。如何既打贏疫情防控大戰,又打好復工復產大考,將“兩難”變“兩全”?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重大考驗。一是希望企業要有信心。全區疫情態勢整體上趨於平緩,前方抗疫一線繼續保健康、保平安,廣大企業要在生產一線保生產、保發展。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誓將‘兩難’變‘兩全’”的要求,在復工中防疫,在防疫中復工。三是要求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各部門逐一抓好落實,第一時間幫助企業解決。下一步,將協助企業採取包機包車的方式,到員工比較集中的省份和城市接員工返深。

(三)共同繪就美好藍圖。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南山建區30週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去年,聚焦大灣區建設,我們推出了“三大戰略工程”(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西麗高鐵新城、深圳灣CBD);今年,聚焦先行示範區建設,我們又重點謀劃了新時代“三大示範工程”——“一廊、一城、一大道”(深圳灣文化走廊、蛇口國際海洋城<12平方公里>、南山硅谷大道<12公里>)。無論是“三大戰略工程”,還是“三大示範工程”,都是事關南山發展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的重大布局,共同組成南山新時代雙區驅動“3+3”戰略示範工程。我們希望,廣大企業積極參與南山建設、見證南山發展,我們也將為南山企業家、創新者、創業者,提供更貼心的政務服務、更完善的營商條件、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優質的教育醫療、更靚麗的城區環境、更可靠的社會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