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Mi 10

小米的數字旗艦,被1999捆綁了近5年時間,用一年一步的腳步在慢慢提升它的起售價,也用一年一步的腳步在慢慢提升它的基本配置。3年前的小米6,驍龍835、變焦雙攝、立體聲揚聲器,3年後的小米10,驍龍865、108MP四攝、平衡立體揚聲器。可見,小米的一步步進步,從行業主流慢慢走向行業領先。

小米10這款手機最大的爭議就是價格,上一代小米9,起步價2999元,這一代小米10,起步價3999元,差價1000元讓很多人有點難以接受。但這期測評,讓我們拋開價格,用數據和事實看看,小米10,能否支撐起它“3999”的價格。(測試基於量產版小米10 冰海藍 8+128 MIUI穩定版)


由於內容非常多,所以整個小米10測試分為“屏幕工藝”、“性能”、“電池”、“相機”、“系統與總結”五大部分,每天一集的更新...最後一天會彙總成一篇文章。五篇文章加起來超萬字...扶穩坐好,開始飆車了。




一、屏幕—緊跟步伐的傑出代表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屏幕

去年的小米9 Pro在友商採用90Hz的時候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原色屏這個方向,而今年,小米10終於跟上了步伐,採用了一塊定製的AMOLED 90Hz雙曲面通孔屏。

在整個參數上,小米10和OPPO Reno3 Pro兩款手機的屏幕非常相似,但是目測,小米10的整個色準表現還是優於OPPO Reno3 Pro,這也是小米9 Pro上的技術積累。


不僅色準,在最大激發亮度上,小米10的亮度也明顯比OPPO Reno3 Pro要高,即使二者採用的都是三星E3材質,可見在調校上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肉眼可見比OPPO Reno3 Pro亮度更高


而且最重要的是小米10在軟件上對於屏幕調試的開放性。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屏幕手動調試選項

在屏幕參數設置上,幾乎所有屏幕參數都可以進行調試,這應該是我見過的手機裡設置開放性最強的手機且沒有之一了。當然,DC調光、夜光屏、陽光屏這些基本的配置,作為旗艦手機肯定是一個不缺了。


再一個就是雷總在發佈會上反覆強調的自動亮度。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自動亮度設置

小米10和小米10 Pro在手機前後都配置了一個環境光傳感器,不僅如此,還通過AI算法自動識別你身處何地,你在幹嘛,在這條微博上,我也簡單的對比了一下OPPO Reno3 Pro的自動亮度(鏈接:小米10自動亮度對比測試),可以見到,小米10在自動亮度上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在這幾天使用下來,這個自動亮度真的深得我心,一個小小的功能的改進給用戶感知的提升是巨大的,在這裡給小米點個贊。


要說這塊屏幕的缺點…我說真的找不出你信嗎?當然不可能,缺點是肯定有的,就目前來說,這或許都不算一個缺點:沒有2K分辨率,沒有120Hz刷新率。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一加手機未來的屏幕方向

在2020年,2K分辨率和120Hz刷新率,這兩點沒有就如同去年沒有90Hz刷新率或者瀑布屏一樣無法衝擊頂端。2K分辨率,這一點,三星已經用爛了,但是三星今年卻上了120Hz;這幾乎就標誌著2020年旗艦手機的頂尖配置,不出一個月,OPPO Find X2發佈,屆時小米10 Pro的局面會非常尷尬…(好像偏題了…)


所以作為小米第一款衝擊高端市場的手機,應該還是要有十足的未來感,要讓消費者認為這個產品“一年內不會過時”才會買單。而反過來看小米10的起售價3999,並且發售日期相比於OPPO Find X2和iQOO 3等手機提前近半個月,所以,1080P+90Hz也不免是一個穩妥的選擇。

希望屏幕的頂尖化,能在小米MIX系列上看到吧。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屏幕的材質了,在去年年初的時候,Redmi Note7發佈會大說特說康寧大猩猩第五代玻璃,也就是GG5。其實這個玻璃材質在千元機確實很上乘了,但小米10全系都是GG5玻璃。去年的小米9都是第六代,小米10就是第五代了。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圖片截取自小米商城

可能有人說,小米10出場自帶貼膜不容易劃傷屏幕,但像我這個“中獎”用戶就沒那麼幸運了...出廠膜沒有,某寶上的膜全是預售,售後貼膜要3月才能到...綜合下來,我的手機就變成這樣了...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所以,奉勸拿到小米10的朋友千萬不要撕出廠膜,而且最好買好意外險、碎屏險,以我為鑑!!!



二、工業設計—這就是臺“小米手機”

小米10的整個ID設計和小米CC9 Pro真的是…幾乎一模一樣,有人說,小米10的外觀=OPPO Reno3 Pro正面+小米CC9 Pro背面。這是一句實話,如果不仔細辨認,真的很難判斷出這到底是臺什麼手機。

小米10是小米衝擊高端市場的第一款手機,所以在外觀上應該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即使很醜也沒關係…(比如友商某機)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的整體風格屬於粗暴且耐看的風格,這和小米歷代數字系列手機的設計風格一樣。

第一個,為什麼粗暴?就是設計粗暴…強迫症看這款手機會非常難受…

前置的通孔相機沒有在屏幕弧度圓的同心圓位置,和OPPO Reno3 Pro相比較要更加突兀一些。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挖孔

但我查看了XYZONE的拆機視頻(小米10 Pro和小米10內部結構幾乎一致)發現小米10 Pro在四周做了機身加固的措施,導致相機無法向左邊移動,只能這樣,所以沒辦法,只能原諒小米了,畢竟,機身結構的穩定性才是最重要的。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圖片來自XYZONE節目:【享拆】小米 10 Pro 拆解:為了散熱,拼了!侵刪


其實對於機身穩定性這件事來說,小米和Redmi都做的非常好,幾乎每一款機型都採用了四角加固的處理,下至599上至5799…四角加固處理後,即使邊框嚴重受損也難以傷及手機的內部結構,使得維修成本和售後成本更低,進一步提高了質量………(反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第二個設計粗暴的點就是底部的揚聲器充電接口麥克風卡槽的排布…竟然不在一條直線上…這麼看著是真的難受。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左為OPPO Reno3 Pro,右為小米10

上一款這麼設計的手機好像是iPhone11…欸,既然作為工業設計美學先驅的蘋果都這麼設計了…行叭,理解了。


第二個,為什麼耐看?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背面

回顧小米幾年來的手機外觀發展史,可以看到,自從小米MIX2S以來,小米的相機基本上是放在左上角的,而就在當時,小米開始決定衝擊相機巔峰,幾代以來,小米就把左上角豎直攝像頭作為後蓋設計的一個特徵,2019年,小米9發佈後,幾乎每個廠商的手機都有這種左上角豎直排布的多攝方案,足以可見,這種外觀的耐看程度。

這樣的後蓋,對比炮筒、麻將、矩陣等等設計,應該好看的多吧。


更重要的就是四曲面玻璃後蓋的弧度,應該說是非常大的了,小米10厚度高達8.96mm,但因為雙曲面的設計,拿在手上完全沒有近9mm厚度的感覺…這又讓我想到了小米note2的“一面科技,一面藝術”,雖然小米note2是款比較失敗的產品,但是小米note2手感的精髓,保留至今。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手感

小米從第一代開始就說“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而小米10,它有設計,但並不突出,而正是這樣的平庸才正好表達了小米10年來平和發展的心態,10年集大成之作,工業設計足以看出。


三、平衡立體雙揚聲器—awesome

本來我寫的標題是“可能是有史以來我用過外放音質最好的安卓手機”,但我覺得不如一個awesome來的直接。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對稱式平衡立體雙揚聲器

小米10的上一款真雙揚聲器手機可能還是幾年前的HTC,HTC慢慢的隕落,手機外放也慢慢的從真雙揚聲器變成了類雙揚聲器以至於單揚聲器,再也沒有一款手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揚聲器放在手機的頂部和底部了。而小米10把手機外放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雙1216等效1.0cc的揚聲器,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震撼,音量大帶來的震撼最明顯也最直接,其次就是低音和解析力,小米10的低音非常沉穩,而解析力又比iPhone要好,聲音更加純粹、細節更加豐富。


在我的一條微博裡,我簡單對比測試了一下小米10、iPad Pro和iPhone 7 Plus,這種差別基本上是肉耳可感知的,我覺得小米10和iPad Pro兩個的區別就只有音量大小了。(視頻:小米10雙揚聲器測試)

當然我也更期待小米10 Pro雙等效1.2cc的揚聲器,不過0.2cc的提升可能“感知不強”,但我相信,這樣的揚聲器一定能成為用戶購買小米10的一大理由,反正我是。


小結

小米十年間在工業設計上是一代代可見的進步,當初小米1代和二代的全塑料機身還歷歷在目,而如今,一臺堪稱完美的小米10就握在我的手上。

十年間,小米對工藝的追求可以說是相當瘋狂了…什麼不鏽鋼邊框、雙曲面後蓋、陶瓷後蓋、全陶瓷機身等等等這些都足以證明小米對工藝的苛刻要求。

屏幕,小米也是經過了很多次失敗的探索才得出小米10這塊幾乎完美的屏幕,但又由於穩妥起見,沒有做到極致。而在立體平衡雙揚聲器中卻可以看出小米是能夠把一個不擅長的一方面做到極致的。

當然,這只是小米10的外表,平庸簡單,而內在是不是也如同其外觀一般平庸?下一期小米10深度測評:性能篇。敬請期待。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圖中含有小米10和小米10 Pro,統一簡稱為“小米10”


寫在最後……非常感謝各位能夠閱讀完這篇文章,如果對這篇文章還感興趣,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如果對我的文章有什麼建議質疑提問歡迎在下方留言,再一次感謝大家…

我是來自心行者科技的“地球上的Alex”,我們下期小米10深度測評再見!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小米10深度測評:能否支撐起“3999”起的價格?屏幕與工業設計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