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語音日誌⑭|在黃石,我們一天和病毒“交手”362次

“戚博戚博,第一批的樣本馬上提取完了,把第二批的提取試劑給我們送進來吧?”……這是江蘇援黃石應急檢驗隊員戚宇華博士,在實驗室準備區,隔著傳遞窗用對講機和實驗室核心區內的陳強及黎俊宏兩位隊友進行交流。上午九點出頭,檢驗隊員們已經穿著密閉的防護服和隔離衣,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面屏,套著雙層醫用手套,進入實驗室工作半個多小時了。

战疫语音日志⑭|在黄石,我们一天和病毒“交手”362次

戚宇華博士

6名疾控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其實是最早支援黃石的江蘇力量,2月1日就開始在黃石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測工作,他們讓黃石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較之前提高了4-5倍,最多時一天檢測了362個標本,相當於與病毒“交手”了362次!

战疫语音日志⑭|在黄石,我们一天和病毒“交手”362次

戚宇華博士工作中

到黃石的第一天,一口氣檢查了200份標本

戚宇華博士告訴記者,他們接到馳援黃石的消息是在1月30日,首批出發的六名隊員,4人來自江蘇省疾控中心,1人來自常州市疾控中心,1人來自鎮江揚中市疾控中心。6名隊員們在南京集結,並進行了相關培訓,31號就出發前往湖北,讓戚宇華印象深刻的是,這一趟特殊的列車繞道杭州等地,足足開了十個小時。

“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驗工作的實驗室至少要求生物安全等級二級以上,人員也有資質要求,所以在黃石的疾控中心能展開檢測的只有4個人,可以檢測的儀器也只有一臺,我們到黃石時,已經積壓了不少待檢的標本。” 戚宇華博士介紹,江蘇的6名專家組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了兩個工作小組,一個進入實驗室檢驗,一個協助運輸樣本,隨時待命,第一天專家組檢驗的樣本數量就超過了200份,“我們花了幾天的時間,將積壓的標本全部檢測完畢。” 戚宇華博士說。

战疫语音日志⑭|在黄石,我们一天和病毒“交手”362次

戚宇華博士工作中

每一次開蓋,都相當於病人在你面前咳嗽一次

戚宇華博士告訴記者,核酸檢測是個複雜而繁瑣的過程,從樣本處理、核酸提取、試劑配製、上機檢測到最後結果分析至少用時6個小時。從標本運輸箱打開的那一刻起,到整個實驗結束完成消毒清潔工作,檢測人員需要至少耗費6個小時的時間與病毒“近身”博弈。

其中的核酸提取環節,是最關鍵也是最危險的一步。因為檢驗隊員們要直接面對從病人身上採集的咽拭子樣本。開蓋,加樣,裂解,上機……每一步操作都可能會帶來氣溶膠。如果不注意用力過猛,每一次開蓋都相當於有個病人在你面前咳嗽一次。可以說每一個樣品都意味著一次風險,因此所有的動作都必須小心翼翼、全神貫注。

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對每個病人而言至關重要,必須慎之又慎,需檢驗人員多人核對無誤之後才會上報檢測結果。如果某份是陽性或者疑似,則需要更換試劑再進行復核檢測,整個流程全部重複操作一次。

战疫语音日志⑭|在黄石,我们一天和病毒“交手”362次

樣品登記

“總攻”時間到,這裡的工作時間是“711”

“防護服很悶,穿久了也有一種缺氧的感覺,我們的隊員從實驗室出來,渾身都被汗水浸透,臉上佈滿了口罩的壓痕和淤青。” 戚宇華博士說。

來到黃石後,江蘇隊員們還和當地的同事們一道,理順了實驗流程、質量控制、人員搭配、收樣登記、試劑準備、檢驗操作、醫療廢物處理以及結果記錄等各環節工作,通過不斷地改進方法與流程,目前黃石疾控的日均檢測量在150份左右,較之前提高了4-5倍,經過江蘇隊員們手檢驗的標本已經有2000多份了。

战疫语音日志⑭|在黄石,我们一天和病毒“交手”362次

拿下護目鏡後隊友臉上的勒痕

檢驗組組長郭宏雄表示,目前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已經發出通知,開展社區大排查工作,要求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這也意味著湖北保衛戰發起了總攻!這幾天隊員們每天收到的密切接觸者樣本極大地增加,平均一天要檢測200~300份樣本。

戚宇華博士說,17日算是目前為止標本數量最多的一次,全天一共檢測了362份標本,又創下了一個記錄。

現在大家每天基本上是早上七點起床,晚上11點返回賓館的“711”工作模式。有時候碰到危重病例的樣本急需檢測結果,還要有隊員連夜進行檢測,睡在辦公室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剪輯 戎毅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