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宅家無有“出頭之日”,還得每天為了育兒問題,與丈母孃鬥智鬥勇、其“樂”無窮。

更可怕的是孩子的網課開張之後,丈母孃強勢介入,那感覺怎一個酸爽了得。

來看看我這一天上網課的悲慘遭遇吧:

01

早上孩子洗漱完畢,坐在電腦前準備聽講,我也老老實實地坐在桌旁輔導。

據我們幾米開外的地方,丈母孃遠遠地向我們瞭望著,神態嚴肅而端莊,讓人平添出無數壓力;

可能是覺得有些無聊,丈母孃一閃身進了自己的臥室,還特特關上了房門……

我頓時覺得肩頭的擔子鬆了不少,可好景不長,幾分鐘後,丈母孃再一次悄然出現在熟悉的地方……

那情景就好比“薛定諤的貓”,充滿了無法言表的玄妙——你永遠也猜不到下一刻她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02

好不容易完成了上午的課程,孩子有些疲倦,我也準備讓她休息休息,稍微放鬆一下。

丈母孃一個箭步衝了過來,勒令孩子必須立刻完成剛才老師留下的作業,以便拍照後第一個在群裡上傳。

你永遠也想象不到丈母孃對“第一”有多麼執著:上課要第一個和老師連麥,作業要第一個上傳,打卡要第一、考試要第一……

“第一”已然成為了一道執念,又好比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高高懸在我們一家人的頭頂:

運氣好拿到“第一”,生活就是一團和氣、喜笑顏開;萬一不幸慢了一拍,那就是雞飛狗跳、家無寧日。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這不,一邊忙著做飯的我,一邊還要接受丈母孃的譴責,只因昨天輔導孩子在APP上答題有點慢,雖然是全對,卻比第一名慢了一分多鐘。

“怎麼回事啊?你就不能稍微重視點?”

丈母孃痛心疾首的控訴讓我無言以對,在我心中,對於這種“唯第一論”其實是很不以為然的,然而無論講出什麼樣的道理,都無法讓丈母孃的態度發生絲毫動搖。

所以我和孩子媽媽早已默契地選擇了沉默以對,隨她發洩就好。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03

或許是對我這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表現感到無比失望,丈母孃轉身去折騰孩子了——讓孩子趕緊把手上的課外書放一放,立刻、趕緊、馬上完成課堂作業。

遺憾的是,孩子畢竟沒有大人的忍耐力,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會用耍賴、哭叫來應對。

在廚房的我很快就聽到了祖孫二人的“二重唱”,孩子又哭又叫:“我現在不想寫,我上了一上午的課,已經很累了!”

接著是丈母孃恨鐵不成鋼的咆哮:“你看看你都成什麼樣子?不寫作業,以後去當個二流子吧……”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沒過一會兒工夫,丈母孃被孩子氣得七竅生煙,當場掉頭離去,還憤怒地宣告:“我再不管了,這樣的孩子誰能管誰管!”

我不禁搖頭苦笑,這樣的宣言最近幾天幾乎每天都能聽到,但最終一切還是會週而復始地出現。

我從最初的無比震驚到現在的習以為常,其實也沒有多用幾個循環。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04

<strong>這就是可怕的“丈母孃式育兒”,她總是試圖掌控一切育兒問題,但偏偏力有未逮,最後不但累壞了自己,氣壞了自己,也讓全家人承受著無盡的壓力;

  • 你不能讓她全權帶孩子,姑且不論她能不能帶好,她也是不可能接受這種長時間無私付出狀態的。她會覺得自己受盡了委屈,很快就會以摔東砸西、指桑罵槐的辦法吸引全家人的注意;
  • 當然你也不能全然不讓她插手,因為在她看來,這是對她家庭地位的不尊重和不重視,也是對她卓越能力和豐富經驗的不信任。

故而如何把握此中分寸,也真是難煞了吾輩。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其實我倒不是不能理解丈母孃的心情,在現今這樣越來越嚴峻的競爭環境中,家長對孩子多一些“推動力”,消除孩子的懈怠心理,她將來才不會在殘酷的人才競爭中變成可憐的“掉隊者”

可作為家長,不管內心多麼急迫、懇切,也還是要考慮到兒童的生理、心理發育特點,要掌握最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才能把孩子教好。

<strong>我們不是皮鞭,孩子也不是永遠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抽打、鞭策,結果是苦了孩子、累了家長,育兒效果卻也不會有多麼理想。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05

最近網絡上流行著一個詞語,叫做“雞娃”,聽上去有些奇怪,其實就是瘋狂給孩子“打雞血”,希望孩子能夠一刻不停地去拼搏,最終便可“成龍成鳳”的意思。

觀摩了大量的“雞娃”案例,發現熱衷於雞娃的大多是父母輩。

我家恰好相反,“雞娃”主力是娃的外婆,我和孩子媽媽一心推行“順其自然”的養育和教育理念,卻屢屢在與丈母孃的碰撞中敗下陣來。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strong>這種觀念、原則的碰撞甚至戰爭對於孩子的成長其實並不是好事。

心理學上有一種“手錶定律”,說的是:“一塊手錶能夠幫人清楚地認識時間,可要是同時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顯示不同時間的手錶,人們就會感到非常困惑。”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這種情況和孩子的遭遇顯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一方面是爸爸媽媽教孩子該學學、該玩玩、對於成績不必過於較真,只要切實掌握了知識就好;
  • 另一方面是外婆頻頻“雞娃”,逼迫孩子事事爭先,甚至不肯給孩子喘口氣的時間……

兩種教育觀念猶如兩塊迥然不同的手錶,也像兩種趨向於不同方向的推力,不但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也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家庭矛盾,甚至還會造成無法填補的關係隔閡,而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是不利。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慚愧的是,我雖然明知這樣的道理,卻暫時無法做出改變,主要原因是實在無力說服性格極其強硬的丈母孃,而她自有一套可以完美自洽的邏輯,無法接受任何反對意見。

家中有這樣一位頑固不化的老人,很多問題連最起碼的溝通都不可能實現,又怎麼可能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呢?

故而我現在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只能算是沒什麼實際意義的“和稀泥”

哄完了像孩子一樣愛發小脾氣的老人,再去給自覺委屈的孩子做做思想工作,至少維持住表面和諧,讓全家人能夠平安度過這段宅家的日子。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我想,此刻沒有誰比我更熱切盼望疫情結束了。

希望我們可以早早找回“一塊手錶”育兒的感覺,用統一的育兒理念去引導孩子,別再讓孩子左右為難、痛苦萬分……


這日子沒法過了,帶孩子丈母孃開啟“雞娃”模式,全家苦不堪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