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向來被視作陽春白雪的當代藝術究竟是什麼樣?《新週刊》藝術主筆孫琳琳或許能用自己採寫藝術圈的十幾年經驗,為普通人道上一道。好比如水墨畫家劉慶和、李津,他們既是同鄉好友,也都是飲食男女的描摹者,在他們有趣的畫作背後,充滿“離經叛道”的靈感故事和笑料。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聽見門口熱鬧,工作室就在不遠處的李津推著一輛小平板車過來了。劉慶和叫他“薩達姆”,笑罵他老是過來搗亂。兩人是同行兼好友,都是天津人,都畫人物, 都描摹飲食男女的關係和心態。只不過劉慶和鍾愛大畫大潑墨,李津則擅長捕捉人間情趣。

劉慶和

“我是男的,從小就畫女孩”

劉慶和性格開朗,但也有一種獨特的警覺,門外稍有動靜就會覺察到。“上學的時候我和我老婆一起下鄉,她一上火車就睡覺,我一上火車就成看包的了。”他說道。

工作室掛著一幅300cm×150cm的未完成作品《夏2013》,是一幅寫生,畫的是學校畫室請來的模特,一個超市女售貨員。她隨意穿著平時的外套,溼漉漉地站著, 在劉慶和所畫的青春女孩中,她屬超齡,但他還是從她身上開鑿出一派天真之氣。

陳丹青說劉慶和與劉小東一樣,都是“中央美院教學的正果”,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很成熟,“畫人物很難,再過十年二十年,人物畫可能會越來越少,變成稀缺品種”

自從1983年考入中央美院,劉慶和走的是一條國畫創新之路。今天所謂新水墨的人物畫,基本離不開他的影響。劉慶和在央美讀的是民間美術系,老師都是從油畫系、版畫系、壁畫系調過來的,大部分教學按照西方模式進行。這使他相信直面當代生活產生的能量,甚至開始叛逆。

到1991年中國畫研究院的“人物畫邀請展”,劉慶和畫的都市青年已經“跳出來”了。在1995年魯虹和王璜生策劃的“進入都市——當代水墨實驗展”上,劉慶和被一些人認為是“毫不水墨”的,因為他不“傳統”。

2013年年初,當代水墨突然火了,香港佳士得也第一次設立了當代水墨專場。當代水墨的市場價值開始被重視,這對每一個身在其中的藝術家都產生了影響。

“關注水墨的人多了,可能會讓參與者覺得是什麼時代到來了。從‘再水墨’的角度來說,我不存在‘再’,因為我一直這樣。今天有人提出水墨時代到來了,我們要迎合去做一些事,也提出要天價,這種期待對藝術來說不是好事。”

在潮流裡,機會頻繁出現,劉慶和也被捲入,但他一再提醒自己要慢。“從畫面能感覺出來,我有點兒雙重性格,有矛盾糾結的心態。有些地方想的和做的不是太一樣,有時自我調整會忽左忽右。我活了五十歲還沒有確定,總是特別含糊,隨機隨緣,我很少刻意安排自己做一件事。”

2010年,劉慶和做了“浮現——劉慶和蘇州計劃”,展覽在一個一千平方米的展場內,中間還有一個三百平方米的水池。他做了二三十個女孩雕塑,有的坐在岸上,有的浮在水上,有浮萍,還有影像的人在水裡遊,全是假象——劉慶和從對都市人物的書寫擴大到了對虛假追求都市化進程的批判。

“我嘗試了一些以前沒做過的媒介,假如這僅僅證明除了水墨我還可以做其他事,意義不大,所以從那時開始我又回到紙上,回到紙上還不滿意,再回到原始的模特寫生。”

劉慶和 / 小楊 / 300cm×150cm / 紙本水墨 / 2013

“小妖精”是劉慶和對自己畫的女孩的命名,也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作品。透過畫“小妖精”,劉慶和追蹤的是生命力。她們有純真也有骯髒的一面,有意思的正是這種混雜的活力。

“我是男的,從小就畫女孩。”劉慶和說,“把題目說很大也可以,放得很具體也可以,如果你是真情的,不扭捏作態、譁眾取寵,就會打動人心。”

劉慶和畫寫生的時候,很少找一個模特坐下不動直接畫,他通常要先跟對方認識一段時間,至少也要先聊聊。“現在做模特的有很多是生活所迫,比如說在超市工作的人。她不想讓單位知道,一直倒班。上午在美院工作完之後,上中班,然後一直工作到晚上。還有賣菜的,很多這樣的人。”

造型是劉慶和的強項,更重要的是他能把“神”捕捉到。他所描繪的“真”,當然是一種投射,混雜著社會經驗和繪畫經驗。

畫面與生活有重合,但又不完全重合,在表達現實生活的時候帶一點超現實的意味。

劉慶和 / 龍班 (局部) / 90cm×600cm / 紙本水墨 / 2013

“小妖精”是劉慶和對人性的理解。“我很煩那種把性、生殖器直接描繪出來的畫,那些東西並不好看。我畫的女孩青春洋溢,但是又面對著社會消極的東西,在浮華背後有一種淒涼和慘痛的感覺。”

劉慶和對自然不造作的青春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他曾在米蘭的大街上被幾個十幾歲的女孩所吸引,一直跟在她們後面,結果迷了路。“她們真沒覺得自己最漂亮, 但那種不扭捏作態的美讓我印象特別深。一箇中國女孩要是知道自己漂亮,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講究得不得了。我最煩就是這些東西。”

一位藝術批評家看了劉慶和的畫後說:“你羨慕那個地方,但是又不忍心丟掉自己的生活走到對面去,你還想隔著岸來看,這完全是一箇中年男人的意淫。”劉慶和笑著回應道:“當有人說這個的時候,我確實得到一種暗示,好像自己到了這個年齡段真有生命力喪失的危機感。”

劉慶和在中央美院國畫系當老師。經過三十年,他在所處的群體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知道如何符合規則地工作生活。但在藝術上,他並不是一個老實的傢伙。

對經驗的質疑是他的第一塊反骨。“把傳統當作經驗,或者把經驗當作傳統都是不貼切的。有些教師完全讓學生學習傳統,實際上是遵從他的經驗,他的經驗又來自他的老師輩。他們用這樣一種傳承方式把自己的經驗炒作或維護成經典,讓它延續下去。”

當學生受自己影響時,劉慶和也是不情願的。因為那背後總帶著一些功利的考量,當下中國社會太渴望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辦法。

“獨闢蹊徑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做起來確實很難,它需要勇氣還有犧牲,割捨一些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的東西, 確實很難。”

李津

“不管畫什麼,都要先入戲”

說起當代中國畫中的飲食男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李津。他畫的都是生活中頂“俗”的人事物,卻透著一股文氣。國畫是很微妙的藝術,一筆下去,即分雅俗。所以李津的好,也是微妙說不清。

畫家 李津

按中國人的正統思想來說,情色不屬於高境界的東西。更主要的是,在過去的畫家眼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好像太小,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對生命的感受移到更高遠的地方去。心智更高、更超現實,這是傳統文人畫中的主旋律。

但是,李津不認為用中國畫來表現飲食男女有什麼不好。“中國畫這種形式,畫隱私的東西、含蓄的東西是有優勢的,因為可以有遮蔽、有提煉。”

對中國畫有感覺的人,或者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很有可能從山水花鳥裡頭品出豔情的味道。“比如宋畫裡有些描繪梅花、桃花初開的作品,花瓣半開未開的感覺,比較隱晦地表達了一種情慾的感覺。”他說道。

李津的畫強調的是比較人性的那一部分,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人們對日常飲食等最普通、最簡單的日常事物的迷戀。“當下社會,這種東西實際上並不是多了,而是越來越少了,我們好像很少有心情去想這些。”

他的繪畫題材總是很個人,很在意個體生存空間和第一感覺。“男的都是我自己,女的都是我熟悉的朋友,或跟我有感情糾葛的人。”

從每一個階段的繪畫中, 都可以直接讀出李津當時的境遇和心情,因為他就是個有情緒必須用筆去畫的人。有時高興,有時疑惑,有時焦慮,畫什麼取決於當時的狀態。

“造型和刻畫能力永遠也沒有止境,還會不斷提高。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通過你所掌握的技術跟你的內心接得更近。”李津說。

他將畫畫比作演戲,不管畫什麼,都要先入戲。“真實的東西落實到紙上才能感染別人,所以開始的時候,如果你沒有衝動,沒有狀態,那別人看你的作品會有障礙。一幅畫起碼得有這樣的欺騙性:讓觀眾看到這件事並相信是真的。”

李津的畫經常會誇張變形,比例也和寫實的比例不一樣。“大家讀我的畫的時候,看到的造型和他們想象的都有距離,但是我不懷疑我的畫情緒上的感染性,男女主人公不完美,但有一種情感交流,給人醜乖醜乖的感覺。” 李津說,變形處理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因為他表現兩性關係並不是想炫耀。

“我畫畫很像寫日記,是特別本能地想讚美一段生活,把它留下來。若干年後,看這張畫比回頭看那個時候的照片更勾我心思。以前我有女朋友比我有能力的,無形中我就會畫一張她揹著我的畫;反過來,如果我比女朋友有能力,很自然就畫我揹著她。”

他對於情感經歷的記錄是很講究細節的。“我畫畫的時候,裡邊的人物左手是握拳還是蘭花指,區別很大。” 那種眉宇唇齒之間的小細節,是李津畫中的記憶暗號。

“回過頭看過去,你記住的不一定全是美好的東西, 不美好的東西你也會很懷念。美好和不美好是綁在一起的,情也好,欲也好,物質也好,都不絕對,都會互相轉換。”

在他的一些自畫像中,身邊有很多女人,但觀感卻是孤獨的。愛上誰又離開誰,都要繼續走下去,只是畫家把每一段短暫的時間都凝結成重要的證物了。

上午11點,劉慶和匆匆趕到工作室,跳下車時連鞋帶都沒系。“對不起對不起,睡過頭了。”他連聲致歉。

聽見門口熱鬧,工作室就在不遠處的李津推著一輛小平板車過來了。劉慶和叫他“薩達姆”,笑罵他老是過來搗亂。兩人是同行兼好友,都是天津人,都畫人物, 都描摹飲食男女的關係和心態。

只不過劉慶和鍾愛大畫大潑墨,李津則擅長捕捉人間情趣。

劉慶和

“我是男的,從小就畫女孩”

劉慶和性格開朗,但也有一種獨特的警覺,門外稍有動靜就會覺察到。“上學的時候我和我老婆一起下鄉,她一上火車就睡覺,我一上火車就成看包的了。”他說道。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畫家 劉慶和

工作室掛著一幅300cm×150cm的未完成作品《夏2013》,是一幅寫生,畫的是學校畫室請來的模特,一個超市女售貨員。她隨意穿著平時的外套,溼漉漉地站著, 在劉慶和所畫的青春女孩中,她屬超齡,但他還是從她身上開鑿出一派天真之氣。

陳丹青說劉慶和與劉小東一樣,都是“中央美院教學的正果”,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很成熟,“畫人物很難,再過十年二十年,人物畫可能會越來越少,變成稀缺品種”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劉慶和 / 暗流(局部) / 55cm×55cm / 紙本水墨 / 2013

自從1983年考入中央美院,劉慶和走的是一條國畫創新之路。今天所謂新水墨的人物畫,基本離不開他的影響。劉慶和在央美讀的是民間美術系,老師都是從油畫系、版畫系、壁畫系調過來的,大部分教學按照西方模式進行。這使他相信直面當代生活產生的能量,甚至開始叛逆。

到1991年中國畫研究院的“人物畫邀請展”,劉慶和畫的都市青年已經“跳出來”了。在1995年魯虹和王璜生策劃的“進入都市——當代水墨實驗展”上,劉慶和被一些人認為是“毫不水墨”的,因為他不“傳統”。

2013年年初,當代水墨突然火了,香港佳士得也第一次設立了當代水墨專場。當代水墨的市場價值開始被重視,這對每一個身在其中的藝術家都產生了影響。

“關注水墨的人多了,可能會讓參與者覺得是什麼時代到來了。從‘再水墨’的角度來說,我不存在‘再’,因為我一直這樣。今天有人提出水墨時代到來了,我們要迎合去做一些事,也提出要天價,這種期待對藝術來說不是好事。”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劉慶和 / 風·水 / 270cm×500cm / 紙本水墨 / 2010


在潮流裡,機會頻繁出現,劉慶和也被捲入,但他一再提醒自己要慢。“從畫面能感覺出來,我有點兒雙重性格,有矛盾糾結的心態。有些地方想的和做的不是太一樣,有時自我調整會忽左忽右。我活了五十歲還沒有確定,總是特別含糊,隨機隨緣,我很少刻意安排自己做一件事。”


2010年,劉慶和做了“浮現——劉慶和蘇州計劃”,展覽在一個一千平方米的展場內,中間還有一個三百平方米的水池。他做了二三十個女孩雕塑,有的坐在岸上,有的浮在水上,有浮萍,還有影像的人在水裡遊,全是假象——劉慶和從對都市人物的書寫擴大到了對虛假追求都市化進程的批判。

“我嘗試了一些以前沒做過的媒介,假如這僅僅證明除了水墨我還可以做其他事,意義不大,所以從那時開始我又回到紙上,回到紙上還不滿意,再回到原始的模特寫生。”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劉慶和 / 小楊 / 300cm×150cm / 紙本水墨 / 2013


“小妖精”是劉慶和對自己畫的女孩的命名,也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作品。透過畫“小妖精”,劉慶和追蹤的是生命力。她們有純真也有骯髒的一面,有意思的正是這種混雜的活力。

“我是男的,從小就畫女孩。”劉慶和說,“把題目說很大也可以,放得很具體也可以,如果你是真情的,不扭捏作態、譁眾取寵,就會打動人心。”

劉慶和畫寫生的時候,很少找一個模特坐下不動直接畫,他通常要先跟對方認識一段時間,至少也要先聊聊。“現在做模特的有很多是生活所迫,比如說在超市工作的人。她不想讓單位知道,一直倒班。上午在美院工作完之後,上中班,然後一直工作到晚上。還有賣菜的,很多這樣的人。”

造型是劉慶和的強項,更重要的是他能把“神”捕捉到。他所描繪的“真”,當然是一種投射,混雜著社會經驗和繪畫經驗。畫面與生活有重合,但又不完全重合,在表達現實生活的時候帶一點超現實的意味。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劉慶和 / 龍班 (局部) / 90cm×600cm / 紙本水墨 / 2013


“小妖精”是劉慶和對人性的理解。“我很煩那種把性、生殖器直接描繪出來的畫,那些東西並不好看。我畫的女孩青春洋溢,但是又面對著社會消極的東西,在浮華背後有一種淒涼和慘痛的感覺。”

劉慶和對自然不造作的青春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他曾在米蘭的大街上被幾個十幾歲的女孩所吸引,一直跟在她們後面,結果迷了路。“她們真沒覺得自己最漂亮, 但那種不扭捏作態的美讓我印象特別深。一箇中國女孩要是知道自己漂亮,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講究得不得了。我最煩就是這些東西。”

一位藝術批評家看了劉慶和的畫後說:“你羨慕那個地方,但是又不忍心丟掉自己的生活走到對面去,你還想隔著岸來看,這完全是一箇中年男人的意淫。”劉慶和笑著回應道:“當有人說這個的時候,我確實得到一種暗示,好像自己到了這個年齡段真有生命力喪失的危機感。”

劉慶和在中央美院國畫系當老師。經過三十年,他在所處的群體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知道如何符合規則地工作生活。但在藝術上,他並不是一個老實的傢伙。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劉慶和 / 南池子 / 55cm×65cm / 紙本水墨 / 2013

對經驗的質疑是他的第一塊反骨。“把傳統當作經驗,或者把經驗當作傳統都是不貼切的。有些教師完全讓學生學習傳統,實際上是遵從他的經驗,他的經驗又來自他的老師輩。他們用這樣一種傳承方式把自己的經驗炒作或維護成經典,讓它延續下去。”


當學生受自己影響時,劉慶和也是不情願的。因為那背後總帶著一些功利的考量,當下中國社會太渴望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辦法。

“獨闢蹊徑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做起來確實很難,它需要勇氣還有犧牲,割捨一些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的東西, 確實很難。”

李津

“不管畫什麼,都要先入戲”


說起當代中國畫中的飲食男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李津。他畫的都是生活中頂“俗”的人事物,卻透著一股文氣。國畫是很微妙的藝術,一筆下去,即分雅俗。所以李津的好,也是微妙說不清。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畫家 李津

按中國人的正統思想來說,情色不屬於高境界的東西。更主要的是,在過去的畫家眼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好像太小,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對生命的感受移到更高遠的地方去。心智更高、更超現實,這是傳統文人畫中的主旋律。

但是,李津不認為用中國畫來表現飲食男女有什麼不好。“中國畫這種形式,畫隱私的東西、含蓄的東西是有優勢的,因為可以有遮蔽、有提煉。”

對中國畫有感覺的人,或者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很有可能從山水花鳥裡頭品出豔情的味道。“比如宋畫裡有些描繪梅花、桃花初開的作品,花瓣半開未開的感覺,比較隱晦地表達了一種情慾的感覺。”他說道。

李津的畫強調的是比較人性的那一部分,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人們對日常飲食等最普通、最簡單的日常事物的迷戀。“當下社會,這種東西實際上並不是多了,而是越來越少了,我們好像很少有心情去想這些。”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李津 / 大雨落幽燕 / 紙本水墨 / 2012


他的繪畫題材總是很個人,很在意個體生存空間和第一感覺。“男的都是我自己,女的都是我熟悉的朋友,或跟我有感情糾葛的人。”


從每一個階段的繪畫中, 都可以直接讀出李津當時的境遇和心情,因為他就是個有情緒必須用筆去畫的人。有時高興,有時疑惑,有時焦慮,畫什麼取決於當時的狀態。

“造型和刻畫能力永遠也沒有止境,還會不斷提高。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通過你所掌握的技術跟你的內心接得更近。”李津說。


他將畫畫比作演戲,不管畫什麼,都要先入戲。

“真實的東西落實到紙上才能感染別人,所以開始的時候,如果你沒有衝動,沒有狀態,那別人看你的作品會有障礙。一幅畫起碼得有這樣的欺騙性:讓觀眾看到這件事並相信是真的。”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李津 / 潤澤清涼 / 38cm×43cm / 紙本水墨 / 2012


李津的畫經常會誇張變形,比例也和寫實的比例不一樣。“大家讀我的畫的時候,看到的造型和他們想象的都有距離,但是我不懷疑我的畫情緒上的感染性,男女主人公不完美,但有一種情感交流,給人醜乖醜乖的感覺。” 李津說,變形處理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因為他表現兩性關係並不是想炫耀。

“我畫畫很像寫日記,是特別本能地想讚美一段生活,把它留下來。若干年後,看這張畫比回頭看那個時候的照片更勾我心思。以前我有女朋友比我有能力的,無形中我就會畫一張她揹著我的畫;反過來,如果我比女朋友有能力,很自然就畫我揹著她。”

他對於情感經歷的記錄是很講究細節的。“我畫畫的時候,裡邊的人物左手是握拳還是蘭花指,區別很大。” 那種眉宇唇齒之間的小細節,是李津畫中的記憶暗號。

“回過頭看過去,你記住的不一定全是美好的東西, 不美好的東西你也會很懷念。美好和不美好是綁在一起的,情也好,欲也好,物質也好,都不絕對,都會互相轉換。”

在他的一些自畫像中,身邊有很多女人,但觀感卻是孤獨的。愛上誰又離開誰,都要繼續走下去,只是畫家把每一段短暫的時間都凝結成重要的證物了。


水墨畫裡的飲食男女,又醜又乖


李津 / 萬葉千聲 / 38cm×44cm / 紙本水墨 / 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