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的綜藝:足不出戶"雲"錄製

2月11日中午12點,高曉松家的廚房。他煮了8個餃子,4個蝦仁芹菜、4個蝦仁白菜,煮完後,倒上一碗混著辣油的調料,開吃。高曉松一邊吃,一邊聊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出爐的奧斯卡獲獎電影,還有日常。這是一個十分誠實的鏡頭,沒有精緻服飾妝發和專業打光,網友開玩笑稱,似乎從高曉松身上看到了疫情結束後全國男生的髮型。

從2月8日元宵節開始,每天中午,都有一位明星在直播節目《好好吃飯》中亮相,一個小時,做飯吃飯,閒話家常。

整個節目從頭至尾一鏡到底,唯一的攝像設備是一個架在固定位置、能直播的手機。不帶貨,無贊助,沒打賞,明星身邊沒有工作人員,燈光攝像收音服化道,都是不存在的。考驗明星個人能力和居家環境(燈光、網速、整潔程度)的時候到了。

在這個非常時期,線下見面殊為不易,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雲”:與朋友打開攝像頭“雲喝酒”“雲喝茶”,公司的“雲辦公”,學校的“雲課堂”……而對綜藝節目來說,即便是線上播出,也遭遇了無法線下製作的難處。

優酷綜藝中心總經理鄭蔚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好好吃飯》一個小時的直播,需要提前與明星進行三四個小時的溝通——當然也是線上的。有的明星家裡網不好,有的家裡光太暗,有的只有一部手機,架上直播就聯繫不上了……“這不是一個美食節目,‘吃什麼’其實並不重要,哪怕泡一碗方便麵,做一個三明治。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和真實感。”

除了全新上線的綜藝,也有老牌綜藝在非常時期進行了“改革”。

2月6日,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在微博曬出錄製照片,配文“正月十三,雲開工”。在2月7日晚上線的第一期《天天雲時間》中可以看到,節目用視頻小屏拼接成電視大屏,讓分散於9地的嘉賓在“雲”上集合,“足不出戶,節目照錄”,雲分享、雲答題、雲美食、雲公益,甚至還完成了“雲合唱”。

湖南衛視另一檔綜藝《快樂大本營》也改變節目形式,打造了《嘿!你在幹嘛呢?》。何炅、李維嘉、杜海濤3位主持人,依次以VLOG方式連線各自朋友,進行視頻互動,與觀眾分享抗疫心情、居家生活。

和《好好吃飯》一樣,湖南衛視的這兩檔節目也相當真實:汪涵等9位嘉賓“雲吃麵”,視頻中的背景充滿了生活氣息——沙發、窗簾、書架、儲物櫃;何炅連線好友何洛洛,展開“廚藝”交流——分享泡麵烹飪創意;李維嘉在家給媽媽染頭髮,杜海濤和媽媽在家健身唱歌,宋茜介紹了家裡的寵物豬和寵物狗……

《嘿!你在幹嘛呢?》導演組表示:“這是一檔‘三無節目’,沒有導演、沒有攝像、沒有演播廳;節目裡的每個人沒有燈光、沒有音頻、沒有妝發。畫面也許不會太精緻,但如果能為你帶去一束微弱的光,於我們而言就是巨大的意義。”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儲鈺琦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一些突破空間侷限、線上錄製的新節目樣式出現,為防控疫情傳遞了溫暖和正能量,“‘在家也是抗疫’的理念,與當前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業態的存在形態不謀而合”。

“技術上,整合利用‘雲’技術,便有了雲採訪、雲開工、雲連線等一系列‘雲’字頭的錄製用語;在用戶需求上,真人秀、視頻連線、網絡直播、彈幕等,都是當下觀眾比較歡迎的形式,線上綜藝整合這些元素,在用戶接受程度上具有先天優勢,也符合當下觀眾的收視心理和習慣。”儲鈺琦說。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B站數據顯示,人們對緩解精神壓力的內容需求量龐大。1月23日至2月5日,B站帶有“無聊”標籤的視頻播放量迎來爆發性增長,雙週環比漲幅高達306%,描寫“室內”活動相關的視頻漲幅90%,同時帶有“無聊”和“搞笑”的視頻漲幅905%,健身類視頻增長近46%。

B站表示,足不出戶還能辦音樂節。2月4日-8日,B站聯合摩登天空、live house-School、赤瞳音樂等組織,將音樂現場搬到線上,以“Hi,我也在家”為主題,發起了“宅草莓不是音樂節”直播節目。新褲子樂隊、曾軼可、海龜先生、盤尼西林、黑撒和黃旭等70多個樂隊和歌手參與其中。

“宅草莓不是音樂節”由音樂節演出和藝人自制節目組成:既然是音樂節,那就要有“一次過”的儀式感,直播選擇了2019草莓音樂節全國巡演的武漢、成都、上海、廣州等場次;自制節目則由藝人自己錄製在家活動,比如,聽曾軼可在自家沙發上彈著吉他唱著歌。

講究現場合作的樂隊,如何在不同的物理空間唱好一首歌?茶涼粉樂隊製作了一首“分屏版”阿卡貝拉合唱(即無伴奏合唱),樂隊的5位成員分處5地,在攝像頭前完成了精美的人聲伴奏。

“害怕網絡有延時,對不上時間線,我們各自在家唱好自己的聲部,踩準節奏點,然後合成。這種形式大家覺得很有趣,在今後的線下巡演中可能會成為我們的一個彩蛋。”樂隊主唱茶耳說,“10年前剛開始上臺演出,觀眾經常覺得我們的裝扮不在一個次元,不太有‘團體感’,後來我們開始注意,會商量穿搭配的演出服。這次錄製之前就沒有商量了,呈現的就是在家的狀態,全民居家服誰也別嫌棄誰。”

音樂節的high除了臺上的樂隊,臺下的氣氛也很重要——“雲蹦迪”能實現嗎?

從大學開始,黃聖寧就是B站粉絲,也是草莓音樂節的粉絲,這幾天正處於在家辦公的狀態。為此,她開了兩臺電腦,一臺用來工作,一臺用來看“宅草莓”直播(此處不能讓老闆知道),看high了穿著睡衣就在臥室蹦迪,“壓力大,這種方式蠻釋放的”。

“我也去過線下的音樂節,但可能有一點人群恐懼症,在家裡反而比較放得開。而且線上音樂節能發彈幕,看別人吐槽,這是現場音樂節沒法做到的。能關注到這個音樂節的人大部分都是‘一個圈’的,有很多共同語言。我希望今後每年都可以有這樣的線上音樂節。”黃聖寧說。

非常時期,這些“線下轉線上”的綜藝節目,反應速度都很快:“宅草莓不是音樂節”從策劃到開播花了兩天,《嘿!你在幹嘛呢?》從立項到錄製到播出用了50個小時,《天天雲時間》從錄製到播出不到30個小時,《好好吃飯》從創意到上線不到48小時。

有評論認為,《天天雲時間》《嘿!你在幹嘛呢?》等節目的誕生,是電視臺真正打破了在內容製作上的學院派式的“正統性”,在表現手段上全面融入短視頻與直播的優勢,將有可能催生一批嶄新的綜藝節目進入視頻消費領域。

鄭蔚則認為,疫情期間,大部分綜藝無法按照常規方式正常錄製,之前的劇集綜藝可以打發大家宅在家的時間,但對情緒平復沒有特別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創造新的內容來陪伴大家,讓人感覺到“我們在一起”,於是出現了一系列“雲”的概念。“除了‘雲吃飯’之外,‘雲相親’‘雲約會’等節目也正在籌劃,在一個特殊的時間,以新的技術,做內容的突破。”

鄭蔚說:“疫情仍在持續,但終有結束的時候。對很多人、很多行業來說,那將是一個重新起步的時候。非常的狀態對視頻行業是一個極致的挑戰,原有的計劃都被打破,但也激發了創新。非常時期的創新,未必不會誕生某種將來的新常態。”

儲鈺琦認為,這些非常時期的綜藝,本身“壽命”相對是短暫的,但這種嘗試背後的創作理念,如節目形態、觀眾互動、跨屏聯動等,是未來綜藝節目值得借鑑和思考的。“一是從內容上彰顯了綜藝節目的責任擔當,綜藝不僅具有娛樂作用,還能傳遞正能量;二是從形式上體現了技術對節目形態的推動。傳統節目的製作方式將會不斷被突破,線上綜藝的短平快也許為今後衛視及視頻網站的綜藝,提供一種有益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