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最近,有網友提出,他買的股票已經跌到了全部股東都套牢了,為啥這類股票還會下跌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簡單解釋一下就是,所有人都賠錢了,那麼股票為什麼還會繼續跌呢?跌的錢都是誰的呢?

想了解這個問題,還有回到A股市場的本質,A股市場在本質上是一個投機氛圍濃厚的市場,也就是說市場中絕大多數人都是投機價差,也就是低買高賣,所以說在A股市場,股價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永遠在尋找最後一個接力棒,也就是接盤俠。

雖然由於股票連續下跌,所有的股東都套牢,但由於博弈思想的存在,會出現抄底接盤者,比如一隻股票破位,10塊錢是結構的基準線,目前股票價格已經跌到了8元錢一股,所有持股的股東都處於被套狀態,由於投機思維的指導,有一部分人就會認為籌碼非常便宜,從而進場抄底,也就是說在八元錢一股,有人接盤,這個時候套牢籌碼,就會出現割肉的現象,完成股票的轉移。

有的時候,如果市場形勢不好,或者是股票基本面出現了問題,套牢盤會不計成果的賣出股票,從而造成供求關係的失衡,股價會進一步走低,這時候會吸引更多的接盤,如此往復,直到達到一個平衡點,股價才會有所反彈。這是一種正常的交易邏輯。

如果考慮到大股東減持以及新股發行溢價的效應,很多股東持有的股票價格遠遠低於市面的價格,所以說不管股價跌到什麼程度,永遠都有獲利盤,獲利盤、套牢盤、割肉止損交織在一起,股價會出現連續性的下挫。

在A股市場,股價僅僅是一個標明價格的工具,跟股票本身價值沒有什麼關係,只要有炒作行為,股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股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按照正常的邏輯思路股價一路下跌後莊家也是在虧錢,那麼有些莊家為什麼還在低位賣出股票,這個思路是什麼,下面我就來簡單說說幾類情況:

1.主動砸盤吸籌

很多個股在連續下跌後,莊家在開始建倉之前往往希望拿到更低的籌碼,往往採用的是通過一段時間買入股票後然後選擇幾天大規模的賣出股票造成盤中的恐慌股價一路下跌後莊家再開始在底部建倉逐步買入,如果不採用該手法一直底部維持震盪,每天成交量低迷,買入該股的都是被套想讓他們出局較難,所以一些低位股往往也會出現莊家大量賣出股票,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低價的籌碼,參考下圖例子: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2.甩貨階段

很多個股莊家在拉昇後,開始準備出貨的時候大部分籌碼是出在相對高位,但是大部分貨出貨後,莊家手上往往還會留有一部分籌碼為以後的控盤留有底倉,但是後期可能大環境不好,所處行業不在是政策支持,市場資金對於該板塊也不太關注,畢竟前期大幅度上漲過,所以很多莊家感覺目前在一個相對高位,或者想佈局其他個股急需用錢,這個時候會把手上的尾貨全部甩出,因為大部分前期在高位賣出已經賺錢,即使一小部分在低位賣出仍舊是獲利,這樣的例子較好,往往留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後期考慮或者等待其他資金抬轎子,但是情況跟預期不一樣,具體參考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3.公司業績

該公司可能莊家建倉後,公司業績連續出現下滑,或者公司出現黑天鵝事件,如果不選擇賣出的話可能後期還會繼續下跌,典型的例子就是ST海潤,雖然股價低於1元,處於低位,但是如果你在2塊那時候覺得是低位,但是莊家仍舊在砸盤,原因很簡單,該股基本沒戲如果不賣後期虧損更多。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4、主動賣出

1、第一種主動賣出的情況我能想到的就是公司基本面發生惡化,或者出現了影響巨大的利空,這個時候不管股價在什麼位置,機構都會選擇賣出,比如上半年的樂視網。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2、第二種是洗盤,當年纏中說禪創立了一種跌停板洗盤法,當正常的手法不能再洗出籌碼時,通過大量的賣出股票打壓股價,創造恐慌,再在更低的位置買回更多的股票,下圖就是當年纏中說禪創造出經典案例的億安科技。

5、被動賣出

被動賣出是說不是管理人心甘情願的賣出,而是迫於其它壓力或規則而賣出。比如基金出現大面積贖回、基金公司投資的股票虧損過多,迫於投資委員會的壓力而賣出、私募基金淨值下跌過多被迫清盤、融資跌破警戒線被迫平倉等等問題,機構投資通常會受到很多的限制,也就會有很多迫不得已的賣出。

所以不要覺得低位股就一定會漲,我們散戶採用左側交易往往失敗率較高,我們要具體分析形態或者業績預期,考慮在右側介入,風險相對較低持有時間相對較短。上面大致說了幾種類型,還存其他原因,比如基金的結算啊,信託的平倉啊等。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90%散戶都輸給了倉位管理,下面給大家整理常見的三種倉位管理法:

一、漏斗型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如果行情下跌,後市逐步加倉,進而攤薄成本,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這種方法,倉位控制呈下方小、上方大的一種形態,很像一個漏斗,所以,可以稱為漏斗形的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2:3:5或者1:2:3:4。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優點:初始風險比較小,在不爆倉的情況下,漏斗越高,盈利越可觀。

缺點:這種方法建立在後市走勢和判斷一致的前提下,如果方向判斷錯誤,或者方向的走勢不能超過總成本價位,將陷於無法獲利出局的局面。在這種倉位管理方式下,越是反向波動,持倉量就越大,承擔的風險會越高,當反向波動幅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導致全倉持有,而此時,只要方向再向相反方向波動很小的幅度,就會導致爆倉。

二、矩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佔總資金的固定比例,如果行情下跌,以後逐步加倉,降低成本,加倉都遵循這個固定比例,形態像一個矩形,可以稱為矩形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1/3、1/4、1/5。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優點:每次只增加一定比例的倉位,持倉成本逐步抬高,對風險進行平均分攤,平均化管理。在持倉可以控制,後市方向和判斷一致的情況下,會獲得豐厚的收益。

缺點:初始階段,平均成本抬高較快,容易很快陷入被動局面,價格不能越過盈虧平衡點,處於被套局面。同漏斗形方法一樣,越是反向變動,持倉量就越大,當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全倉持有,而價格只要向反方向變動少許,就會導致爆倉。

三、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加倉比例越來越小。倉位控制呈下方大,上方小的形態,像一個金字塔,所以叫金字塔形的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5:3:2或者4:3:2:1。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優點:按照報酬率進行倉位控制,勝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利用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在趨勢中,會獲得很高的收益,風險率較低。

缺點:在震盪市中,較難獲得收益。初始倉位較重,對於第一次入場的要求比較高。

對三種倉位管理方法比較:

1、漏斗形倉位管理法和矩形倉位管理方法,是在第一次入場之後,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但仍確信後期走勢會按照自己的判斷運行,進行倉位管理。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方法是在進場後,若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進行加倉操作,如果到達止損,則進行止損。前兩種方法屬於逆市操作方法,後者則是順勢操作方法。

2、漏斗形倉位管理法和矩形倉位管理方法,正確的前提是,後市行情按照預判的走勢進行,而且倉位越來越重,在沒有爆倉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盈利,對於投資者來說,風險更大。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方法,至多是損失第一次入場資金的一定虧損比例,而不是全部資金的風險,所以,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方法承擔的風險更小。

投資的資金管理與倉位控制

資金管理的水平高低往往決定著投資的成敗,由於股票市場風險莫測,正確的資金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資金管理是指一切用於投資或者投機交易的現金和股票倉位的分配及組合行為總和。其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對資金倉位及現金的管理,最大化地降低在投資失敗的情況下出現的風險。

有無良好的資金管理往往是區別成功者和失敗者的關鍵。無論你是什麼類型的投資者,也不管你採用何種投資理論和技術分析的方法,如果遵循嚴格的資金管理,就可能成功。很多投資者根本不進行資金的管理,即使有,可能也不會完全地去遵循管理規則。如果投資者不知道如何管理資金,總是靠運氣,那也沒有機會在金融市場最終賺到錢。

一般技術分析書籍經過忽略或不太重視資金管理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過討論技術分析、技術指標甚至交易心理學的著作,但很少看到專門討論資金管理的書籍。然而,資金管理經常是決定交易成敗的關鍵所在。即使投資者擁有全世界最好的交易策略,除非知道如何管理資金,否則很可能還是免不了失敗。反之,即使交易策略不是如何高明,但只要掌握資金管理的技巧,仍能維持盈利。換言之,只要有健全的資金管理計劃,任何一般的交易策略都能夠獲得成功。

所有的投資大師都在強調資金管理,控制風險的重要性。巴菲特說過自己的三大投資原則:第一是資金安全,第二是資金安全,第三是牢記第一條和第二條。索羅斯也說過,投資本身沒有風險,失去控制的投資才有風險。

想要在股票市場中生存,必須具備一套完善的資金管理辦法。即使對一個新手來說,剛開始可能會運氣很好,但最終仍有失手的時候。假如他在資金上不善於管理,不僅會還給市場所賺取的所有利潤,而且還會把老本賠進去!相反,一個初入市者,若能在資金管理方面謹慎從事,出現虧損時及時止損,他就能為以後的交易留下一定餘地。保存實力是股票市場中生存的關鍵,也是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在投資初期,首當其衝的是保全自己的資金,而賺錢還在其次。


股票的生命之操盤線

深度解剖趨勢交易

第一張圖:趨勢跟蹤體系圖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道:從市場、技術、人三個角度來理解整個交易。

術:由拐點->波段->趨勢->倉位,最終整合到一張圖,形成趨勢跟蹤的技術體系。

法:從怎樣進場?何時操作?怎樣操作?操作對象?四個方面制定了紀律,保證交易的執行。

器:由均線、ATR、MACD、BOLL等指標來輔助趨勢跟蹤的操作。

第二張圖:交易流程圖

有了成熟的趨勢跟蹤系統,我們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來進行交易:

制定交易計劃->等待拐點形成->執行交易計劃->

整個流程也就三個步驟:訂計劃->等待->執行。

其中正如課前所分析的,每次訂計劃和執行的時間也就1分鐘左右,所以交易的大部分時間就兩個字:等待;所以交易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耐心;所以交易是一件很輕鬆,但又很無聊的事.

上面說的趨勢跟蹤的三步走流程,可以畫成一張圖,就是趨勢跟蹤交易流程圖。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第三張圖:趨勢跟蹤技術核心圖(葛蘭碧八大法則)

交易計劃包括試探、建倉、加倉、減倉、清倉等,怎麼制定交易計劃,可以根據下面這張葛蘭碧八大法則圖來制定。

交易計劃包括試探、建倉、加倉、減倉、清倉等,怎麼制定交易計劃,可以根據下面這張葛蘭碧八大法則圖來制定。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葛南維均線八大買賣法則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選股就這麼簡單,僅需10分鐘

我們作為投資者就要追求一買就能漲,一賣就能跌的走勢。不是誇大其詞的心理期望,是實際操作我們選股選時就能達到這樣的標準。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到選股簡單,一買就能漲呢:

既然是選股,換句話說就是判斷當前的勢,漲,跌,震盪 ;能有效的判斷當前的趨勢是什麼在找到合理的進場點就行了:

1.用什麼來判斷勢:方法1,MA60(牛熊線),可能很多朋友會說是個股友都明白還用你來講嗎?這裡我希望能補充一些大家所不知道的點,首先是MA只用單根,因為我們用MA60是來判斷勢的,不是用均線組合來找進場點如圖: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我們可以在圖中看到14年7月18日到現在一共給出7次交易機會(上證指數),拿大盤講客觀一點,我們在這些MA60上方找進場點去操作我想大家不至於虧損;(大家也可以私下去找自己的個股,給它牛熊分界);很多有經驗的盆友看出來說這些交易機會有些並不能賺錢啊,你說一買就要賺錢這樣有信心的話,光利用MA60是不是不行;當然單一的指標肯定是不行的,這裡面我們需要對這七個進場機會再次篩選:

2.道氏理論高低點(判斷勢的同時篩選機會)篩選機會:

a 價格回調首先不能破前期低點(道氏理論高低點);

b 價格回調不能破MA60;(回調幅度限制)

我們對這些符合進場的波段進行篩選(前面已經區分了牛熊)現在進行進場點的篩選: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那我們把這個機會再次細化一下: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不破位我們拿著,破位就出至少我們不賠

大家想有了均線分清牛熊市,有了高低點來判斷趨勢延續性,但是感覺還有一點疑惑就是怎麼判斷這個趨勢所謂的高低點?這裡涉及到一個波段劃分原則的問題: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我現在簡化一下,希望大家能看得更清楚: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寫到這裡我想大家心理應該有點普了,至於如何判斷波段回調結束,以及上漲的有效性,這都需要更加細化和步驟化;還需要和大家交流的就是這只是我們判斷交易機會和交易機會進場點的篩選,只是我們交易系統的一兩步,還有止損位,止損空間,正確率,倉位比,盈虧比,推損,平保,主動止盈,被動止盈,都是可能細化讓我們做到利潤最大化的知識點。

今天給大家講到的是可以篩選出我們每個人手中股票是否具有交易機會的一個方法,敢於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就是因為我們的方法是賺錢的我們才敢這麼去做,沒有合理的賺錢方式才會想到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這也是我昨日在文章中提及到的點。

我告訴大家的不是真正的選股,是如何篩選出確實能做到一買就賺錢,一賣最差不虧錢的能力。我想這個遠遠比只是篩選出股票來的實在。

因為選股的目的就是賺錢,那麼為什麼不和我們投資者分享怎麼賺到錢呢。好了我的一點拙見先到這裡,有想了解其他認知點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也歡迎不認同我觀點的朋友給出良好的建議。我想我肯定考量的還不夠縝密和系統化,能得到更多投資者理念的完善我想更好。

我們再來明確篩選的步驟是什麼:

1.通過MA60和高低點,來篩選具有交易的行情段落:

為什麼用MA60來判斷牛熊呢,a.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交易中所運用的均線較多的是MA60;

b. 我們操作股票的交易週期為日線,那麼一個趨勢延續標準就在連三個月以上。

c.我們認為只有價格能有效的上穿60均線上方才有做多的意願,不至於在底部因抄底,搶反彈,或者被洗盤出局。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這樣我們獲得了一些具有交易機會的行情段落,這就是我們可能具有操作的機會;但還是需要對進場點進行優化和篩選。

很多人會說你這篩選的方法進場位都偏高啊,確實。因為偏低的進場位我們無法判斷是否具有上漲意願,我們在反觀MA60下方: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簡單的說在均線下方的行情所帶來的進場點並不能獲得較大的利潤空間。往往就是抄底被套牢;為什麼我們不做到不見兔子不撒鷹。

我們來對比一下均線上方,和均線下方:

均線下方優勢:進場點低,成本低;缺點:不明確市場上漲意願,容易被套,無明確的止損空間,無較為明確的利潤幅度,容易形成浮躁心理。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均線上方缺點:進場位較高;優點:明卻當前個股(大盤做多意願很強),減少被洗盤出局,上漲突破MA60回調不破均線(不破前低)行情完成了一個自證過程(自己證明自己有上漲的意願),有明確的止損位,進場就算不賺至少能少虧(不虧),既然有有效的上漲,那麼後期趨勢延續則能獲得一個波段行情利潤空間。最壞是小虧,那麼我們就沒有浮躁的心理。

1.8億股民矇在鼓裡:股票已經跌到全部股東都套牢為什麼還會跌?

在圖中大家看到我又圈到黑色的均線上方的操作機會,但是被放棄,是因為行情上漲破MA60這只是我們篩選可能具有交易機會的波段,但進場位:1要實現回調(看回調的幅度力度,主力想幹什麼,不破均線才能說明行情才有上漲意願)2.回調不能破均線(回調幅度限制)。滿足這些條件我們才操作。

這裡就涉及到找進場點的篩選:

1.必須回調,

2回調不破均線或者不破前低(這個前低是用道氏理論波段劃分的概念進行判定)這個從選擇再到選擇進場這是一個依次滿足交易步驟的過程,不是什麼同時滿足。


投資最重要的事——敬畏人性,敬畏市場

我們常常說的“敬畏市場”其實並不是簡單指向市場本身,本質上還是對於人性的敬畏。市場先生本來就是反覆無常的,但在市場背後困擾我們最多的還是人性中的弱點。有一位大師曾經說過,不要輕易去逆人性。人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弱點,讓人類變得不完美,但更完整。最終,能夠克服人性的只有哲學和信仰的思維。這也是為什麼在投資中,數學之上是哲學,哲學之上是神學。

投資中最不需要的是聰明,資本市場是一個由幾百萬,上千萬最聰明人組成的。要打敗市場,聰明是最不需要的要素,做一個好的投資人,聰明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市場是所有人組成的智慧,而聰明只是依靠個體。在任何時間,個體都無法戰勝一個整體的組織。那些自認聰明的投資者,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市場消滅。

第一種聰明的投資者,把別人當做韭菜來收割,想賺市場博弈的錢。市場博弈中最核心的部分來自於你把股票看做簡單的籌碼,然後你覺得有人會把你的籌碼在高位接走,在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中,你永遠接的不是最後一棒。然而作為一個群體,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永遠有人接最後一棒,而如果你不斷是在做博弈,必然會成為接那個最後一棒的人。

第二種聰明的投資者,認為自己能預測未來。然而,如果真的有人能夠預測未來,古羅馬帝國,大明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蒙古帝國等就都不會滅亡了。看了大量的歷史書後,給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能夠預測股價的未來,產業的未來,公司的未來。而事實上,幾次正確的判斷可能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一個人要持續對未來做出正確預測的概率是零。

第三種聰明的投資者,認為自己是對的,市場是錯的。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逆向投資者。歷史上看,其實大部分逆向都被市場消滅了。在大部分時候,其實市場是很有效的,能夠比較客觀正確的反應一個公司的價值。而前面我也提到過,全世界看到這個公司的維度,一定比單一個人看的維度更多。大部分逆勢做空,逆勢抄底的人最後都死了。也有老虎基金羅伯遜這種,雖然看對了納斯達克泡沫的方向,卻在市場見頂前扛不住被迫清盤。

如何長期保持謙遜和進取?無論投資,還是人生,我們最害怕的是自滿。在一點點小小成就前,感到驕傲,自大,過度自信都將給未來帶來毀滅性打擊。看《對沖基金風雲錄2》中,當投資者開始想著如何享受生活的時候,往往就離開崩盤越來越遠。但這又是極度反人性的。我們人性中本身,對於成功的追求就不僅僅是需要滿足物質上的豐富,更是希望通過成功獲得他人的認可。所以,獲得外界的zan美,本身也是許多人進取的驅動力。而這種自滿,往往會快速毀滅一個人。歷史上看,那麼多優秀的投資大師,都最終消亡在星空,僅僅成為了一刻曾經閃耀過的恆星。無論是在投資界,還是實業,或者是歷史上曾經偉大的人物,許多最終被自己的自滿和驕傲帶入到了萬丈深淵。

長期保持謙遜很難很難。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做到表面上的謙遜,但內心卻無法將自己放下。畢竟成功的線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會讓我們過多關注自己的能力,忽視了時代給予的機遇。我個人覺得只有多看書,多學習歷史,明白每一個人的渺小,才能真正做到謙遜。在市場中保持內心的謙卑。

而又如何保持進取呢?許多人在獲得初步成功後,也不再會像當初那樣進取,不會有當初那樣的飢餓感。然而投資本身,短期依靠運氣和技能,長期只有技能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不再進取,那麼之後的投資業績必然會均值迴歸。保持進取的最好方式,是勿忘初心。時刻記住在一開始是為什麼做投資,將這個看做真正熱愛的事業,而不是賺錢工具。那些偉大的投資人,在其職業生涯時刻保持著初心的銘記。


交易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交易者的成長之路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嘗試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尋找不同的入市信號和出局點位,試著把止損位設置的更為合理,等等。

有的交易者運氣比較好,很快的就走上了正確的方向,然後通過努力的研究和總結,最終實現了交易大師的境界。但大多數的交易者卻沒有那麼幸運,把自己的青春和資金耗費在無休止的嘗試中,並最終認輸出局。

好的老師會讓你少走很多的彎路,從這個角度講,一個交易者的成功需要一些運氣。當然,個人的努力程度和對交易的熱愛是必不可少的。

簡單才是王道

各種交易理論和技巧,紛繁複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理解和提高。

但真正到了交易計劃的層面,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如果你的交易計劃非常複雜,幾乎可以肯定的說,你的問題不小。

交易是個試錯的過程,大量時間的學習和研究,其實是為了找到更好的策略和技巧;

但交易的時候,永遠是採用你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策略和技巧,並通過心智的訓練,使得自己能夠達到可以完全的,堅定的執行交易計劃。

所以,實戰中,你需要做的是執行既定的交易計劃;而在平時的時間,則需要不斷的研究是否有更好的策略,或者如何改進現有的策略。

簡單的結果並非由簡單的過程實現。

衡量一個人的真正標準是當每一件事都與他作對時,他仍有勇氣前行。

任何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必然要經歷一段甚至幾段無比艱難的歷程,你可能會破產,妻離子散,周圍的人離你而去,過著孤獨的生活,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等等。

記住,這是你的必經之路。交易這條路,無比艱辛,想成為真正的強者,就試著做好準備,迎接挑戰。當你已經被擊倒,想要放棄的時候,告訴自己,再堅持一分鐘,世界就會大不同。

交易的王者,需要鳳凰涅槃。


<strong>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能引發你的共鳴,想學習方法炒股的朋友,關注筆者微信<strong>公眾號:股市思維導圖(zhejin0528)<strong>,分享盈利模式,解決選股思路,提高買賣點的把握,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