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拳”出擊!南沙三類企業實現100%復工

2月20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南沙舉辦復工復產專場新聞通氣會,邀請中央、港澳等駐穗媒體和省、市主流媒體到央企、國企、市屬企業、合資企業現場走訪,瞭解作為國家新區和自貿試驗區,以及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廣州市南沙區復工復產、企業防控疫情的相關情況,全面報道廣州城市副中心的南沙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穩妥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穩步發展的亮點和經驗。

南沙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謝明在新聞通氣會上透露,截至2月19日,南沙已經連續16天無新增確診病例;與此同時,南沙全面復工復產再提速,列入廣州市工業百強企業復工率達100%,排名前50名的工業企業復工率達100%,1000人以上企業復工率達100%。謝明表示,2019年南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3.23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多項指標的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有決心和信心實現南沙一季度經濟正增長,完成主要經濟指標年初的計劃任務,把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為全年經濟發展和南沙“三區一中心”建設開好局。

當天,來自中鐵廣州局、中交城投、廣汽豐田、廣州港集團等企業的代表也向媒體介紹了各自復工復產的相關情況。

“组合拳”出击!南沙三类企业实现100%复工

“四上”企業超八成已復工

2月20日,記者來到位於南沙區的安捷利(番禺)電子實業有限公司,看到穿著白色工服,帶著藍色帽子和藍色醫用口罩的工人們正在顯示器前操作。據企業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員工返崗率約70%,2月10日起已全面復工。“這次疫情是對企業應急管理的大考驗。為了填補人員缺口,南沙組織一些企業進行線上招聘,還包車到一些疫情平穩的地區接新員工到南沙。為了激勵老員工儘快返崗,我們內部制定了員工返崗激勵、員工服務激勵等政策。

“组合拳”出击!南沙三类企业实现100%复工

高科技企業晶科電子也是在2月10日正式復工,目前返崗員工人數為725人,19日開始已經可以實現“兩班倒”,朝全面恢復產能的方向大步邁進。“這段時間內,我們收到的訂單越來越多,但是由於員工不足、上游供應受影響、下游銷售渠道不暢通等原因,訂單的交貨期將出現延期。這給了我們不少壓力,也是努力恢復產能的動力。”該企業CEO肖國偉介紹說,企業復工復產不忘緊抓疫情防控,員工每天進出都要測量體溫,超過10人以上要開會需要露天區域,公司還為所有員工及家屬提供醫療支持和保障,“這是我們的企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

謝明在通氣會上介紹說,截至2月19日,南沙1629家“四上”企業已有1309家復工,復工率為80.4%,汽車、電子、通用和專用設備製造業的560家企業已有550家復工,復工率達98.2%,76家涉及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均滿負荷生產,保障城鄉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等企業全部正常運營,復工員工約25.6萬人,目前未發生員工疫情傳播事件。

“组合拳”出击!南沙三类企业实现100%复工

打出“組合拳”助企業復工復產

除了企業,歸口南沙區內建設中心管理的工地建設項目已有77個已經復工,預計2月底前實現全部復工,3月初將全面恢復建設項目工作狀態。記者在明珠灣大橋建設現場瞭解到,177位工人已經上崗,此前困擾較大的鋼材原料問題也隨著交通物流恢復,逐步得到解決。

謝明介紹說,在與企業共克時艱,攜手向前的道路上,南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將防控物資、工作重心向復工復產轉移。

目前,南沙重點關注企業的實際需求以及短板弱項,出臺了關愛企業“十條措施”,制定並印發《南沙區企業復工復產備案工作指引》《生產經營場所空調通風系統安全工作指引》《關於加強生產經營企業薄弱環節管理工作指引》《關於科學按需使用口罩促進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指引,主動服務、指導和幫助企業提升防疫科學性、精準性。

“组合拳”出击!南沙三类企业实现100%复工

南沙還以信息化、智慧化為抓手,加強對防疫和復工復產的技術支撐。以南沙“城市大腦”系統為基礎,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發“南沙區企業復工報備系統”。該系統依託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備案申請全程網辦、核查全程透明。此外,南沙區內的雲從科技、小馬智行、科大訊飛等重點信息技術企業採取“雲復工”的方式靈活辦公、遠程服務。

“在全力促進企業復工復產上,我們出臺了有關政策,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出實招、解難題,有效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缺員工、缺防護用品、缺原材料的‘三缺問題’。”據謝明介紹,南沙多方多渠道採購口罩、測溫儀等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根據到崗員工數量通過雲復工系統提出需求申請,區物資保障組根據實際需求精準配發。想方設法解決員工返崗難的問題,近期推動南沙港、龍穴造船基地、美的等企業安排大巴車前住粵東、粵西等地專程接員工返崗,目前已累計派出大巴車90多輛次,接回員工400多人;委託人力資源公司開展網上招聘,並幫助企業培訓新員工,出臺專門政策對企業招新員工給予補助。針對廣汽豐田等重點企業原材料供應問題,區領導帶隊前往中山、佛山、河源等省內相關企業和當地政府部門,協調原材料有序供應保障,多渠道協調省外的天津、上海等地提供原材料供應,積極解決企業原材料供應問題。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羅瑞嫻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黎旭陽 通訊員南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