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焦慮?(上篇)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心理學上關於“焦慮”這麼一個話題。

2020,這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整個春節,全國上下不是在歡慶這個重大的節日,而是在為武漢肺炎疫情擔心與焦慮。這場疫情來得突然,加上它的傳播力極強,這就讓很多人不知所措,過度的擔心與焦慮,導致自已的身體和生活都受到極大的影響,為了讓大家能從容應對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最終戰勝疫情,今天我們非常有必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

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焦慮?

1、什麼是焦慮?(心理狀態很多混合一起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


(1) 情感:恐懼、慌張、急燥、緊張害怕、過分擔心、提心吊膽。

(2) 生理:心跳加快、腹部緊張、手心出汗、抽痙、頭暈、胸悶、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坐立不安、失眠等。

(3) 認知:憂慮、負面想法(遇到一些事情時不好的設想)、專注度低下、注意偏向

(4) 行為:逃避、思想不停鬥爭、茫然、尋求安慰

2、焦慮到底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其實焦慮是人們非常正常的反應,它實際上從行為學的角度來說,憂慮它是一個適應優勢,它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有益的本能反應。因為當我們覺得某個事情要發生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產生的這種壓力、焦慮、擔心,它會讓我們警覺起來,讓我們有一些躲避形為、讓我們有相應的形為反應,這些反應很多時候是會幫助到我們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早期的時候,原始人他們有一個現在我們看來比較缺心眼的遊戲,什麼遊戲?就是這個大象,猛獁象,這個一種體型巨大的象,這些原始人他們的遊戲就是親完這個大象後就跑,他們覺得這個遊戲特別有趣,引以為樂,他們這種形為和我們所謂的熊孩子形為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根本不會有擔心害怕,他們不會覺得親完大象後,大象會傷害到他們。他們就抱著不懼怕大象的心態去不停的招惹大象。然而會怎麼樣呢?大象真的不會傷害到他們嗎?實際上,很多原始人最終會被大象踏傷、有的甚至為此丟了性命。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後,很多原始人就開始意識到,原來去親大象後就跑,這個動作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形為,很有可能會被大象踏死踏傷。接著後來,原始人有了這個危險意識後,他們就學會用一些武器,比如棍子,石塊等去獸獵大象。


上面這個過程,實際上它就是焦慮帶給人們一個進步的過程,它可以讓我們產生一些合理的形為,避開風險的發生。

還有,生活中有些熊孩子他們特別淘氣,他們會不停的去破壞東西,比如有些熊孩子他們手芡,如果父母帶他們去逛古董店,熊孩子他們就會這個摸摸,那個摸摸,但我們大人一般是不會去亂摸這些東西的,因為我們大人知道,這些東西價格很貴,一旦不小心碰壞了,是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的,這樣的話,就會讓我們有經濟危機。而這些熊孩子他們是不會擔心這些的,那最終他們的形為還是由父母買單。熊孩子這種無謂的形為,實際上是不好的,因為它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說,焦慮本身它是一個適應性的反應,它可以幫助我們去應對壓力,同時,也不會對我們的機體造成更大的損傷,它實際上是有利於我們生存的。


再比如說,遠古時代的原始人,他們在晚上為了驅逐老虎獵豹,驅逐野獸對他們的圍攻,他們就會很驚醒,他們會安排人值夜什麼的,那如果他們沒有焦慮感,就會放任這些野獸半夜去襲擊他們。所以,這些遠古時代的種種例子可以看出,其實有了焦慮,才讓我們整個人類群體活了下來。這種是屬於它非常有利於我們面對生活挑戰的一部分。

就現在武漢的肺炎疫情一事來舉例:

當政府啟動 肺炎疫情防控一級響應後,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多方聯動,一系列更嚴、更有針對性的各種防控措施密集推。比如說有些地方就開始封城、封村、封路、暫停各種交通工具,要求我們呆在家裡、外出一定要帶口罩、避免各種聚會等,這個時候,相信有很多人就會開始焦慮起來,每天當看到武漢如此之多的各種數據,我們都生怕自已會被感染,所以很多人都會自覺的呆在家裡,減少外出。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想問問大家,我們這個時候的擔心焦慮它是好的還是壞的?

是好的,對的。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這種擔心焦慮它可以讓我們每個人對自身的健康安全防護提高警覺,讓自已規避一些有可能會被感染的風險。


但也有小部分人,他們對這次的肺炎疫情沒有過度的擔心焦慮,仍然我行我素,該出行就出行,該聚會就聚會,最後結果如何?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很多被確診的患者,他們感染源大都是與親朋好友聚會、出行途中等不小心接觸到了感染源。如果他們一開始就對這次肺炎疫情多一份擔心焦慮,那他們肯定也能和大部分人一樣,老實呆在家裡避險減少被感染的機率。那我們這種適度擔心焦慮,它就非常有利於我們面對生活危機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