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永年區送技術進大棚裡 助農增收不歇腳

 2月18日,河北邯鄲市永年區借馬莊村村南,一座座蔬菜大棚鱗次櫛比,村民們一大早便進棚忙碌起來。與往年這個時節不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勞作的人們都戴著口罩。

邯鄲:永年區送技術進大棚裡 助農增收不歇腳

  邯鄲市永年區借馬莊村農民葉利星在為西紅柿秧苗搭架。通迅員常領山攝

  彎腰鑽進村民葉利星的蔬菜大棚,棚內一壟壟西紅柿秧苗長勢喜人,葉利星正和媳婦忙著插竹竿、系引繩,搭建西紅柿架。“今年不再串親戚,俺兩口子正月初四就開始忙活了,翻地、施肥、種苗,這茬西紅柿三個月後就能成熟了。”葉利星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父親常年有病,母親身體殘疾,他無法外出務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拮据。去年,通過扶貧貸款建起4畝蔬菜大棚,靠種菜摘掉了“窮帽子”。

  “人誤菜一時,菜誤人一季。”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如何鞏固扶貧產業,讓葉利星這樣的貧困戶穩定脫貧?永年區出臺幫扶政策,為貧困戶提供蔬菜栽種、技術管理到市場銷售的全程指導服務。

  上午10時許,正在忙碌的葉利星發現部分西紅柿葉片上出現了黑褐色圓斑,他急忙拿出手機向包片技術員求助。

邯鄲:永年區送技術進大棚裡 助農增收不歇腳

  邯鄲市永年區農業農村局農技員為借馬莊村農民葉利星講解西紅柿秧打叉技術。通迅員常領山

  “這是西紅柿的早疫病,原因是棚內溼度比較大,要及時通風排溼,同時噴施濃度75%的百菌清溶液。”約20分鐘後,技術員王俊生便趕到葉利星的蔬菜大棚,仔細察看秧苗後開出了“藥方”。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農業技術服務,永年區在全區設置了6個農技推廣區域服務站,組織50多名技術人員分片管理,為4萬畝設施蔬菜生產提供技術服務。

  “除現場指導外,我們還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及時解決農戶種菜碰到的技術問題。”王俊生說,春節以來,他所在的區域服務站已幫助近百貧困戶和十幾個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解決了一批蔬菜育苗、栽種、管理等方面的難題。

  距葉利星的大棚不遠,是由永年秋景育苗合作社經營的蔬菜育苗項目,8座大棚內培育著西紅柿、黃瓜、西葫蘆等種苗。“政府對大棚建設給予補貼,我們每年拿出10%的收益,用於為貧困戶購買公益崗位或作為貧困戶的入股資金。”項目負責人李紅波說,通過入股分紅等方式,可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5200元以上。

  “春節前已督促承擔扶貧項目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合理安排種植茬口,儘早播種、定植,應種盡種。同時指導11家育苗場選好品種,備足種苗,保障群眾春季生產所需。”隨行的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乜士科介紹,設施蔬菜是永年的傳統產業,也是重點發展的扶貧產業。他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復生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蔬菜生產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