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如今很多美國人抱怨道,中國工廠再不開工,我們用不上日用品了。

美國媒體稱,美國人開始大量的囤積中國商品,許多美國超市已經出現斷貨的現象,貨架也空了。一些工廠也開始囤積中國的原材料,從一顆小螺絲到一批玻璃,無所不囤。

2月20日,《泰晤士報》頭版頭條報道,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歐洲對華貿易有可能減少五分之一,而英國的零售連鎖店和時尚品牌也面臨貨源短缺的危機,很快就會出現“貨架空空”的尷尬。有汽車生產商甚至動用行李箱從中國空運零部件,但也只能撐兩週。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一些分析師指出,再過幾個星期,零售品牌Halfords、Primark、B&M、Asos、DFS可能就會感受到中國工廠持續停工的影響。

金融公司Shore Capital的格雷格·勞利斯舉例說,電視、烤麵包機等電子產品可能會在未來6周開始出現缺貨現象。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一.美國告急!就連亞馬遜,也著急了。

億觀先生從美國《商業內情》的消息中瞭解到,近日,亞馬遜聯繫了許多供應商,試圖迅速增加中國產品儲備量。

因為亞馬遜擔心,新冠病毒疫情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損害其供應鏈。亞馬遜佔美國電商市場近50%的份額,其一舉一動,具有巨大的指引意義。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依照現在的疫情態勢,中國工廠復工延遲,美國很可能會在4月中旬出現更嚴重的商品缺貨的情況。

運動品牌耐克、Under Armour、 CK等美國品牌在中國的製造工廠,尚不知何時恢復生產。

這些品牌的部分產品即便不在中國生產,也要從中國進口服裝面料和配飾品,如紡織線、貼花以及其他類似用品。

中國工廠不開工,影響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商品供應。


美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2005年,美國記者莎拉·邦焦爾尼一家人,曾嘗試一年不買中國貨,以確定離開了中國產品後,美國家庭生活是否可以繼續。

最終,邦焦爾尼一家人“堅持一年的不用中國製造的試驗”,以失敗告終

邦焦爾尼次年出本了暢銷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她一家人不得不從“抵制中國製造”到承認“沒有中國製造就活不下去 ”。

邦焦爾尼的試驗,發生在2005年,那時中美經濟貿易關係,遠沒有今天這麼密切。


如今,中國商品對美國人生活的滲透程度,增加了不止幾倍。


幾年之後,一檔網絡節目也進行了類似的試驗:"在美國生活,你能不能24小時內完全不使用中國製造的東西?"

一些美國人參加了這項挑戰。

挑戰者檢查身邊的商品,發現衣服、鞋子、褲子,都是“中國製造的”,手裡iPhone也是在中國組裝,甚至商場超市的經理則表示,一切商品都是中國製造的。

毫無疑問,挑戰結果是:離開中國商品,將無法生存。

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天,可能是“悲慘”的一天,從穿的內褲,到吃飯的咖啡杯、盤子、刀叉,都是中國製造的。


完全離開中國製造,美國人只能用手吃飯

無論是莎拉·邦焦爾尼為期一年的試驗,還是網絡節目24小時的挑戰,似乎都證明,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美國人離開“中國製造 ”,可能要回到“用手抓飯的”原始社會。

這激起了國人心中極大的民族自豪感——看,沒有中國製造,美國人都活不下去。


美國人真的完全無法離開“中國製造”嗎?

毫無疑問,中國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製造基地和生產大國,為全球所有國家供應了大量的輕、重工業品。一些商品類別甚至佔據主導地位,如鞋子,中國是美國最大供應國。

此外,從廚房小家電到家居日用品在內的產品,“中國製造”都佔據了絕大數份額。

美國進口電熱毯,中國產品佔99%,烤麵包機佔97%,保溫杯佔97%,嬰兒車佔96%。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數據來源:美國石英財經網 2019年7月,環球網翻譯)


這意味著,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美國人烤不了麵包,每天常喝冷水,逛街時只能抱著孩子,而無法推著嬰兒車閒庭漫步。


實際上,美國對中國依賴最深的不是終端產品,而是供應鏈。


中國“卡住”了全球供應鏈的脖子

中國製造業最強大的地方,不在於製造終端產品的能力,而在於為製造終端產品提供了從原料、零部件、設備、工具到一系列配套設施和服務的供應鏈。

因本次疫情,美國乃至全球“製造商的困境”在於“卡在中國零部件的脖子上”:


1.科技行業大受影響:因此次疫情,富士康深圳工廠和鄭州大部分工廠延遲復工,蘋果在一個開盤日,損失了270億美元。分析公司TrendForce預測,1-3月將生產2.75億部智能手機,

蘋果的產量將下降10%,而華為將下降15%。

《經濟學人》此前報道稱,蘋果公司有200家零部件供應商,在美國有63家工廠,在中國有357家。

與此同時,戴爾、惠普、高通、華為、三星等科技公司,都在評估中國疫情對其供應鏈的破壞程度。他們的供應商處於疫情影響地區,產能受到限制。


2.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停產危機:作為疫情風暴的中心的湖北,也是全球汽車零配件供應的關鍵區域。彭博社報道,日產汽車宣佈,由於零配件供應短缺,其在日本的一家工廠計劃暫停生產。

此前,韓國現代汽車因中國供應的零部件短缺而停止了生產線。通用汽車也曾發佈公告延遲復工的通告。


3.顯示面板將漲價2美元:

中國佔全球顯示屏產能的一半以上(數據源:HIS Markit ),而武漢就有五家工廠生產LCD液晶顯示器和OLED面板。

武漢封城,將導致顯示屏漲價。顯示器專家邱宇彬預計,尺寸小於65英寸的面板將漲價至少1到2美元。


4.抗生素等藥品面臨供應危機:美國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來自中國,而胰島素、抗抑鬱藥、血液稀釋劑等都直接或間接依賴於中國供應鏈。

此次疫情,引起了美國製造業的思考。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甚至稱,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有助於”(原話“help”)加速製造業迴流美國。


然而,美國製造業迴歸,真的有那麼順利嗎?


美國製造業迴歸,不是摘桃子,想摘就摘


美製造業空心化,已經成為共識。美國製造業佔美國GDP的比重為11%(2019年第二季度數據),而服務行業比重超過了80%。

製造業在GPD佔比逐年大幅度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為此,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在內的多屆政府,一直之致力於推動美國製造業迴歸。

然而,製造業迴歸,並不是樹上摘桃子,想摘就摘。


億觀先生(公眾號:跨境電商藍海億觀網)認為,美國製造業迴歸,至少面臨幾個問題:

1.不一樣的工人,不一樣的效率:福耀玻璃在美國設廠後,中美兩國工人的差異立即顯示出來。

那些技術嫻熟的中國工人經常幾乎停息地勞作,每天工作12小時,每月休息1-2天,很多人背井離鄉,一年只回家一次。相比之下,美國工人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週休息2天但仍然抱怨工作強度高,且要求更好的待遇。

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的狀態下,如果人工成本過高,生產效率低下,企業又何以生存?美國的製造業,或許正是在這種衝突和失衡中一步步走向衰退。


2.工人老去,年輕人跟不上:自從1999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大幅萎縮,產業技術工人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

2019年,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建立LCD面板工廠,結果面臨招不到人的窘境。即便波音。通用這樣的大公司,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企業工人基本是接近退休年齡的四五十歲的工人,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從事辛苦勞累的工作,不願學習複雜的工程及科學專業知識,而越來越多人選擇了更加輕鬆的金融,商業管理等學科。


3.供應鏈嚴重掣肘,零部件短缺:無論是蘋果還是其他中小企業,強行迴歸美國設廠生產的後果,就是面臨零配件以及相關的供應鏈短缺。

生產鎖具和燈具的美國漢普頓公司是“製造業迴歸”的擁護者。然而在現實中,遭受了美國供應鏈現狀的打擊。它曾為了在美國找一種輕質聚酯紗線遭遇困難。

沃爾瑪的一些美國本土供應商也同樣遇到類似的問題。在美國市場上,他們很難找到小馬達、噴射注塑設備、數控切割工具必備生產資料等。

而所有的這些主輔材料、設備和工具,在中國市場上可以輕易找到,且價格低廉。


4.更高的成本。雖然美國在頁岩氣革命之後,能源成本下降,但工人工資、零配件和原材料成本,均比中國更高。在此情況下,蘋果、惠普等企業將製造工廠遷回本土動力都不足,因為所有的企業都會往利潤高的地方走。

製造業回國本土有問題,那麼,美國是否在印度和越南等國找到替代性供應鏈?

美國不少採購商曾寄望於在越南和印度找到替代性供應鏈。誠然,近年來,越南、印尼和印度等國為美國提供了另外一個選擇,尤其是鞋子和服裝的供應,在很大程度上,搶走了中國的份額。


然而,這些國家的製造業跟美國一樣,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1.供應鏈不完整,依賴中國:跟美國一樣,印度、越南供應鏈不完整,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尤其是越南的製造業,非常離不開中國。

越南對中國的進出口赤字是16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從中國進口的設備佔到800億元(2018年越南數據)。由此可見,越南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


2.工人工資更低,但效率總體不如中國工人。


3.基礎設施薄弱:電力供應、港口、路橋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在中國,工廠很少擔心斷電問題,在印度,斷電卻是家常便飯。

此外,物流運輸效率較低,嚴重影響生產。一些在越南建廠的公司,經常會遇到集裝箱滯留海上無法卸貨的情況。


4.體量小,天花板低:越南、印尼等國限於國土以及人口,其製造業體量小,即便發展起來,其天花板也較低,無法成為真正的“世界工廠”。


此外,還面臨土地和用人成本上漲、政府放寬管制的速度較慢等問題。

二.英國貨架空空如也。

倫敦金融城經紀公司Peel Hunt的零售業分析師查爾斯·霍爾表示,已經有“相當多”的零售商遭遇從中國發貨延期的情況

旗下產品包括領豪(Russell Hobbs) 廚房用品、Dreamtime羽絨被和Kleeneze拖布的消費品集團優品國際(Ultimate Product)警告稱,產品運達時間可能會推遲。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蘋果公司日前也宣佈,iPhone手機已經缺貨。

大件商品也面臨斷檔。英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已經把中國產的零部件裝進行李箱,空運到英國,但這些零部件只夠用兩個星期。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維持貨源供應為什麼那麼難?

《紐約時報》指出,儘管中國一些工廠已經開始復工,但產能還遠遠沒有恢復,很多工人也還沒回到崗位上。

除了停產,還有停運的問題。

《泰晤士報》報道說,英國的行業領袖們預計,從3月開始,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因為一些來自亞洲的集裝箱貨輪已經取消了航行計劃。

邦太供應鏈 | 中國大量工廠因疫情影響延遲開工,急壞了整個世界

由於貨輪裝不滿,已經有幾家亞洲航運公司取消了前往英國和其他歐洲港口的預定航程。一位高管表示,時間表上已開始出現空白。

歐洲港口已經收到風險警告,歐洲對華貿易可能減少五分之一

英國港口協會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巴蘭廷表示:“我們從中國港口得到的消息是,第一季度將出現大量運輸中斷,這可能對零售業和物流業的部分鏈條產生影響。”

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 ACM的分析師喬納森·羅奇甚至預計,此次運輸中斷將一直持續到今年第二季度,即4月到6月。

工程機械公司傑西博在英國境內的11家工廠已停工,因為中國供應商很難發運零部件。

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英國一些大企業正在想辦法轉移生產地點。

主打雨靴、雨傘、雨衣等產品的時尚零售品牌Joules,有90%的產品都在中國生產。目前,該公司正試圖將生產線轉移到孟加拉國和土耳其。

英國零售聯盟的安德魯·奧佩表示:“零售行業正在採取行動應對,包括尋找替代供應商,以避免對客戶造成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