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現代社會中的“差不多先生”和“套中人”

文 | 小新的蠟筆

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和契訶夫的《套中人》相信大家都早有耳聞,我最早讀這兩篇文還是在學生時代,當時並沒有什麼感觸,甚至有些雲裡霧裡,甚是無聊。

時隔多年,再一一翻看,竟多出許多感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眼中的“差不多先生”和”套中人”。



1:《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先生的趣文裡虛構了一個叫“差不多先生”的人物,這位先生有一句名言:“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而這位“差不多先生”在我們很多人身上都有影子,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

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紅糖白糖差不多…

陝西山西差不多…

千字十字差不多…

就連自己得了重病,家裡找錯了醫生,請來了牛醫,也認為牛醫與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說:“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

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

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


不做現代社會中的“差不多先生”和“套中人”


2:我們都是“差不多”先生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識是過載的,觀點是鼓譟的,熱點是速朽的。


專注一件事精益求精、持之以恆的態度和行動,成為了稀少且珍貴的東西。


我們常常會發現,你十分努力地去做某件事時,總有那麼一些人在你身邊說:“別那麼拼命,差不多得了。” 你這時可能已經走到別人前面,看看周圍的人都還沒追上來,後來就真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得過且過”“大家都這樣”....

不久之後腳步不知不覺地慢下來,反而可能落到別人後面去了。


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差不多”先生通常在生活和工作中“高開低走”,開局噼裡啪啦打得不錯,後面就慢慢沒了聲響,最後不了了之。

所以雖然曾經傾心做過很多事,但是仍沒有一件事做到了頂尖和極致。

回過神來再抬頭一看

哎?我和他差不多,為什麼他就升職了呢?

哎?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就他得獎了?


考一個差不多的分數;上一個差不多的學校;學一個差不多的專業;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有一個差不多的婚姻……人們總是覺得,生活嘛,差不多就行了。可是,你以為的差不多是真的差不多嗎?


“誰終將聲震世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激電,必長久如雲漂泊”。——尼采

(送給每一個“差不多”先生)


不做現代社會中的“差不多先生”和“套中人”




3:《套中人》

主人公名叫別里科夫,中學裡教希臘語的老師,他害怕改變,因為改變意味著出亂子。他既是沙皇專制制度的受害者,同時,又維護這種制度加害周圍的人。


他總是把自己的一切藏在“套子”裡,穿著、用具,甚至是思想,再或是他的居室、出行,他都用一個一個的套子包裹得嚴嚴實實,藉此躲避現實生活。


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來跟他毫不相干,也能惹得他悶悶不樂。


因為他極端而又堅持的所作所為,城裡的所有人都怕他,而恐懼和害怕的結果就是使人們千方百計地想要保護自己,把自己裝在他們自認為安全的「套子」裡。

像別里科夫那樣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想方設法地「千萬不要鬧出什麼亂子來」。

最終,別里科夫在一場意外中去世。人們本以為即將迎來自由,結果卻發現,他們早已習慣了這種被鉗制的生活。


不做現代社會中的“差不多先生”和“套中人”


4:我們都是“套中人”


別里科夫不過是個被恐懼套住了手腳和思想的可憐蟲。


全城的人們討厭他、嘲弄他,可是他們也因為同樣的恐懼,“什麼事都怕,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賙濟窮人,不敢教人唸書寫字。”


克里科夫終於死了,可是恐懼並不曾隨之死去,於是裝在套子裡的人,卻還有很多。


他們在恐懼什麼呢?

又或者問,我們,在恐懼什麼呢?


小時候長輩教導,“男生一定要陽剛,不能隨便哭哭啼啼;女生便應該文靜,大大咧咧不像樣”的時候,好像明白了一點。


長大後周圍人說,“男生適合讀理科,以後得養家餬口;女生適合讀文科,找個穩定的工作就行”的時候,又明白了一點。


再後來父母說,“到了年紀就該結婚要孩子”的時候,又明白了一點。


那到底為什麼那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呢?或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那樣做的吧。


沒有誰的生活會一直完美,我們可能會選擇錯誤,我們必得要承受巨大的風險,但那至少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因為這失敗的自由而成為了我們自己,這好過成為別里科夫一萬倍。


在逆境中接受成長的洗禮,在成長的路上大步流星,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披點風,踏著勇,堅強做伴,無問西東。


不做現代社會中的“差不多先生”和“套中人”




5:不做“套中人”,更不做“差不多”先生


漫漫人生路,有無數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決定我們不同的人生道路。

不要成為“套中人”為了所謂的“大家都這樣”墨守成規,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權作出自主選擇。

不要害怕,我們不會永遠選擇錯誤,因為我們的選擇會培養起我們的自由理性,我們會因此而培養起個體性與群體性合一趨利避害的理性能力,從而去自由地經營我們的人生,不管是好是壞,都是我們的人生。


選擇了,就要腳踏實地,全力以赴,不做“差不多”先生。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越是自己認為難的事情,越是要去做,那樣才有進步的空間,人生就是一次次在突破瓶頸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不做現代社會中的“差不多先生”和“套中人”


“終有一天,你會跨過靜謐無聲的洗墨江,離開群山環抱的舊桃源,來到無邊陰霾的夜空之下。你會目睹無數不可攀爬之山相繼傾覆,不可逾越之海乾涸成田,你要記得,你的命運懸在刀尖上,而刀尖須得永遠向前。”

“願你在冷鐵捲刃前,得以窺見天光。”(Priest 《有匪》)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