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紫禁城和凡爾賽宮,分別是中西方建築體系當中的佼佼者,也都是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其實也就是故宮,修建於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代表性建築,建築面積高達72萬平方米,佔地十分遼闊。凡爾賽宮,同樣也是法國巴黎的著名建築,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是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紫禁城和凡爾賽宮,都是作為世界的宮殿建築中的代表性建築,而且作為皇室居住的宮殿建築,這兩者都體現了不同程度的君權統治。

一、 紫荊城所體現的中方絕對君權統治

紫禁城,不用多說,是世界五大宮殿之首,在古代講究“君權神授”的理念倡導下,紫禁城的設計與建築,處處都體現著中國古代的君主權威,體現的是中國古代的絕對君權統治。

1、紫荊城的空間設計體現“方位觀念”

首先,要從空間觀念上來說,中國建築藝術當中,空間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紫禁城,作為古代統治者居住的宮殿,自然在空間設計方面,也十分的講究,整體空間都需呈現出一種“君主至上”的感覺,這可以從紫禁城的空間規劃、空間意象和風水方面來看。從空間規劃來看,中國古代認為“天人合一”、“居中為尊”,因此,這紫禁城的選址就是在都城的核心之處。

在古代的儒家經典典籍《荀子·大略篇》中曾有記載:“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


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可見,宮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須位於整個都城的核心位置。事實也的確是如此,紫禁城就正是位於北京城的最中心位置,而且紫禁城內的各宮殿佈局規劃,也是呈對稱分佈,以統治者居住的宮殿為核心。

其次,從空間意象方面來看,紫禁城本身是被圍牆包裹起來的。為了凸顯君權的權威,紫禁城整座宮殿都被圍牆包裹,不準平民百姓進入,因此也被稱為“紫禁”,“禁”就是“禁止”的意思。再有,從風水方面來看的話,由於統治者地位的特殊性,因而紫禁城的風水設計也是十分符合模式的。

在長期的農耕文明的影響下,古代小農經濟對大自然的崇拜之情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從“君權神授”這一方面來看,紫禁城的空間佈局必須融於自然,與自然和諧統一,彰顯統治者的地位。紫禁城的佈局完全以“背山、面水、向陽”為主要原則,風水觀念十分清晰。

2、紫荊城的宮殿建築設計體現“君權神授”

除了空間設計之外,紫禁城內本身的宮殿建築設計,也十分的注重“君權神授”的觀念,具體來說,就是設計十分注重禮制秩序和等級秩序。紫禁城的營建原則十分嚴格,完全的按照《周禮·考工記》當中所記載的營造原則建造:“前朝後市,左祖右社。”

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如此一來,整個紫禁城就用各種建造藝術和手法,建造了一套屬於封建社會等級制度下的宮殿,也達到了完美的藝術特色效果。整個紫禁城被中軸線分為兩大部分,南部和北部,南部就是外朝,北部就是內廷。南北均衡,和諧建造,體現了傳統儒學的封建禮制的要求,宮殿也因為此種藝術手法而變得十分雄偉。

南部外朝陽剛,北部內廷陰柔,正是紫禁城宮殿建築設計的主要體現。南部外朝建築十分雄偉開闊,北部內廷組合庭院居多,佈局緊湊,兩者對比,十分協調。除此之外,外朝的大門很多,包括大明門,承天門,端門等等,頗為開闊硬朗。總而言之,紫禁城的建築設計體現的是儒家禮制的含義,排布布局十分清晰。

3、紫禁城當中的園林設計表現“天人合一”

紫禁城的花園設計,其實也頗具特色,作為中國古代古典園林的代表,紫禁城的園林設計,所體現的自然也是“天人合一”這一重要理念。論及紫禁城的園林設計這一方面,主要要從

設計思想、設計元素和視覺設計方面來分析。

首先,是紫禁城園林設計的主要設計思想,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歷來追求與自然相互融合,即所謂的“天人合一”,園林設計也不例外。皇家園林,也是統治者在平日裡常去的地方,因追求完美,因此紫禁城的園林設計與真正的大自然十分接近,雖然也採用對稱的宮廷設計,但已經竭力在佈局當中追求自由的真實感。

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其次,紫禁城園林設計的主要設計元素,皆以自然形態為主,這是因為古代中國人,不僅是平民百姓,甚至是統治者都十分追求自然的和諧感。許多在園林設計中常見的設計元素,例如池水、石頭、花花草草等等設計元素,都是在不雜亂整潔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採取自然的形態,不僅體現的是人工設計的美感,還體現了一種其他宮殿無法比擬的自然之美。

再有,從紫禁城園林設計中的視覺設計方面來看,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歷來講究“曲折變化”。不需要一眼到底,而是需要阻擋視線,能創造出一種額外的空間感,這是紫禁城園林設計的主要原則。因此,在紫禁城園林的視覺設計當中,講究在適當的地方設置遮擋物,體現一種空間的延伸感,從而擴大空間感受。

二、 凡爾賽宮所體現的西方絕對君權統治

凡爾賽宮,是法國統治者路易十三所修建,歷經歷史也十分悠久,也是

法國著名的宮殿代表建築物。同樣的,凡爾賽宮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位居故宮之後,排名五大宮殿的第二位,實力也不可小覷。

1、凡爾賽宮的空間設計體現“國王權威”

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討論凡爾賽宮建築設計當中所體現的西方絕對君權統治權威

,也需要從凡爾賽宮的空間設計方面來看。凡爾賽宮的空間設計,也需要從選址,空間佈局方面來看。首先是選址,凡爾賽宮不像紫禁城,並不是位於巴黎的市中心,而是位於巴黎的郊區位置。從選址方案來看,凡爾賽宮經歷了一百年的建造過程,原本是路易十三的狩獵莊園,而逐步發展建造成為了宮殿。這主要體現的是法國國王對於自然的統領和控制。

其次,從佈局方面來看,<strong>凡爾賽宮的建築呈網絡放射狀分佈,皆以路易十四國王的臥室為中心。凡爾賽宮的主要道路分支有三條,而這三條路線都是以當時國王的臥床為中心出發所發散出來的。在所有建築都以網絡狀分佈中,國王的臥床和臥室控制著整個宮殿,整個園林的位置和形態。

2、凡爾賽宮的宮殿建築設計體現“絕對秩序”

除了空間規劃,凡爾賽宮的宮殿建築設計當中,也體現著“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絕對權威。凡爾賽宮的建築設計,採用了大量的巴洛克手法,彰顯的是一種理性的古典比例設計。凡爾賽宮在建築設計藝術方面,

比較注重的是建築整體所呈現的感覺。理性分佈的古典建築模式,體現的是君權統治下的“絕對秩序”,與故宮設計相一致的是,凡爾賽宮的室內設計,也十分清晰,功能劃分強調等級的同時,並無絕對的禮制觀念,但始終存在著一種重要的秩序理念。

3、凡爾賽宮的園林設計體現“君主控制自然”

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不同於紫禁城的自然模式,凡爾賽宮的園林設計體現的主要理念是,“君主控制自然”的一種人工美。與中國古代的農耕文明不同,法國商業發達,對自然的崇拜並不高,這些理念體現在凡爾賽宮的園林設計當中,就使得凡爾賽宮體現出一種“人工藝術美”。

凡爾賽宮的園林設計,突出“合理改造之後的自然美”。凡爾賽宮當中的園林設計,擁有著筆直的道路,明確的中心,因此體現出當時統治者對自然的“控制慾”,這與中國的園林設計理念則完全相反。在凡爾賽宮的花園內,水池修葺十分平整,而且都呈對稱分佈,不僅如此,連花草樹木都是修建的十分整齊,凡爾賽宮裡面的每一處都體現出來一種“整齊”的美感

由此可見,中國和法國對待自然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態度,東方人對自然的敬畏成就了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園林設計,西方人對自然的改造成就了凡爾賽宮整齊的園林設計。

宮殿建築文化:中西方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與凡爾賽宮

四、總結

綜上所述,紫禁城和凡爾賽宮的空間佈局、園林設計和宮殿設計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絕對君權統治”下的產物。紫禁城的風水模式、位置擇選,空間佈局和建築設計都體現出了“君權神授”的理念,而凡爾賽宮的位置擇選、空間佈局和建築設計體現的是西方“君主控制”的理念。紫禁城和凡爾賽宮的園林設計方面,也體現了東西方人對待自然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但究其根本,還是對君主權威的崇拜和尊重。

參考文獻:

1、《荀子·大略》

2、《周禮·考工記》

3、《語言與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