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大結局,它值得豆瓣9.2分

與世隔離一個月後,塗鴉小瓶的“問卷調查”遊戲風靡朋友圈。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原來百無聊賴真的可以擊垮一個人。

就好比失去了王詮勝,日思夜想的黃雨萱一樣。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如果以上兩個名字你都不認識,那說明你被隔離得還不夠久。

錯過了《微微一笑很傾城》,無視了《親愛的熱愛的》,在自我隔離的20年代的第一個春天,我入坑了臺劇《想見你》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從一開始的2倍速都嫌慢,到中間1.5倍速瘋狂追趕進度,再到大結局正常速度邊看邊抹眼角。

說這劇上頭還不夠狠,我覺得應該是“上腦”。

伍佰的《Last Dacne》每集至少洗腦2到3次,現在洗個澡都想對著花灑唱出那句: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為什麼《想見你》這麼火,真的只是我們近日閒出了屁?

不,這一個多月有很多新劇上線,但唯獨這劇“活”下來了。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導演: 黃天仁

編劇: 簡奇峰 / 林欣慧

主演: 柯佳嬿 / 許光漢 / 施柏宇 / 顏毓麟 / 嚴藝文

類型: 愛情 / 懸疑 / 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臺灣

首播: 2019-11-17(中國臺灣)

集數: 13(臺版)/ 26(大陸版)

又名: Someday or One Day

豆瓣:9.2分

有朋友說,這劇紅是因為它很燒腦,能滿足一部分追求智商存在感的觀眾。

錯了。

追求燒腦刺激而入坑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罵著出去的。

因為很多時空穿越的邏輯不夠嚴謹,穿越規則隨意。與其說是燒腦,不如說是亂來。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亂到極致是燒腦。什麼莫比烏斯環,什麼N+1個黃雨萱,什麼平行時空對向穿越,這些胡裡花哨的設計全都是為了填編劇挖的坑,是給無數個邏輯漏洞上的補丁。(時空圖引用自 豆瓣網友@凌睿)

沒有什麼是一個平行時空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像大結局一樣,彈指一揮就讓以前的多個平行現實玉石俱焚。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想見你》的大結局是有點“掉線”了,最後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莫比烏斯死循環。

有人說,劇情只能這麼寫,否則無解。

是可以這麼寫,但請不要用25集的時間,以一個較為夯實的結構給“愛情是宿命”的主題做奠基後,再告訴我宿命其實就是個屁,想放就放,一吹就散。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前25集對宿命論的描述,哪怕中間節外生枝,最後也能通過增加嵌套循環的方式把萬事萬物包進同一個莫比烏斯。

可惜,這麼個莫比烏斯環因劇情需要被越描越黑,一個個主角都以死亡告終。

剩下能扭轉乾坤的,不是黃雨萱的最後一次穿越,也不是莫俊傑忽然變身博爾特,一摸就能夠到墜樓的陳韻如,而是編劇的筆頭。

所以,對編劇臨門一腳把之前的宿命設計統統丟掉的做法,我持保留意見。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第26集的大團圓很香,但我還是更喜歡前25集的鋪設。

編劇把莫比烏斯的宿命感圓滑地融進甜寵愛情的主題中。

我之所以吃這套不同肉身靈體的N角戀的故事,是因為我相信愛情真的就是裡面的樣子。是你的你逃不了,不是你的,怎麼求都得不到,就像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什麼是愛情,我覺得可以愛一輩子的感情就是愛情。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想見你》通過未來與過去的互相影響,抻長了“一輩子”的時間。未來的愛情在過去已經得到定義,而過去的愛情又是未來的一種傳承。

這麼完美的愛情,比找到一個有錢的白馬王子還要強100倍吧。(如果是哈里王子,這句話當我沒說過)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想見你》的甜梗很俗,俗到沒有任何創意,跟《流星花園》裡的那種“我是真的真的很愛你”相比沒有什麼區別。

但,這就是臺灣偶像劇的特色,臺灣人講那些甜到膩的臺詞比我大陸人講更能引起舒適,你讓楊紫去講那些一模一樣的情話,絕對是車禍現場。

俗不可耐,但又屢試不爽,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想見你》吃定了所有的觀眾。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第五集結尾第六集開頭,甜蜜指數:四星,甜蜜套路:口是心非。

明明愛得死去活來,巴不得穿上灰姑娘的水晶鞋,翹起小腿與李子維接吻的黃雨萱,她嘴上卻說:除了你這張臉還算順眼之外,其他地方我沒一個看得上。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長得好看,這就足夠成為戀愛的敲門磚了吧,哪對鴛鴦不是先從看對眼開始,現在又不是包辦婚姻的時代。

但,這不過是戀愛中的女人的傲嬌表現而已。

一個人傲嬌,這不算甜,兩個人同時傲嬌,那才是粘成一大塊熱量超標的黑焦糖。

接著,李子維也很傲嬌地說:就算明天世界末日,地球上只剩下我們兩個人,我都不會喜歡你的。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喲喲喲,這話聽起來很小學生,但怎麼就這麼爽耳,引起極度舒適。

都已經開始幻想全世界上只剩下你們兩人的畫面了,那距離兩人在一起的時日還會遙遠嗎?

愛情,就是兩個人互相拆臺,但又心心相印的一種悖論關係。

明知道對方說的是心口不一的傲嬌謊言,但自己非得要用另一個謊言來掩蓋自己的心花怒放。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大結局,兩個人共用一條耳機線,這種梗,俗爛的不行,但老夫每看一次少女心就放飛一次。

《北京愛情故事》,歐陽娜娜和劉昊然的關係,由一條牽連彼此的白色耳機線寫下定義。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Begin Again),馬克·魯弗洛和凱拉·奈特莉,紐約鋼筋水泥森林下的孤男寡女,一個小小的耳機分線器,讓曖昧的兩人一起共享彼此心跳的韻律。(看,人家用的是分線器,同一種梗的不同玩法。)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這就是愛情,耳機線就是月老的紅娘線,將男女關係外化出來的一種工具。

答應我,如果有誰把耳機線的另一頭分享給你,別猶豫,嫁給TA吧。

寫不出有創意的梗,那把人見人愛的甜蜜梗鋪滿也可以。《想見你》確實有點走了捷徑。

除了耳機線的梗,《想見你》還借鑑了《花樣年華》的樹洞梗。

雖然劇裡專門解釋這個梗來自童話傳說《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但我相信,沒有《花樣年華》的免費推廣,它不過是一則落了灰的童話故事。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還有,第22集,“別說話抱著我”,甜蜜指數五星。

陳韻如“回魂”,見到了心心念唸的李子維,她說:你先不要說話,讓我這樣子抱一下。

這段,絕對算得上是本劇TOP5高甜時刻。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一,太真實了。

二,此刻再多的情話也比不上一個擁抱更有意義。

和李子維隔空談情的陳韻如,當她親自上手抱到心上人的那一刻,就是吃上了一顆速效救心丸,滿血復活。

我們就需要這些簡單粗暴的言情戲,夠甜就行。

當這些傳統段子披上穿越燒腦的新皮囊,熱賣新品就這麼華麗麗的誕生了。

其實那些所謂的燒腦元素,只是《想見你》的敲門磚而已。真正能堅持到最後一集,沒有半路出坑的觀眾,只因它的高甜。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這是一個需要高甜的時代。

生活節奏快,單身狗日漸增多,換對象頻率增高,或者是3年交不到一個對象,或者是一年交往3個對象。在這個閃婚閃離的時代,我們需要甜寵劇作為愛情聖經。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看劇時我是開著彈幕的,很有意思,片中一到表白時刻,比如第16集,李子維在學校跟黃雨萱說愛你的那段,彈幕上全是表白體,表白這個或者表白那個。

單身的則隔空跟明星表白,什麼易烊千璽,楊洋,李現

他們的雲女友全都上了

你看,看《想見你》的還是看楊洋和李現的那批觀眾,都是甜寵劇的擁護者。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如果說美國開啟了一個漫改電影的十年紀元,那我們的甜寵劇紀元已經大搖大擺地步入正軌。

《想見你》的編劇說過,現在版本的結局是最好的一個,其他兩個相對欠佳的都已被斃掉。

想想也是,最後破了環又如何,有一個完美的大團圓結局,不就能求得最大公約數的共鳴了嗎?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這劇在播出時,因為劇情太虐,編劇被口嗨的網友寄了不少“空氣刀片”,如果沒有最後的完美大團圓,那恐怕這片在豆瓣也不會以9.2的高分收官。

我們這時候再去討論《想見你》值不值得這個高分已經沒有意義了,分數只是一個參考。

如果9.2分代表著92%的人想推薦此劇,那我覺得這樣的定位沒毛病。

(文中關於集數的說明,以大陸版為準)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1146 期 原創文章,想談戀愛的季節

追完大结局,它值得豆瓣9.2分

相聚有時 / 電影不散

添加微信busanfenzhuli或4189471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