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正面迴應:管軼團隊發佈馬來穿山甲為中間宿主論文

目前尚不能排除在穿山甲和蝙蝠外,病毒還來自其它哺乳動物的可能。

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發現。

針對有人提出,“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共存”的假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首次給出了正面回應,這是有可能的。

與此同時,在病毒宿主的尋找和研究上,管軼及其團隊發表論文表示,馬來穿山甲(又名爪哇穿山甲)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而他曾是最早分離出SARS病毒,並最先提出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中間宿主的科學家之一。

首次正面回應:管軼團隊發佈馬來穿山甲為中間宿主論文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意味著什麼,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可能很多人都曾有疑惑,17年前的SARS病毒,彷彿是突然來了,又突然走了,好似徹底消失,也有可能在某處存在著。那麼這次的新冠病毒,是否也會像SARS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又或者長期存在,而我們又該怎麼與之共存?

對此王辰表示,“新冠病毒完全有可能長期存在,由它所引發的疾病將有可能轉為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我們需要做好準備。”

首次正面回應:管軼團隊發佈馬來穿山甲為中間宿主論文

這看似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實際上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大多數病毒都是這樣的,雖沒有被完全消滅,但也沒有一再引發大規模疫情,而這其中防治是關鍵。

“和SARS一樣,新冠病毒兼具很強傳播性和致病性,是不容易存活和在人間持續傳播的,只要把宿主‘殺死’便不會再存在。為此,我們需要從流行病學上找到它的流行規律,從病毒學上找到它的生物學規律,從臨床防診治方面找到相對措施,在生產生活中做好防範。”

由此看來,相關研究尤為重要,尤其是對病毒宿主的尋找和研究。好消息是,這一次我們更快了。

“逃離”武漢後,管軼發現了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對於管軼,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即便不知道他在抗擊SARS病毒時做出的貢獻,也大致聽說過他對“逃離武漢”的自述。

但實際上,在被無端責罵的這段時間裡,管軼和他的團隊一直在汕頭大學和香港大學聯合病毒研究所中,對新冠病毒及其引發的疾病進行系統研究,而研究也終於在近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月18日,香港大學管軼課題組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合作的成果在論文預印網站bioRxiv上發佈,論文中提出,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

首次正面回應:管軼團隊發佈馬來穿山甲為中間宿主論文

具體到研究方式上,研究團隊通過對廣東海關曾繳獲並留存的馬來穿山甲(走私用以食療或中藥材)的凍存組織進行分組:

第一組,從18個個體中取出43個組織(肺、小腸、血液),海關繳獲於2017年8月-2018年1月;

第二組,從12個個體中取出19個組織(肺、小腸),繳獲於2018年5月-2018年7月。

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兩組穿山甲進行宏基因組(環境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組)測序,其序列組裝完整度達到86%,可以認為測出了86%的SARS-CoV-2基因組。

與此同時,管軼實驗室還發現,穿山甲病毒序列與人SARS-CoV-2序列相似性達86-92%,與蝙蝠冠狀病毒的相似性達96%。而在冠狀病毒受體結合域上,發現穿山甲身上的病毒與SARS-CoV-2相似度達97%,蝙蝠冠狀病毒RaTG13與SARS-CoV-2相似度達89%。

由此可論證,穿山甲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這也和此前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不謀而合。

毋庸置疑,找到中間宿主將極大地有助於疫情防控,這在管軼曾經發現果子狸是SARS病毒中間宿主,避免該病毒再次爆發時就有了很好的印證。不過管軼同時也提出,目前尚不能排除在穿山甲和蝙蝠外,病毒還來自其它哺乳動物的可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SARS病毒是在爆發多年後才找到中間宿主,這一次我們快了很多。而針對大家所關心的武漢華南水產批發市場中的新冠病毒源流,因當前缺乏該市場中動物組織樣本的數據,尚不能有明確的研究結論。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嚴禁野生動物買賣,是人類抗擊病毒最為關鍵的一環。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首次正面回應:管軼團隊發佈馬來穿山甲為中間宿主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