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修為祕語:靜生百慧,虛容萬物

佛經裡有人生八苦只說: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人生於世,誰也逃不脫這八苦的輪迴。面對紅塵紛擾,如何修為自己,求得解脫?古人早有應對智慧:靜生百慧,虛容萬物。


不可不知的修為秘語:靜生百慧,虛容萬物

靜生百慧

天地間,真滋味,唯靜者,得嚐出!

佛家有語:“靈臺清靜,靜能生定,慧能生智。”
道家也說: “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
儒家亦云靜能生慧。《昭德新編》說:“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總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認為:“靜能生慧”,“靜能開悟”,“靜能正道”。

按照物理學的觀點,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要想研究運動的規律,事前一定要選擇一個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必須是“假定靜止的物體”,之所以“假定”,是因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世界上找不到完全靜止的事物。比如你要研究地球上火車的運動規律,就要選擇地球表面為不動的物體,看火車相對於地面的位置的改變來研究規律,而事實上,地球實在不停的自傳和公轉運動著的。

其實,不止在物理學中,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如此。萬物在動,如何在煩擾紛爭中尋求其內在的規律,悟人生,接天道?

可以靜觀。

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是你的心在動。心動念生,念生則欲起,欲起則紛亂!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二章講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意思是:五色令人眼花繚亂;五音使人聽覺失靈;五味使人味覺受傷;馳騁獵殺使人心思發狂;難得的物品使人行於不軌。所以聖人致力於基本的維生事務,不耽樂於感官的享樂。所以要有所取捨。

因此,我們要經常靜下心來,屏蔽外界的一切干擾,反觀內心: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究竟要做的是什麼,化繁為簡,匡除虛妄。

可以靜坐。

俗稱打坐,禪坐,也是禪修的一種。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潔手淨面,挺直脊樑,手開蓮花,眼觀鼻、鼻觀心、心在無。每天堅持10分鐘,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


不可不知的修為秘語:靜生百慧,虛容萬物

虛容萬物

我們之所以有紅塵煩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內心裝滿了不該裝的東西,容不下萬界的事物,所以有矛盾、有紛爭、有煩惱。

怎麼辦?虛容萬物!

莊子在《齊物論》裡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合一。要達到這種境界,心裡裝得下天地萬物,沒有虛的境界怎麼能行?

什麼是虛呢?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一章有相關論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眾多輻條彙集到一根轂洞當,因有的地方,車才起到作用。用陶土做成器皿,因了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這裡的車、器、室是萬事萬物的外在形式,即“有”,而轂中空、器中空、壁內空是真正成就這些“有”的精髓,是為“無”,也可以說是虛,應該指的是人、事、物的內在規律。

由此可見“虛”的重要作用。

因為我們心裡裝了太多的仇恨、不滿、憤恨、嫉妒、自私等負面情感,所以容不得外界的人事物的美,達不到心與外物的完美和諧,所以才擁有人生的八苦!


不可不知的修為秘語:靜生百慧,虛容萬物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君子當修己成人,放空自己,心容萬物,才能得接天道,與天地萬物一體,胸懷天下,開悟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