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十條舉措推動畜牧業規模養殖 讓養殖禽畜“吃得飽,運得出”

□記 者 毛鑫鑫

通訊員 吳孝兵 報道

本報濟南2月20日訊 為支持畜牧業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補齊動物防疫短板,增強抗風險能力,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畜牧業規模養殖創新經營方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明確了加快恢復畜牧業生產經營、大力發展畜禽規模養殖、著力提升屠宰流通水平等10條措施。

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我省畜牧業受到較大沖擊,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料供應受阻,畜禽養殖不能正常生產,部分畜牧企業不能按時復工復產等。《意見》提出,落實好鮮活畜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不得攔截畜禽及產品、飼料獸藥及原料運輸車輛。對承運的企業和車主,地方財政可適當補助。“一企一策”支持飼料、屠宰及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加大玉米等儲備糧投放,落實重點企業包保聯繫制度。

當前面臨的困難也暴露出畜牧業規模養殖水平不高、生產經營方式不適應等深層次問題。《意見》提出,支持畜禽規模養殖場提高良種應用、設施裝備、疫病防控、糞汙處理水平。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作用,對符合條件的畜禽規模養殖場貸款給予擔保和貼息。調整優化規模畜禽養殖設施用地範圍,適當放寬畜禽養殖附屬設施用地比例,允許養殖設施建設多層建築。對規模養殖設施設備應補盡補、敞開補貼。

為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我省支持飼料企業技術改造、兼併重組、融合發展,建立配套產業園、原料供應基地,促進飼料企業上下游延伸、集團化經營。嚴格規範飼料企業質量管理,關停小散亂,淘汰落後產能;引導肉禽、生豬、奶業、禽蛋等龍頭企業發展精深加工、改善流通條件、創新銷售方式,延鏈補鏈強鏈。

在病死畜禽處理方面,《意見》明確支持基礎條件好、處理水平高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區域性處理中心。足額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資金,從今年開始,將牛、羊、家禽等其他畜禽品種納入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省級補助政策範圍。推進無害化處理與畜禽保險聯動。按規定落實企業所得稅優惠、增值稅即徵即退70%的政策。

動物衛生安全短板要補齊。《意見》要求加大動物衛生安全基礎設施投入,建設人畜共患病(動物)防控中心,加強人畜共患病監測、預防、淨化、研究。建設動物疫情預警預報平臺,支持獸醫系統實驗室建設改造,省市兩級達到生物安全二級以上標準、縣級達到生物安全二級標準。支持一體化企業創建無疫小區、規模養殖場開展重點疫病淨化。

另外,強化畜牧獸醫監管服務,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購銷加工病死畜禽、非法添加違禁物質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秩序。支持“齊魯畜牧”電商平臺和智慧供應鏈建設,發展“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模式,推廣“生鮮電商+冷鏈宅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