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24字立身之道,是他一生閱歷和歷練的濃縮和結晶


曾國藩的24字立身之道,是他一生閱歷和歷練的濃縮和結晶

一個活躍於100多年前,一個晚清政治舞臺上封侯拜相的成功者,對於當下的意義是什麼?你看重的是他左右逢源的官場權謀,還是看重他整飭湘軍的管理方式,或是他讀書明理的家教思想?

其實,曾國藩成功的魅力,不在於他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在於他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他都是成功的,這種全方位的成功,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的。更重要的事,他那些修身齊家的法寶,都是切實可行,可以操作的、在這方面,他留下的素材與文獻資料,也是最豐富最齊備的。

在中國歷史上,書生帶兵成功的概率極低。以文弱書生而走向戰場,是曾國藩所面臨的人生的重大挑戰。他所創辦的湘軍,與國家的正規軍八旗兵、綠營兵不同,更多帶他個人私人武裝性質,他在太平軍與朝廷不信任的夾縫中生存,他飽受屈辱和挫折。以至於他的同僚最初都不看好他。


曾國藩的24字立身之道,是他一生閱歷和歷練的濃縮和結晶

但他憑藉“打脫牙和血吞,有苦從不說出”的一種堅韌,本著“極困極難之境,打得通的才是好漢”的一種精神,特別是在最艱難的時候,總能檢討自己。他說:“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一個“耐”字極有意味。又說:“‘耐’”字乃人生進境之必由之路。除了“耐”,還要“忍”,而“忍”字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

他在日記中寫道:“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濟。蓋容則恕人,忍則耐事。一毫之拂,即勃然而怒;一事之違,即憤然而發;一善之長,即為炫暴;一言之譽,即為動容。皆無涵養之力,薄福之人也。昔人謂量隨識長,聞事不喜不驚,乃可以當大事。”

在與九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堅忍於一時,則保全必多;一漸之不忍,而終身漸乎!遇不如意事,見不如意人,斯可以驗平素之道力。”不錯,有才能的人並不一定能成功,世上不缺有才者,缺少的是超凡的意志品格。
 

曾國藩的24字立身之道,是他一生閱歷和歷練的濃縮和結晶

曾國藩的“內聖”功夫,都要求自己落到實處。他按照孔子所說的“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的路徑,晚年通過對《易經》的鑽研,體悟到六十四卦中,只有踐行“謙”卦,才能渡過人生的任何險灘,即“勞謙君子有終吉”,所以他提出:“思勞、謙二字之道,精力雖只八分,卻要用到十分;權勢雖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為此他給自己定下的人生信條是:“捨命報國,側身修行。”

他把完善自我、領導他人進而成大事概括為二句話:<strong>“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儉,兼老、莊之靜、虛,庶於修己、治人之術兩得之矣。”這可以說是曾國藩成功之道最經典的概括和總結,是他一生閱歷和歷練的濃縮和結晶。

曾國藩本身是個資質平平的人,梁啟超評價他“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也正因為他的“鈍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資質平平的人,認真陶冶錘鍊自己,終究變成了超人,成為完人。

曾國藩的24字立身之道,是他一生閱歷和歷練的濃縮和結晶

無論如何,曾國藩都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榜樣!

而你,只要你以曾國藩為榜樣,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你的領導力可以增長十倍,你的心胸與視野,可以擴展百倍!

或許我們無法成為超人或完人,但我們可以學習,甚至模仿,逐步走進這位完人的精神世界,踐行這位完人的修齊治平之道,讓我們的生活,乃至我們的家族傳承與事業更有品質。



<strong>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還請關注“明倫書院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