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國金研究」光伏深度:光伏龍頭大擴產,聚焦硅片、電池片設備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一、光伏龍頭大擴產,聚焦硅片、電池片設備龍頭

1、光伏行業前景看好!平價上網臨近,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快速增長

近期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大擴產,光伏龍頭用實際行動表明對光伏行業前景看好。通威股份近期公告擬200億投資30GW電池產能;晶澳科技擬投建10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總投資額102億元;同時子公司擬投建11.3億元寧晉三四車間3.6GW高效電池升級項目。隆基股份擬投資約45億元建設年產10GW單晶電池及配套中試項目。

光伏平價上網有望臨近。在當今世界70-80%的地區,光伏已為成本最低的電力能源。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在澳大利亞、智利、埃及、法國、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沙特、南非、西班牙、阿聯酋等地區,光伏已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2019年印度光伏發電成本比火電低14%。技術進步(包括光伏設備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推動光伏行業快速發展,使得裝機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據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統計,光伏度電成本下降很快,從2010年的0.371美元/千瓦時(約2.6元/千瓦時)下降至2018年的0.085美元/千瓦時(約0.6元/千瓦時),降幅達77%。

未來光伏發電在總髮電量中的佔比有望大幅提升。2019年,中國光伏發電量22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4%。2019年中國光伏發電在總髮電量佔比3.1%,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19年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在3種情形(目前政策延續、實施已經承諾的政策、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政策力度)下2040年中國光伏發電佔當年總髮電量的11.2%、13.2%、23.4%。未來光伏發電發展空間很大。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快速增長。根據PV infolink預計,2019年全球範圍內將有超過16個GW級市場。2019年海外市場需求十分強勁, 2019上半年中國組件總出口量達到34.2GW,較去年同期有超過90%的增長。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統計,2019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0.1GW,同比下降32%;光伏累計裝機204.3GW;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208億美元,同比增長31.3%,創歷史第二;我國光伏發電滲透率達到2.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同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協會預測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130-140GW,同比增長8-17%;其中中國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35-45GW,同比增長16-50%。隨著光伏平價上網的臨近和行業內落後產能加速淘汰,光伏產業鏈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擴張週期,光伏行業中長期趨勢向上。

我們認為協會預測偏保守,我們預計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140-150GW,同比增長17-25%;202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40-50GW,同比增長33-67%;2021-2022年有望保持較快增長。隨著中國國內的平價上網、配額制相關政策的出臺,光伏行業的長效機制形成,對於補貼的政策性依賴正逐漸減弱,我們判斷從2020年或2021年起,光伏行業有望步入自發式增長階段

2、中國光伏設備具全球競爭力!一代技術、一代設備,設備需求持續接力中國光伏設備具有全球競爭力!

光伏產業是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朝陽性產業。近年來,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雙輪驅動下,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佔有率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光伏大國。光伏行業主要可分為上游硅料、硅棒/硅片,中游電池片、組件,下游光伏系統應用5大環節。我們的研究主要聚焦於為光伏上游(硅料、硅棒/硅片)、光伏中游(電池片、組件)廠商提供的專用設備。光伏設備:從上游的多晶硅料開始,到光伏組件,對應核心的設備分別為多晶硅還原爐、單晶硅直拉爐、切片機/截斷機、電池片設備、組件自動化設備。光伏設備為光伏行業未來增效的核心環節。近年來設備技術的升級直接推動了行業的降本增效。光伏行業本質是一代技術、一代工藝、一代設備,其中設備是核心瓶頸環節。中國光伏設備國產化比例已經很高,但N型單晶電池設備目前還相對較低。目前傳統的電池生產線,國產設備比例達到100%;PREC 電池生產線,關鍵設備國產化比例達到90%;N型單晶電池生產線設備國產化比例相對較低,性能跟進口設備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重點研發突破。光伏設備的市場空間:取決於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從價值含量上,多晶硅環節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3億元/GW,單晶硅棒/錠環節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2-5億元/GW,硅片環節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1億元/GW,電池片環節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2~10億元/GW,組件設備環節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約1億元/GW。

3、光伏設備:重點聚焦硅棒/硅片、電池片設備龍頭

(1)硅棒/硅片設備:競爭格局好,利潤豐厚。硅棒/硅片環節是目前整個光伏產業鏈利潤最豐厚的環節,光伏行業龍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的利潤大頭來自本環節。而硅棒/硅片設備環節的競爭格局也是最好的,晶盛機電在長晶爐中的市佔率非常高(在除隆基外的市場佔有率近90%),上機在金剛線切片機的市佔率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硅片環節開始向210mm超大尺寸硅片方向發展,單晶硅及相關設備有望進行新一輪行業洗牌。

(2)電池片設備:HIT等新技術頻出,成長性好,市場給予較高估值。HIT等新技術路線逐步在市場上進行產業化,其成長性提升了電池片設備的估值水平。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二、硅棒/硅片設備:單晶爐、切片機競爭格局好、利潤豐厚

1、硅片設備受益下游擴產、單晶取代多晶;重點聚焦單晶爐、切片機

(1)2019年硅片產量同比增長26%;單晶取代多晶路線確定2019年硅片產量達134.6GW,同比增長26%。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在產業製造端各環節,多晶硅、硅片、電池片以及組件產量均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多晶硅產量增速最快,2019年產量達34.2萬噸,同比增長32%。硅片產量達134.6GW,同比增長25.7%。 單晶硅市場份額逐漸擴大,2019年單晶硅佔比達65%,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單晶電池相對於多晶,產品效率方面有天然的優勢。隨著光伏市場的不斷髮展,高效電池將成為市場主導,單晶硅電池市場份額逐步增大,2018年單晶硅片市場份額超過40%,2019年達到65%。隨著異質結電池、N型PERT電池的應用推廣,N型單晶硅片的市場份額,也將逐年提高,多晶硅片的市場份額未來將逐步下降。我們預計未來單晶硅市場份額有望向80%以上甚至100%左右靠攏。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截至2018年底,主流光伏單晶硅產能約為75GW左右(隆基28GW+中環25GW+晶科5.5GW+晶澳4.5GW+其他12GW)。隆基和中環在單晶硅片環節的產能佔比高達70%以上,呈現雙寡頭壟斷格局。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2018年上半年開始至今,國內單晶主要企業隆基、中環、晶科、上機等紛紛進行單晶擴產,掀起新一輪單晶硅擴產潮。 隆基股份在2018年3-4月,擬投資保山單晶硅棒二期項目、麗江單晶硅棒二期項目和楚雄單晶硅片二期項目,投資額17.49億元、19.37億元和14.86億元。計劃2019年、2020年底產能分別提升至36GW、45GW,至2021年達到65GW,產能分別增加8GW、9GW、20GW。公司實際擴產節奏快於上述計劃。中環股份於2019年3月19日公告,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簽署“中環五期25GW單晶硅項目”合作協議書,項目總投資額約90億元,建成達產後年產能將達到25GW,屆時“中環產業園”單晶硅年產能將超過50GW,產能增加25GW。晶科能源於2019年4月16日在樂山開放投資推介會上籤約,擬投資150億元,在樂山市建設2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上機2019年5月8日公告與包頭市政府簽署《包頭年產5GW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投資協議》,在包頭裝備製造產業園投資建設年產5GW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項目擬總投資約30億元。

(2)設備需求包括:單晶爐、切方/截斷機、金剛線切片機、硅片分選機硅片製造光伏產業鏈中的中游。從目前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的單晶硅項目投資金額測算,單GW的投資已降至4億元左右。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以單GW投資額中70%用於設備投資來測算,硅片製造環節的設備空間約2.8億元/GW。其中單晶爐及配套設備投資額約2億元/GW,金剛線切片機投資額約為4000萬元/GW,截斷機、切方機投資額約2000萬元/GW,硅片分選機投資額約為1000萬元/GW。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從設備的價值含量來判斷:單晶爐的市場空間最大,受益於下游廠商單晶擴產;截斷機、切方機屬於類機床加工設備,產品的生命週期很長,升級換代的需求不強烈,老設備改造後依舊可以利用在新建產線中。金剛線切片機的受益於近2-3年的金剛線切片替代砂漿切片產業升級,行業爆發性增長,目前市場空間較為穩定,增速放緩。硅片分選機為硅片環節設備中最晚國產化的,未來2-3年有望應該爆發式增長。

2、單晶爐:2020年迎來需求爆發大年,210mm大硅片有望帶來新需求按照下游廠商規劃,預計2019-2021年新增產能19GW、26GW、47GW,對光伏單晶爐(10MW/臺)的需求分別為1900臺、2600臺、4700臺。若考慮在未來硅片價格下行週期中,可能影響到二線硅片廠商的投產力度和進度。我們分別建立3種場景進行分析:樂觀預測為下游擴產超預期;中性預測為下游按計劃擴產;悲觀預測為下游擴產不及預期。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2019-2021年單晶爐市場空間達120億元:單晶爐從最初的6MW、8MW伴隨單晶硅的高速發展,目前最先進的已有10MW的單晶爐。若以未3年國內單晶擴產約92GW的體量進行測算(隆基37GW、中環25GW、晶科25GW、上機5GW等),單晶爐的市場空間約120億元。疊加配套設備,設備投資額有望達155億元左右。光伏單晶爐競爭格局:晶盛機電、大連連城雙寡頭:目前中國市場上單晶爐的主要生產廠家為晶盛機電、大連連城、京運通等。國外單晶爐設備廠商已基本退出中國市場作為下游光伏設備供應商,隆基股份的設備主要由大連連城數控供應(連成數控為隆基股份的關聯企業,單晶生長爐獨家供應隆基股份)。其他的都是走招標程序,晶盛機電的競爭力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3、金剛線切片機有望受益210mm大硅片帶來的新一輪更新換代

(1)金剛線切片效率全面優於砂漿切片切片是整個硅片加工流程中重要的一環。要通過密集的線網將700mm長的硅錠切成2500片0.1mm左右厚的硅片,且需保證良率在90%以上。為減少硅材料的損耗,切割所用鋼線的線徑極細,一般砂漿線線徑為0.12mm,金剛線徑在 0.07mm以下。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金剛線切片機未來市場空間取決於單/多晶硅片的擴產以及少量多晶硅切片的生產線改造、高效新產品推出對於落後產能的迭代。金剛線大規模應用於單晶硅片的切割始於2010年,至2017年已全面取代砂漿切片技術。金剛線切片在單晶硅片領域的市場空間主要取決於下游單晶硅片加工廠商的擴產節奏。金剛線切割在多晶領域的應用需要解決鑄錠過程中形成的碳化硅硬質點和電池工藝的制絨技術問題。2018年多晶硅片切片也基本從砂漿切向金剛線切轉換,預計2019年將全面被取代。目前上機已經與下游多晶硅片生產廠商開展合作,進入多晶硅片金剛線切片領域。

(2)光伏切片機需求測算有望受益210mm大硅片帶來的新一輪更新換代金剛線切片機未來市場空間取決於單/多晶硅片的擴產以及少量多晶硅切片的生產線改造、高效新產品推出對於落後產能的迭代。

1)硅片擴產帶來的新建需求:預計2019-2021年年均需求超過10億元根據中國光伏協會預計,2019年硅片產量有望達128GW,新增產量為19GW左右。以目前上機主力切片機機型,每臺切片機的年產能為43MW,均價在180~200萬元來測算,我們保守測算對應9億元光伏切片機的市場空間。我們預計隨著平價上網的臨近,未來幾年每年新增硅片產量有望超20GW。考慮到光伏切片廠的產能通常大於單晶硅產能,未來2-3年市場對光伏切片機每年新增需求預計超過10億元。

2)存量落後產能的更新需求:預計2019-2021年均需求約10億元2018年硅片產量109GW,約佔全球硅片產量的9成。按理想情況測算,則全球存量切片機約2800~3000臺,存量切片機的市場空間約50~60億元。之前傳統的砂漿切片設備的效率較低,為金剛線切片機所取代,現在公司的主流設備年產能是43MW。2019年6月,上機65MW新產品在上海光伏展上推出,有望帶來新的設備升級需求。以光伏切片機5年的生命週期來測算,2019-2021年年均更新需求的市場空間約10億元。

3)有望受益210mm大硅片帶來的新一輪更新換代近期中環引領的210mm大硅片有可能成為大勢所趨。相應的金剛線切片機有望迎來新一輪更新換代需求。

(3)光伏切片機競爭格局:上機/大連連城/青島高測3家寡頭競爭目前中國市場上光伏金剛線切片機主要為上機、大連連城(隆基股份獨家供應商,非上市公司)、青島高測(新三板上市公司)3家寡頭競爭。2015-2018年上機切片機累計銷售額近15億元,約佔國產切片設備市場45%。2014年之前,因切片機設備技術被國外壟斷,進口切片機設備售價高達1000萬元/臺。2015年以後,國內光伏切片機廠商迅速崛起,上機的切片設備實現量產後,價格僅為200多萬元/臺,且性能優於進口設備。隨著上機金剛線切片機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光伏設備行業國際巨頭瑞士梅耶博格(MB)起訴上機切片機設備專利侵權,江蘇省高院2018年8月二審終審裁定MB敗訴。2019年初,梅耶博格將旗下光伏和特殊材料(包括半導體和藍寶石玻璃工業)硅片設備和服務業務出售給一家全球表面增強技術設備和服務供應商—美國PSS公司,從硅片業務中退出。目前國外切片設備廠商(MB、NTC等)已基本退出切片機中國市場。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三、電池片設備:短期受益PERC擴產,中期看HIT量產進程

1、光伏增效為國內實現平價上網的必要途徑,電池片環節潛力巨大提高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一直是光伏業界孜孜追求的目標。

硅基光伏電池效率極限是29%,目前最高電池效率記錄為26.63%,由日本kaneka公司在2017年創造。光伏電池片目前的發展階段:從常規鋁背板BSF電池(1代)→PERC電池(2代)→PERC+電池(2.5代)→HIT電池( 3代)→IBC電池( 4代)等,目前產業正處在PREC電池擴產高峰期,逐步向PREC+、HIT拓展階段。光伏行業主要選擇的高效電池技術路線有:P型多、單晶PERC電池技術, N型單晶PERT/TOPCon電池技術,N型單晶HIT電池技術以及N型單晶IBC電池技術等。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高效電池技術代表未來的需求方向:在《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和“領跑者”計劃推動下,各種晶硅電池生產技術進步迅速。2018 年,規模化生產的多晶黑硅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達到 19.2%,使用 PERC 電池技術的單晶和多晶硅電池效率提升至 21.8%和 20.3%,較 2017 年分別提升 0.5 個百分點和 0.3 個百分點。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2、超額利潤帶動PERC電池擴產

(1)PERC電池相對於常規BSF電優勢明顯

常規BSF電池效率區間為19.8-20%,對應的組件功率為280W,主要的效率損失來自於背面全金屬的複合,PERC電池的背鈍化電池結構可有效降低損失。與常規電池相比,PERC電池背面增加了氧化鋁AlOx,氧化硅SiOx和氮化硅SiNx等鈍化疊層,電池表面複合速率大大降低,電池開壓Voc可提升15-20mV。且背面鈍化層還可增加光學內反射作用,因此電池電流isc也會有顯著提升,目前平均轉化效率可達22%左右。PERC電池片相對於普通單晶硅電池片價格優勢明顯:根據PVinfo Link的數據,自2017年底起到2019年1季度,PERC單晶電池片對普通單晶電池片的價格平均有2毛的溢價,超額的利潤也促使了PERC電池產能自2018年起加速投放。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2018-2020年為PERC擴產高峰,預計擴產總規模超100GW:截止到2018年底,單晶PERC產能約為67GW,根據目前國內主要龍電池廠商的擴產規劃,2019年的PERC產能有望超110GW。電池片龍頭擴產節奏:¡ 通威:成都的3.8GW已經開始動工,眉山的3.8GW還未動工,未來其總體規劃到30GW的產能。¡ 潤陽:計劃2020年到15GW,2021年到20GW。¡ 隆基樂業:寧夏+合肥+泰州合計達10GW。¡ 愛旭:下半年到9.8GW。¡ 晶澳:年初為350MW/月的產能,年末達到700MW/月。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2)工藝設備:增加2-3道,可實現BSF向PERC+SE的升級¾

PERC 電池的工藝流程包括:沉積背面鈍化層,然後開槽形成背面接觸。相較常規光伏電池的工藝流程新增了兩個重要工序,只需在傳統電池產線增加鈍化膜沉積設備(PECVD設備或ALD設備)和激光開槽設備即可。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3)競爭格局:捷佳偉創為前道設備龍頭,邁為股份為後道設備龍頭¾ 目前PREC生產線設備投資已降至2億元/GW左右。

其中PERC產線前道設備以捷佳偉創為行業龍頭;後道設備以邁為股份是市場龍頭;激光SE、激光開槽設備以帝爾激光為行業龍頭。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3、後PERC時代, HIT有望成下一代主流電池片技術TOPCon技術是PERC電池片技術延伸,屬於第2.5代電池片。HIT電池屬於第3代技術路線。TOPCon電池的轉換效率要高於P型PERC單晶電池,但是低於HIT電池效率,屬於中間產物。

(1)TOPCon為過渡路線,可從PERC電池片產線升級,捷佳佈局領先TOPCon技術原理為:在電池背面製備一層超薄的隧穿氧化層和一層高摻雜的多晶硅薄層,二者共同形成了鈍化接觸結構。該結構為硅片背面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鈍化,超薄氧化層可以使多子電子隧穿進入多晶硅層同時阻擋少子空穴複合,進而電子在多晶硅層橫向傳輸被金屬收集,從而極大地降低了金屬接觸複合電流,提升了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TOPCon捷佳佈局領先:TOPCon工藝技術的升級所需要的核心設備為LPCVD,目前國內龍頭生產廠家為捷佳偉創,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於TOPCon擴產帶來的訂單增長。從PERC產線升級至TOPCon工藝,需要增添的設備價值量約1.5億/GW左右。TOPCon儘管進行了鈍化接觸,但由於是同質結,因此其Voc極限仍不高。HIT對TOPCon屬於降維打擊,優勢明顯。我們預計2020年~2022年TOPCon有望迎來擴產高峰。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2)HIT有望成下一代主流電池片技術,捷佳偉創、邁為股份佈局領先HIT的技術原理為:以N型單晶硅(c-Si)為襯底光吸收區,經過制絨清洗後,其正面依次沉積厚度為5-10nm的本徵非晶硅薄膜(i-a-Si:H)和摻雜的P型非晶硅(p-a-Si:H),和硅襯底形成p-n異質結。硅片的背面又通過沉積厚度為5-10nm的i-a-Si:H和摻雜的N型非晶硅(n-a-Si:H)形成背表面場,雙面沉積的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TCO)不僅可以減少收集電流時的串聯電阻,還能起到像晶硅電池上氮化硅層那樣的減反作用。最後通過絲網印刷在兩側的頂層形成金屬基電極。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國內廠商對HIT技術不斷探索:2011~2014年,上澎、塞昂、國電等廠商進行了HIT量產的初步嘗試;2015~2018年,中智、晉能、漢能、鈞時不斷探索HIT效率和成本的邊界;2019年,漢能打破HIT效率世界紀錄。2019年10月10日,REC宣佈其位於新加坡的600MW異質結電池與組件產線開始量產。此次新增600MW異質結電池組件產能,將推升REC總組件產能至1.8GW。該600MW異質結產線總投資1.5億美元,由Meyer Buger提供核心設備和技術方案,生產出的60片電池組件的峰值功率達380瓦,組件轉化效率達21.7%,預計電池片轉化效率超24%。該生產線的投產有望大力推動HIT電池在全球範圍內的量產化進程。HIT有望進入GW級量產期:目前全進口HIT產線成本約10億元/GW,通威與捷佳合作試生產線成本約為7~8億元/GW,邁為與通威合作產線的成本約為6億元/GW。隨著國產設備的成熟量產,HIT產線成本有望實現快速下降。截至2018年底,國內HIT光伏組件裝機容量約1GW,2019年有望達3GW,並於2021-2023年間擴大到10GW左右。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HIT生產線核心設備有望近期實現國產化:HIT的4大工藝步驟 “制絨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積、TCO製備、電極製備”,對應的設備分別為清洗制絨設備、CVD設備(PECVD為主、HWCVD較少)、PVD/RPD設備、絲網印刷設備。¾ 由於HIT單工藝步驟難度較大, HIT設備投資額和價值量相較現有技術產線大幅增加,行業內若有公司能率先形成技術突破,其市佔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¾ 目前邁為股份已向通威提供250MW整條HIT產線設備,捷佳偉創也有望在年底形成整條產線供應的能力。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四、重點公司:晶盛機電、捷佳偉創、邁為股份

光伏設備我們重點聚焦硅棒/硅片、電池片設備龍頭。其中硅棒/硅片設備競爭格局好,利潤豐厚;電池片設備:HIT等新技術頻出,成長性好,市場給予較高估值。從光伏設備行業各環節重點上市公司盈利角度看,毛利率方面,單晶爐、電池片設備、組件設備均在30%-40%,切片機毛利率較高,達到近50%。淨利率方面,切片機可達30%左右,單晶爐和電池片設備淨利率在20%左右,組件設備最低,略高於10%。重點推薦細分環節市場空間大、競爭格局好的上市公司:晶盛機電(單晶爐)、金剛線切片機龍頭、捷佳偉創和邁為股份(電池片設備)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1、晶盛機電:受益光伏單晶硅新勢力擴產、半導體硅片設備國產化單晶硅生長設備龍頭,受益下游光伏單晶硅大擴產、半導體硅片設備國產化:國內單晶爐龍頭,用於光伏、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2015-2018年,公司收入、淨利潤複合增速達62%、77%,主要受益於單晶硅快速發展。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20.07億元,同比增長6.23%;歸母淨利潤4.72億元,同比增長5.85%。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2019-2021年單晶爐市場需求120億元,公司單晶爐複合增速約23%:建立單晶擴產模型,分別在樂觀/中性/悲觀情景下對單晶爐需求進行測算,未來3年單晶爐市場空間達120億元。公司可以獲得除隆基外絕大部分訂單。我們預計未來3年公司光伏設備累計訂單量達70億,單晶爐業務收入複合增速有望達23%。截止2019年11月份,公司已公告晶科能源、上機的大額訂單合同,以及中標中環協鑫五期第一批設備採購項目,合計已超32億元。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綁定中環股份,半導體設備訂單獲重大進展,未來有望獲得更大突破:公司於2017年10月參與組建中環“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生產與製造項目”。2018年公司新籤半導體設備訂單超過5億元。我們測算中環領先一期8英寸硅片二次招標的設備訂單額達7~8億元,後續訂單有望持續。公司半導體領域的全自動硅片拋光機、雙面研磨機等新產品也加速推向市場。公司未來有望成長為半導體硅片設備龍頭。2、捷佳偉創:光伏電池片設備龍頭,受益新型高效電池產能擴張光伏電池片設備龍頭,受益新型高效電池產能擴張:公司主營光伏制絨設備、擴散爐、拋光設備、澱積爐、自動化設備、絲印設備等六大系列,產品市佔率超50%。2015-2018年營收/淨利潤複合增速達62%/77%。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公司業績高增長受益於PERC電池擴產。公司主營工藝設備價值量佔PERC產線的60%-70%。後PERC時代,TOPCon和HIT工藝路線公司均有佈局:TOPCon產線方面,公司的LPCVD設備優勢明顯,有望獲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HIT產線方面,公司與通威合作,年底前有望推出國產的產線。我們預計2019-2022年PERC擴產近80GW,對應市場空間達170億元。預計2020-2023年TOPCon升級近80GW,對應市場空間達70億元以上。2020年有望成為HIT量產元年,預計成本的快速下降可帶來HIT產能的迅速擴張。公司2018年新接訂單28億元,我們預計2019年可達48億元左右,實現高速增長;2020-2023年年均新接訂單可達50億元左右。3、邁為股份:光伏絲印設備龍頭,向平臺型公司進化光伏絲網印刷設備龍頭:公司主營光伏電池絲網印刷生產線成套設備,用於電池片製造後道工序中。目前公司絲網印刷生產線成套設備產品在國內增量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70%,躍居首位。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受益於PERC電池擴產,以及絲網印刷產品市佔率的提升。

光伏深度研究:附光伏龍頭概念解析,乾貨

公司HIT技術佈局領先。截至2018年底,國內HIT光伏組件裝機容量約1GW,2019年有望達3GW,並於2021-2023年間擴大到10GW左右。目前邁為與通威合作250MW的HIT產線已接近量產,其中的核心設備PECVD、絲印設備以及自動化系統,公司均可自制,其價值量佔整條線的70%。產品研發能力卓越,向平臺型高端裝備公司進軍。依託領先的研發能力,逐步向OLED設備、鋰電設備等領域外延。2018年公司激光切割設備中標維信諾固安AMOLED面板生產線激光項目。公司此次直接切入AMOLED製造中端環節,具有重大意義,表明公司的技術得到下游認可。未來佈局的激光修復、激光剝離等設備有望繼續取得突破。五、風險提示光伏硅片、電池片價格不及預期的風險:2018下半年單晶PERC電池片設備大幅降價,產能開始擴張,造成短期階段性產能過剩。若單晶PERC電池片價格持續下降,以及成本下降速度不及預期,有可能直接影響下游企業新產能的投放,進而對公司新接訂單產生不利影響。目前硅片價格堅挺,如果硅片產能擴張,供需情況改變後,有可能對下游硅片產能再擴張形成制約。光伏產業政策變化和行業波動的風險:近年來,技術進步、生產規模擴大等因素,光伏產品製造成本逐步下降,世界各國將逐步對補貼方式和補貼力度進行調整,全球去補貼化加速。若未來光伏製造成本及系統成本下降的幅度慢於補貼下降的幅度,這將對我國的光伏行業的市場需求和行業景氣度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可能對主要光伏設備龍頭的新簽訂單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下游擴產低於預期風險:如果行業供需發生變化,下游擴產低於預期,可能對主要光伏設備龍頭的新簽訂單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新冠疫情超預期風險:如果本次新冠疫情發展超出預期,可能對下游光伏行業需求產生不利影響,主要光伏設備企業開工低於預期,有可能影響主要光伏設備企業全年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