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出“24條”穩就業:失業金標準提至最低工資的90%

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從2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確保就業局勢穩定,山東已制定出臺《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出24條政策措施,可以概括為保就業、降成本等6個方面。

  全力“保”,《措施》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用工保障。建立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用工保障制度,設立用工服務人社專員,一對一提供用工服務。設立用工補貼,對春節期間復工復產的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給予一次性用工補貼;對2月10日後一個月內復工復產新吸納就業的,給予吸納就業補貼。

  著力“降”,幫助企業渡難關穩崗位。降低社保成本,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共渡難關。降低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門檻,支持企業不裁員少裁員。降低殘保金負擔,對殘保金實行分檔減繳。降低住房公積金負擔。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鼓勵創業就業。

  分類“補”,加大對企業和重點群體穩就業支持。補企業,將困難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延長1年;對小微企業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補個人,在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培訓補貼、下崗失業人員生活補助等方面延長了政策享受期限。補機構。對返鄉創業服務站、創業孵化示範基地、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給予運營補貼。補活動。對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給予賽事補貼。

  穩步“提”,提高促進就業創業補貼標準。主要是提高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提高就業見習補貼標準。

  聚力“防”,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完善就業形勢監測預警制度,提高失業風險監測預警能力。建立健全就業崗位信息歸集發佈制度,規範企業裁員行為。建立就業風險儲備金制度,妥善處置失業風險。

  突出“先”,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主要是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完善政策協同機制,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確保就業創業政策落實落地。

  已經失業的“4050”人員(也就是女職工40歲、男職工50歲)、零就業家庭成員、享受低保人員、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生活困難人員,可以到山東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尋求幫助。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會積極推介就業,提供崗位信息。對到企業工作的,政府通過給予企業社保補貼穩定就業。對希望靈活就業的,政府也會給予社保補貼。對確實難以找到工作的,政府還會開發一批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就業。

  如果勞動者遇到暫時性失業,還可以按規定領取失業保險金。山東省從今年2月份開始,將失業金標準提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90%,並採取“失業人員申領、不見面審批”的方式,幫助失業人員儘快領到失業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