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父母與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熊玲:父母與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關於親子關係。如果說,早期依戀模式,影響和決定著人今後的人際模式,那麼成人的各種親密關係模式的原型,是親子關係。人自出生後,安全的依戀關係——撫養人的愛、陪伴,無條件的接納,便成為哺育孩子的情感乳汁,這是孩子心靈成長的源泉。

不安全依戀模式,指缺愛,或缺乏情感流動的親子關係。如大家熟知的,控制與被控制、施虐與被施等關係,家庭氛圍充斥高壓、冷漠、衝突性等。生長其中的孩子,所感受和潛移默化認同的,亦是冷漠、衝突、暴虐性。當今,還有一種大家不太熟知,準確說是不認為,但普遍存在的不安全依戀模式,即: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而聯盟作戰的親子互動,可稱為“抱團奔跑”式依戀。


熊玲:父母與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在這一強勢理念的鼓舞下,從孩子的胎教,以後的擇校、擇學區房、擇課外培訓…全力操盤的同時,對孩子的生活方面,大到接人待物,小到幾點鐘叫起床,全部包攬。孩子,在被愛護下被安排著,也習慣著依賴安排。 然而,眾多父母心知肚明,這填鴨式學習,孩子的知識課漲了,生活(情商)課弱了。但他們說沒辦法,都這樣。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抱團奔跑”,所限制和剝奪的是孩子的感受性、創造力。不過分的說,這依然是一種缺愛的親子模式。因為我們知道,童年重要的愛的課程之一是:學習自己照顧自己,學習自己處理衝突性事件。可在不能輸的“抱團起跑”互動模式下,別說情感交流少了,很多童年重要的課程都得讓路。事實上,現在的許多大學生,甚至結婚的年輕人,發現他們最缺乏的一種能力,就是不會照顧自己,他們潛意識地依賴他人的照顧。這也證實著,原生的依戀關係模式,如何在成人身上重現。


熊玲:父母與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人的童年期缺愛,長大後他可能在好些方面很出色,但在情感,或親密關係上,心理免不了有一個洞,是令他飢渴、擔心、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可愛,值不值被人愛?因此,對那些總是拒絕戀愛、恐懼婚姻、逃離親密關係的人,我們可以同理心的認為,他們的逃避不過只是一種自我保護,護著自己內心的洞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