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哄娃睡覺就是一個技術活。

寶寶還只是幾個月時,睡覺前家長大多是抱著哄他入睡,為了讓寶寶睡得更安穩,還會哼上幾句兒歌。等到寶寶到了<strong>1歲左右,已經能聽得懂大人說的大部分話,家長們就會採用聊天或是講睡前故事的方式哄寶寶睡覺。

每個寶寶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哪怕只是哄寶寶睡覺,不同的哄睡方式得到的結果也有所不同。

不少家長就感到很迷茫,哄寶寶睡覺到底是聊天好還是講睡前故事更好呢?二者之間又有哪些差距?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不同的哄睡方式,產生的三種差距

  • 睡前聊天的孩子情商高

懂得花心思陪孩子的家長,在寶寶睡覺前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瞭解寶寶今天發生的事情和情緒,這個過程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strong>情緒覆盤。

在聊天的過程中,家長們會問寶寶“今天有沒有碰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有沒有和其他的小朋友吵架?”用這種溝通方式很容易瞭解寶寶當天的情緒,也有助於提升親子關係。

經常聊天的寶寶,表達能力要比普通孩子更強一些,在溝通和人際關係的處理上也要自信。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 聽故事的孩子閱讀能力更強

不少家長都著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然而一旦用錯了方式,很容易讓寶寶對閱讀產生牴觸心理。

而講睡前故事是培養寶寶閱讀能力最自然的方式,每天睡前給寶寶<strong>講15分鐘左右的故事,讓寶寶自然而然的接觸書籍,同時對閱讀產生興趣。

長期聽睡前故事的寶寶,不僅與思維能力更強,對<strong>故事內容的吸收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要比同齡孩子強的多。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 聽故事的孩子想象力更豐富

從小聽故事的孩子有著自己的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們的思維並沒有被硬性灌輸,對故事中的人物或世界有了自己的想法。

有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場實驗,一組孩子看故事書,而另一組孩子看動畫片,然後根據自己所想畫出心中的白雪公主。看動畫片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幾乎一樣,而看故事書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卻有所不同。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這是因為看故事書的孩子並沒有被動畫片中白雪公主的形象所限制,他們的想象力可以自由發揮,長此以往,想象力要比同齡孩子高很多。

雖然兩種不同的哄睡方式有很大的差別,但各有優勢。關鍵是如何將聊天和故事這兩種哄睡方式結合在一起。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如何將聊天與講故事結合呢?

不管是聊天還是講睡前故事,真正對孩子有意義的關鍵是<strong>充分的互動與交流。

但很多家長在說話時大多隻是自己一個人在想,孩子在聽,並沒有互動。在給孩子講事情故事時,家長除了可以對故事情節敘述還可以加入一點自己的想法,適時對故事中的細節向孩子提問。

同時配合豐富的表情、情緒和動作,可以引發孩子對故事的進一步思考。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比如下圖中“丹丹的毛絨玩具”的故事,讀完之後,還可以提問“丹丹的毛絨玩具是什麼呢?”、“丹丹是什麼動物?”這樣一個故事情節中,有很多個小細節可以提問。

<strong>《上床囉:寶寶晚安故事》中分為7冊,每一冊都是單獨的小故事,一週一天給寶寶換著讀,不會枯燥,碰到寶寶喜歡的內容還可以反覆閱讀。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故事配有精美的圖片,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可愛活潑很容易引起寶寶的興趣。作為<strong>法國金牌童書,故事更貼合寶寶的思維,插畫的顏色搭配也能培養寶寶的審美觀。想進一步培養寶寶的審美觀和想象力,家長們可以為寶寶選擇<strong>《陪你長大》養成早教睡前故事。


哄娃睡覺,選擇聊天還是講故事?長大後差距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