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174億連拿5宗地 綠城中國“激進”補倉


6天174億連拿5宗地 綠城中國“激進”補倉

6天174億連拿5宗地 綠城中國“激進”補倉

引言:一週內,綠城中國連續斥資174億元將位於溫州、大連、北京三地的5宗地塊收入囊中,疫情之下,不少房企紛紛收緊投資過冬,綠城卻在土地市場頻繁出手表現亮眼。外界評論認為,在“2020年2500億、2021年3000億銷售”的壓力下,積極納儲是綠城的首要任務,而這些高價地則會對其運營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疫情之下,綠城中國反而逆勢加倉。2月19日,經過76輪競價,綠城兩附屬子公司分別以總價25.42億和5.13億摘得溫州、大連各一宗地。若算上幾天前,綠城斥資144億在京收入的3宗地,6天的時間裡,其拿地款已達174億元。外界評論稱,時下拿地競爭對手少,但高價地依然會挑戰綠城的運營和操盤能力。

京城糧倉告急

5天144億拿下3宗地

6天174億連拿5宗地 綠城中國“激進”補倉

在北京土地市場上,綠城的“黑馬”之姿展現的最為明顯。2月18日,北京迎來春節後的第三場土地拍賣,大興、通州三宗地塊集中出讓,包含住總、越秀、中海、龍湖、金茂、綠城、首開+保利聯合體等在內的20家房企參與競拍,且以國資背景房企居多。

綠城力挫群雄,先以總價13.48億元+自持7%的代價收入通州臺湖地塊,後又經歷70輪競價,斥資67億元收入大興區舊宮鎮地塊,成為當日的最大贏家。通州地塊49.78%的溢價率,也創造了近一年來北京土地市場的溢價率之最。

幾天前的2月14日,綠城力挫中海、旭輝、平安、保利+金地聯合體等房企,總價63.6億元拿下的昌平區東小口鎮地塊,也是當天北京土地市場爭搶最激烈的地塊。該地塊成交樓面價37407元/平米,溢價率29.8%,並有銷售單價不得超過64744元/平米的限價政策。

為減少人員聚集,目前全國約60省市先後出臺了開發商暫停對外開放商品房售樓處、中介公司暫停營業等措施。在停工停售、假期延長等因素的影響下,房企的銷售和建設進度被拖慢,開源節流、減少支出和“活下去”成為暫時的主題。克而瑞的統計顯示,春節後兩週其重點監測的城市共計成交土地108幅,總成交量為674萬平米,同比下降62%。

北京土地市場更是在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下連續三年降溫。據克而瑞統計,2017年北京市的土地出讓金額為2609億元,2018年北京累計出讓土地72幅,總成交金額為1682.9億元,較2017年下降約四成,直至2019年,北京累計出讓土地58宗,成交金額為1672億元,較2018年再降6%。

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下,綠城的投資力度不降反升。2020年2月至今,北京共計成功出讓9宗地塊,總成交金額為363.89億元,其中,綠城中國的拿地金額為144.08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大地主”。

尤其是,具有先天融資優勢的國資背景房企正在成為近期北京土拍市場的“領跑者”,起家於杭州的綠城為何會異軍突起?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綠城中國的大股東為中交集團,是國企和港資性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民企,融資難度和成本相對不會太大。

綠城與中交的關係要追溯至2015年3月,彼時,中交以60.15億港元總對價收購綠城5億多股份,三個月之後,中交再以每股11.46港元收購綠城1億股股份,直至2015年末,中交持有綠城約28.9%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至今。而中交集團系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

在中指院看來,在疫情影響下,不少房企的拿地行為會更加謹慎,此時競爭對手較少,政府出於財政需求也會大量推地,對資金面允許的房企來說,反而是拿地的好時機,可以瞄準優質地塊。

不過,綠城上述行為的背後也有其在京土儲不足的原因。2019年,綠城首次實現銷售額破2000億關口,達標100.9%,但土儲仍然是其軟肋,截至去年年中,綠城中國的土地儲備為3412萬平米,低於同等規模房企,在北京區域的土地儲備僅為135.5萬平米,佔全國總土儲的4%,在綠城佈局的20餘個城市中,排名第6-7位。

去年一年,綠城共計收入土地73幅,土地投資額約856億元,新增貨值超2000億元,新增可售面積逾800萬平米,而這些新增土儲主要分佈於寧波、杭州、西安、重慶等城市,在北京市場一無所獲。

綠城最近的一次在京拿地要追溯至2018年11月,彼時,綠城以7.79億元總價競得順義區順義新城第13街區地塊,建設用地面積4.17萬平米,地上建築規模7.09萬平米,用來建設共有產權房,而這也是該年,綠城在北京收入的唯一一宗土地。

然而,北京又是綠城全國化佈局中項目去化不錯的城市。去年,綠城北京公司所在的北方區域共計實現銷售300億元,是六個區域公司中業績較為突出的一個。其中,在京的五個項目分別是北京御園、北京西山燕廬、北京壹亮馬、北京西府海棠和北京順義項目,最早在2015年便已開盤銷售。

有業內人士提醒,在“2020年2500億,2021年3000億”的銷售目標壓力下,積極納儲成為綠城的首要任務。但是,疫情之下,不少房企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敢於在此時拿地的房企,可能對於後市較為樂觀,但所摘得的高價地對公司的現金流也是一種考驗,對未來的運營能力及操盤能力會形成新的挑戰。

融資與拿地並行

綠城式規模突圍

6天174億連拿5宗地 綠城中國“激進”補倉

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

在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看來,以前的綠城是房地產行業裡的特長生,但特長生也有另外一層意思,即“有短項、有偏科”。去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張亞東稱,給我們三年時間,一定會把各項指標調整好,成為行業優等生。

去年8月,綠城曾交出“史上最弱”的一張半年度業績單,期內僅錄得銷售743億元、營業收入186.58億元、股東應占利潤20.58億元,分別同比減少1.5%、44.4%和11.9%,距離張亞東提出的“爭取2000億”的銷售目標有近7成的差距,而這也被綠城認為是供貨不足所致。

規模提速下的綠城逐漸將前兩年“謹慎拿地、反週期拿地”的投資策略,調整為全週期拿地積極納儲。此外,其“拿地至開工4個月、拿地至開盤9個月、拿地至回正14個月”的週轉速度,也較此前大大加快。因此,有分析人士透露,綠城在疫情特殊時期加速拿地,一方面由於短債壓力暫時不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其規模擴張的迫切程度。

6天174億連拿5宗地 綠城中國“激進”補倉

2017-2019年綠城拿地宗數情況 圖片來源:中指院


在非公開市場上綠城也在加大拓儲力度,併成為繼融創中國、世茂房地產之後,在收併購市場展露頭角的房企。綠城官方信息顯示,去年全年,公司在非公開市場獲取土地40宗,佔比近50%,同比增長135%,並在佛山、寧波等地落地4個TOD項目。

去年12月,綠城以36億元代價收購了上海新湖35%的股權及相應權益,並獲得了其正在開發的20萬平米上海舊改項目。同月,綠城還斥資1.55億元將藍城文化旅遊、藍城海藍各20%股權及債權收入囊中,並斥資4.2億元收購銀潤藍城40%股份。

除傳統開發業務外,綠城也在嘗試推動金融平臺化,並積極尋找可以收購的金融標的。2018年12月,綠城宣佈以27.18億從萬達手上收購百年人壽保險股份9億股股份。在綠城看來,金融並非遊離於房地產之外的多元化業務,金融平臺能支撐地產主業,與主業協同發展,且人壽保險牌照具有獨特的資本投資價值,收購事項能夠助力綠城業務種類的多元化。不過,因未獲銀保監批准,該筆收購於去年6月宣佈終止,金融板塊佈局遇阻。

規模擴張的背後,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據焦點地產新聞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年,綠城中國先後發行了3筆累計11億美元的境外債,同時發行了20億元公司債,46億元永續中票、酒店類CMBS、供應鏈ABS以及房屋租賃公司債等,累計融資203億元。2018年,綠城通過發債、銀團貸、供應鏈ABS等多種融資方式累計籌資332億元。就在前日(2月19日),深交所信息顯示,綠城擬發行的20億元ABS融資變更為“已受理”狀態。

在密集發債和積極納儲的過程中,暫無短債壓力的綠城中國負債總額卻呈現上升趨勢,逐漸從2017-2018年末的1890億元和2196億元升至去年中期的2347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