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30年後再上戰場,30天“連軸轉”抗疫

退伍軍人30年後再上戰場,30天“連軸轉”抗疫

從廣西邊防某參戰部隊退伍的陳萬彩,沒想到在30多年後的今天,再次上了戰場。

大年三十上戰場

陳萬彩任蓬江區杜阮鎮職龍安村第一書記。大年三十,鎮村工作連軸轉的他接到緊急任務:防控新冠肺炎!沒誰告訴他這是一場戰鬥,但作為參戰老兵的他,已有了打仗的感覺:年三十上午,他趕緊組織村裡進行全面消毒。

退伍军人30年后再上战场,30天“连轴转”抗疫

疫情不等人!連坐辦公室開會研究的時間都沒了,他一邊走一邊和班子商量人員調度與應對措施。手機也在高速運轉,電話和微信不斷響,帶兩塊充電寶輪換,每天還得充電3次。陳萬彩連7歲的女兒也顧不上了,女兒平日很黏他,總問爸爸啥時回來吃飯,還不忘用電視上的宣傳語叮囑爸爸“注意安全”。他忙碌的工作狀態,讓女兒長成了“小大人”。

宣傳是重頭戲。龍安村420戶,村民1602人,流動人口1468人,流動人口有一半沒返鄉過年,宣傳要家喻戶曉難度不小。除了3個大喇叭連續播放防控音頻,打印宣傳單,陳萬彩還用紅紙、毛筆寫告示通告,更顯眼。他和幹部拉橫額貼海報,派發宣傳單,家家戶戶全走遍。

“疫”戰吃緊,村裡得設疫情防控點。龍安村和村級工業區連在一起,有主幹道穿過,有大公園,自由進出的道路巷口足有30多個。起先拿木條架起路障,依然不夠牢固,他乾脆帶領幾個村幹部動手用拿金屬星瓦板封起來,留7個路口進出。陳萬彩還租來7個集裝箱,建起簡易疫情檢測點,組織村幹部、黨員、退伍軍人、治安隊和義工,24小時輪流值班,對出入村人員測量體溫、核對身份證和排查是否有重點疫區旅行史和居住史,並做好詳細信息記錄。陳萬彩經常在夜晚逐個檢測點查看一遍,看資料錄入情況,遇到值班人員填寫不規範的,還指點他們。

防控工作一波波的來。很快要實行網格化排查、逐家逐戶指導村民做疫情調查問卷、發放臨時通行證,做臺賬等等一系列防控工作。接著到了復工復產時間,村工業區有60多間大小企業,先是上規模的廠復工。陳萬綵帶領村幹部上門檢查企業復工“四個到位”和“八個一”情況,看防控機制、設施物資、員工排查和內部管理是否到位,“八個一”則是報健康狀況、測體溫、戴口罩、設隔離留觀室、致電、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康教育、強化人文關懷等要一一落實。“三小”場所暫緩復工,陳萬彩和同事逐個發通知、打電話作指引和解釋,講到口乾舌燥,連水也顧不上喝水。

退伍军人30年后再上战场,30天“连轴转”抗疫

打了一場“硬仗”

“疫”戰開始沒多久,陳萬彩就打了一場“硬仗”。1月28日凌晨4點多,一位湖北籍返粵的企業員工馬某經鄰村進入龍安村,回到自己租的房子裡。第二天,同住一棟樓的房東發現了,驚慌地打電話到村委會,說是來自重點疫區來的人,不能進他的房子。陳萬彩讓馬某立即到村委會錄入身份證資料,詳細瞭解他從湖北返粵後的活動軌跡。根據防疫要求,凡是從湖北返鄉過年回來的人員,必須居家隔離14天,併到醫院健康監測,如無異常,則出示健康告知書。

眼看出租屋不給住,也不符合入住防控定點酒店的條件,馬某情緒變得異常激動。陳萬彩趕緊進行安撫並打來盒飯,把他安置在村委會休息,等待醫院通知去做核酸測試。接著,陳萬彩打電話聯繫企業的老闆,好給馬某安置住所進行隔離居住,結果到凌晨2點多才聯繫上對方。老闆開始也不同意,經反覆溝通灌輸防控責任並曉之以理,終於同意在在工廠車間旁邊給個房間住下。陳萬彩等又給送去生活用品,一直忙到凌晨三四點。親友擔心他的安全,他說:“想不了那麼多,防控工作必須做好。”

第二天早上7點多,睡了兩三小時的陳萬彩又回到村委會,帶著馬某去醫院做核酸測試,之後送他到工廠住下,交待保安照看。陳萬彩安排專人每天給馬某測量體溫並查看是否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每隔兩天過問是否還有菜吃。有一天傍晚,得知市場關閉了買不到菜,陳萬彩趕緊去商店買兩箱杯麵送過去。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硬仗,返粵人員、入村、隔離、生活保障等情況與要求對碰起來,極易觸發矛盾,但陳萬彩妥善處理好了。他既給重點人員做好隔離觀察,安置好生活,又給村民宣傳解釋,消除恐慌。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陳萬彩的掛職始於2019年5月,在江門市政協機關工作的他到杜阮鎮掛任鎮委副書記、駐龍安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共兩年。

從此他開始了“三角跑”:杜阮鎮委、龍安村、家。鎮委的分工是脫貧攻堅、革命老區,精準扶貧任務多壓力大花掉他一半的時間精力。龍安村是經濟薄弱村,第一書記的責任是抓好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發展集體經濟、扶貧、掃黑除惡,他的另一半精力都花在上面。加上突發疫情,擔子就更重了。

從戰場到戰場,陳萬彩說:“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江門市委組織部對派駐的第一書記很關心,幾次給他們發口罩,鎮裡也可隔天領一個。口罩緊缺,陳萬彩省著用,把組織發放都的分給了村民。江門市政協發動委員和民主黨派給龍安村捐了口罩、體溫計、消毒水和酒精等緊缺物資,其中民進市委會捐贈消毒水400公斤,委員李茜捐了口罩500個。委員李澤剛跑好多個藥店,買回420支體溫計,以及幾箱消毒液。陳萬彩領著幹部,給全村420戶村民一戶戶的派送。委員凌玉堂捐款5000元的給龍安村購買防控物質。委員吳德山也買了消毒水和酒精等緊缺物資一批,送到村裡。

往日帶領村兩委發展集體經濟,如今日夜衝鋒在戰“疫”一線,村民對陳萬彩敬重有加,見到他像吃了定心丸,遠遠就叫“第一書記、陳書記”。陳萬彩欣喜地看到,村民的情緒在悄然變化,從起初的不在乎,到恐慌,再到堅定地加入防控隊伍,主動協助幹部做好宣傳,到檢測點值班。

除了疫情防控,還要保障經濟運轉。近日,陳萬彩和杜阮鎮領導班子分頭到大企業指導復工復產。作為有30年黨齡的老黨員,陳萬彩覺得這是自己應有的覺悟和責任,自己要做的就是起先鋒模範帶頭,和幹群並肩作戰,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只要身處其中,才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分量。

【撰文】黎彩娟(作者系江門市作家協會理事)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