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洗茶”的依據不合理

《中國茶葉大辭典》“洗茶”條解釋:“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茶童認為“洗去散茶表面雜質”不能成為“洗茶”(暫且稱為“洗茶”)流程存在之依據。在茶童與多位茶客探討“洗茶”問題時,大家幾乎都認為洗茶(這裡指把茶葉洗乾淨)是有必要的,原因一個是茶葉在生長、加工、儲運、與銷售過程中存在汙染,其二是有農藥和重金屬殘留,所以要加以洗滌,洗乾淨了才能喝得放心。茶葉生長在山野田間,尤其是在當今環境汙染相對嚴重的情況下,存在一定的粉塵、農藥、重金屬等汙染在所難免,我們姑且承認之。那麼通過洗茶能否解決這一茶葉汙染問題呢?我們在一番大洗特洗之後究竟洗掉了什麼呢?


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茶藝中的洗茶程式

該洗掉的沒洗掉

我們暫且假設茶葉存在一定的汙染,那麼汙染物的存在形式無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汙染物(粉塵等汙染)附著於茶葉表面,另一種汙染物(農藥殘留物、重金屬等汙染)以絡合態的形式隱藏於茶葉葉片內。

從常見的洗茶手法來看,人們洗茶並不像洗衣服那樣進行揉搓,其實就是把茶葉用熱水涮一遍,在這個涮的過程中即便能除掉汙染物也只能涮掉茶葉條索表面的汙染物,那麼我們看一下,能夠被洗掉的汙染物究竟能有多少呢?

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茶葉葉片

茶童通過測量不同葉種、不同外形、不同茶類的幹茶與葉底表面積對比發現,成品幹茶條索表面積與葉底表面積比基本上是1:10這一比例,既然洗茶只能洗掉茶葉條索表面的東西,但粉塵汙染物卻存在於葉底的每一個角落,也就是說即使能把茶葉條索表面的汙染物全部洗掉,也僅僅是洗掉了茶葉全部汙染物的10%,仍然有90%的汙染物殘留於茶葉內,最後還是要喝到我們的肚子裡去。那麼,茶童在此要問一句,既然90份的髒東西您都喝到肚子裡去了,您還在乎再多上10份嗎?

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至於農藥殘留物、重金屬等汙染物基本上都是以絡合態的形式被固化於茶葉葉片細胞內,而且多為脂溶性物質,很難溶於水中,想僅僅通過輕輕一洗想把它洗出來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道理相信略有化學知識的人都能夠明白。 茶童在實驗室所做的“分次茶湯成分測定數據”更能夠說明此問題,此不贅述。

由此可見,洗茶雖然能洗掉一些所謂的汙染物,但意義並不大。該被洗掉的東西我們並沒洗掉多少!

茶葉精華反而被洗掉了

有人會說,雖然通過洗茶不能徹底的洗掉茶葉存在的汙染,但畢竟能洗掉一些,洗掉一些就能減少一些對身體的毒害,幹嘛不洗呢?

如果問題僅僅是洗掉或多或少的汙染物茶童就不會在此討論此事了,問題關鍵是在通過“洗茶”並沒能洗掉多少汙染物的情況下,我們這簡簡單單的一洗卻洗掉了大量的營養。

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茶葉營養成分圖

茶葉在由鮮葉製成成品茶的過程中,幾乎全部都要經過一個揉捻或是理條塑形的工續,在這一流程中,茶鮮葉內的部分營養物質會隨著茶葉的汁液外溢而暴露於茶條表面,當茶葉加工進入乾燥工序,水分因受熱而蒸發,但先前隨茶汁外溢出來的蛋白質、氨基酸、多酚類等營養物質卻以結晶態的形式附著於茶條表面,這些物質大多都屬水溶性物質,一旦與熱水接觸,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便會大量溶解於水。茶童曾對西湖龍井茶、鐵觀音、陳年宮廷普洱、日照綠茶做了瞬間沖泡實驗,發現陳年宮廷普洱與100℃的熱水接觸僅僅1秒鐘即有相當量的內含物析出,日照綠茶用100℃熱水浸潤2秒鐘、西湖龍井茶、鐵觀音浸潤3秒鐘,其濾出的茶湯即具有相當明顯的香氣與滋味;再通過對“洗茶湯”內含成分測定,更是發現此茶湯中含有相當數量的多種茶葉內含成分。由此可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輒5-10秒鐘之久甚至更長時間的“洗茶”洗去了多少營養精華!

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正山小種3秒鐘洗茶湯

茶學學者於觀亭、丁俊之等前輩也曾呼籲大家免洗飲茶,臺北李佩芳也曾做了是否“洗茶” (按:現稱為“溫潤泡”是指在衝第一道茶之前,先將茶葉用開水淋溼後即將水倒幹,茶葉浸泡在水的時間約10秒鐘左右)對茶湯品質影響的感官對照實驗。其選擇五種不同類型(凍頂烏龍、重焙火鐵觀音、陳年鐵觀音、陳年普洱茶、新鮮碧螺春綠茶)的茶葉,分成A、B兩組(即有“洗茶”、無“洗茶”)進行感官審評對照實驗,歷經三個回合,綜核評茶師們的記錄,一致認為有“洗茶”程序(即有“溫潤泡”)的茶湯品質總體水平明顯差於無“洗茶”(即無“溫潤泡”)的茶葉,並得出結論性的共識,就是經過洗茶程序損失了部分可溶物的茶葉,其茶湯品質便降低了,尤其是溶解速度較快的茶葉影響更甚。  所以說:在“洗茶”過程中,該被洗掉的東西(汙染物)我們並沒洗掉多少,不該被洗掉的(營養物質)卻被大量的洗掉了,可謂是洗的得不償失!

基於以上兩方面的理論依據與試驗結果,茶童認為以茶葉不潔為藉口從而樹立“洗茶”有理之觀點實為不妥,更難以算得上科學了!

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傳統洗茶


喝茶不止,洗茶不休,論700年洗茶之誤!(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